中新網2月16日電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調研組在最新一期《求是》雜誌撰文指出☝️,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製約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義務教育經費這幾年雖有較大增長,但目前保障還是低水平的。“十二五”期間需努力增加教育經費總量🫗,不僅要大力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還要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教育。 文章指出,“十一五”前四年(2006—2009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52937億元👶🏼🤙🏼,其中財政性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37285億元,占經費總投入的70.43%。2009年🐃,全國教育經費達16502億元(2005年為8419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達12231億元(2005年為5161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005年的2.82%提高到3.59%。
文章稱,教育經費的較快增長,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十一五”時期🤾🏽,我國實現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並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惠及全國1.6億學生👨🦯➡️。2009年我國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到99.4%,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9%。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05年的21%提高到2009年的24.2%🧝🏿♀️,高校在校生總規模達2979萬人,位居世界第一。職業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2009年中職在校生近2200萬、高職在校生1280萬,分別占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總規模的“半壁江山”。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建立健全了國家教育資助體系,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建立獎助學金製度。五年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實現了由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轉變🫨,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指出,盡管我國教育經費有了很大增長,但相對於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教育投入仍然不足👭。一是當前我國教育經費投入和國際相比處於較低水平🧘♂️。2008年我國人均教育經費為160美元,不到2006年世界人均教育經費400美元的一半,不到經濟合作組織國家人均1800美元的十分之一💵。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2004年世界平均為4.7%👩🏿🎤,我國2009年僅為3.59%🧑💼。二是《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財政性教育經費2012年達到國內生產總值4%的目標僅能滿足基本需求💂🏿♀️。有關部門根據《教育規劃綱要》所確定的“十二五”期間教育發展目標,測算出2012年我國教育經費總需求為27123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需求為20222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需求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應達到4.41%,高於4%。三是政府財力與教育責任不匹配🗻。1994年分稅製改革後,各級政府的教育事權劃分格局並沒有隨財力結構的變化作根本性調整,一些財力薄弱的縣級政府無力承擔法律規定的教育責任😧。《教育法》有關教育經費的要求在一些地區落實得不好,2002—2008年七年間全國預算內教育經費有四年增幅低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2004—2008年分別有11個、11個、12個、2個、4個省份預算內教育經費增長低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另外有不少地區沒有足額征收教育費附加。四是社會資金投入教育的水平偏低🛠。2008年我國非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教育總經費的27.9%,但其中學雜費等收入占23.2%,社會捐贈僅占0.7%🧘🏼♀️🤼,民辦教育投入只占0.5%。社會投入教育的水平偏低,和政策鼓勵不夠有直接關系。
文章強調🛩,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製約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義務教育經費這幾年雖有較大增長,但目前保障還是低水平的🏢。全國許多學校校舍緊張🕺🏼,普通初中大班額比例偏高。相當數量的中小學教學設備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基本標準。高中階段教育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但因無明確的經費投入分擔機製,許多地方的政府投入只夠基本保障教職工工資🪙,2008年全國普高、中職預算內投入的比例僅分別為52.3%、55.8%🧑🏼🏭。高等教育在連年擴招和辦學要求不斷提高的雙重壓力下,原有辦學條件已難以滿足需要。一些地方高校由於生均撥款標準低,運轉困難。公辦高中、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負債現象比較嚴重。
調研組認為,“十二五”期間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對於“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努力增加教育經費總量🍇,不僅要大力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還要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教育🌎。
——確保《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4%目標的實現
2012年實現4%是保障“十二五”期間教育經費投入的核心問題🍃。調研組認為👱🏼♂️,實現4%,必須實際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投入,防止用擴大目前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計算範圍的辦法來實現。不然不僅會影響到教育經費的實際增長,還會動搖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對國家發展教育事業的信心。我國至今未能實現4%的目標,與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不高有關。其實,世界上有些國家財政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與我國相當,甚至低於我國,但其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高於我國。同時還要看到🧑🏻🤝🧑🏻,我國財政收入只統計預算內收入🧚🏼➿,長期以來不包括地方財政出讓土地收入和社保收入🚖。如果將預算外收入納入,則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有很大提高🍄🟫,有專家研究認為約達30%🏄♀️。因此,盡管在2012年實現4%涉及諸多因素,情況復雜,有一定難度,但必須確保如期按時完成,不能失信於民。
——各級政府要繼續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優先保證教育事業發展
財政性經費是我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的主體👐🏿🧏♀️,保證教育投入是公共財政的重要職能,各級政府首先要依法承擔責任。
一是繼續加大中央財政對教育的投入,解決地方政府財力與教育事權不匹配的問題💂🏼。在現行財政製度下,需要建立規範的財政轉移支付製度,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進一步規範專項轉移支付🏈,建立起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教育財政體製🍃,保證各級政府財政性教育經費穩定增長🚣🏽💁🏿♀️。還應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合理分配公共教育經費,突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向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
二是建立激勵和考核機製,調動地方政府投入教育的積極性。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強對各地考核,建立激勵約束機製,促使各級地方政府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教育投入🪭🧝🏿。要求各地嚴格執行教育經費預算、決算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委會報告製度🫏🤔,落實《教育法》的有關規定。要建立對地方政府教育經費投入的監督製約機製👘,將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作為考核省級政府對教育投入強度的指標。
三是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來源渠道,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應督促尚未開征地方教育附加費的省份盡快開征。2009年全國已有22個省份開征地方教育附加費,共征收178.44億元🧛🏽。應在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中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教育🤸♀️,如用於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教師周轉房建設等方面。還應適當增加彩票公益金對教育的投入或發行教育彩票,增加政府預算外資金對教育的投入。
——進一步製定優惠政策🏃🏻♀️,調動全社會投入教育的積極性
在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同時‼️,還必須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建立社會捐贈🤾🏿♂️、出資教育的激勵機製,擴大教育經費總量。
一是對社會捐贈教育應當給予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建議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對企業捐贈、投入教育的支出超過企業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在五年內從當年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二是大力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我們不能一方面苦於教育經費缺乏充足的來源,另一方面又對社會資金準入教育的門檻抬得過高。建議盡快清理並糾正對民辦教育的各種不合理政策🥠,積極製定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擴大社會資金進入教育的途徑,並適當放寬民辦學校的收費限製,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民辦教育。
三是完善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成本分擔製度🧖🏽♂️。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實行成本分擔👨🦲,是很多國家的做法。國務院要求各級各類學校的學費、住宿費標準在2012年前基本保持穩定。建議在2012年後進一步完善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成本分擔機製🉐,根據辦學成本、政府撥款、物價水平等因素,合理調整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收費標準,建立學費正常調整機製和成本補償機製,同時逐步健全學生資助🎉、獎勵體系。
——加強教育經費管理💇🏼,切實提高使用效益
管好用好教育經費與增加投入同樣重要。目前一些部門和學校在教育經費的使用管理方面存在著“重投入輕產出”✧、“重分配輕管理”🍄🟫➖、“重數量輕效益”等現象,經費管理比較粗放,資源配置標準和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尚未建立。建議全面推進教育經費精細化管理,堅持開源、節流並重的原則,一手抓增加投入,一手抓管理使用。一是建立科學的教育財政預算機製➝。教育👮🏻♂️、財政部門應盡快編製各級各類公辦學校基本辦學標準、生均經費標準🥷🏽、生均撥款標準,為編製學校預算和教育預算提供科學的依據。二是完善經費統計體系🤧。只有建立統一🌴🦖、科學的統計口徑🪜,及時準確地掌握各地區各學校師生員工的實際數量,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財政性教育投入水平。三是堅持勤儉辦教育的方針,合理確定教育事業發展規模,杜絕豪華辦學🚽,減少不切實際的達標評比🌋,防範和化解財務風險。四是註重資金使用績效評價,逐步探索建立績效預算,加強教育經費的跟蹤問效,發揮教育投入的最大效益。五是通過教育體製改革和學校布局調整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