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3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近日強調指出🥛,與世界高等教育強國相比🎨👨🏼✈️、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中國的教育質量還存在較大差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第二十次全體會議上作如上表述🧚🏼♀️。
劉延東指出🚵🏻♀️,當前,中國有2600多所高校🤾♂️,學生總規模達2980萬人,每年畢業生600多萬,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這樣的成績是有目共睹🧞、舉世矚目的🤾♂️🪃,我們必須充分肯定。但是也要看到💐,與世界高等教育強國相比、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我們的教育質量還存在較大差距。當前,要在以下九個方面下大力氣推進。
一要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使命💂♀️。人才培養是高校的首要職責。要在政策導向、資源分配、評價考核、投入保障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水平。一要確保教學的中心地位。二要轉變教育觀念。三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二要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重要標誌🕤。科研水平的高低是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也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高校是科學研究的主力軍之一,必須充分發揮智力密集🤵、學科綜合交叉和國際學術交流廣泛的優勢,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的高等教育🖖🏻,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承擔更大責任。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加強基礎研究,重視培育創新能力👩❤️💋👨,完善科研評價機製🧚🏻。
三要始終把服務社會作為重要職責。當前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又面臨著產業升級、體製轉軌和社會利益格局深刻變化,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很多,迫切要求高校在服務社會方面作出更大貢獻。一要成為新興產業的促進者。二要成為區域發展的助推器。三要成為學習型社會的建設者✯。四要成為國家和區域高水平的智囊團和思想庫🙎♂️。
四要始終把提高質量作為核心任務☁️。今後10年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最核心的任務、最鮮明的特征就是提高質量。雖然我們一直強調質量問題,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地方、有的學校質量意識還比較薄弱,沒有擺上應有位置📍🍉,沒有轉化為具體措施;有的還沒有把握規律🪡,缺乏有效抓手和有力保障🏊🏼♂️。同時,在質量標準上也存在一些誤區。
五要始終把學科建設作為戰略舉措。現在有的高校學科建設面鋪得太寬🆗,對熱門專業一哄而上🕵🏼♂️;有的學科建設脫離實際,影響學生就業。無論什麽層次、什麽類型的大學都應註重加強學科建設👲🏻、培養優勢學科🙌🏻,國家對高校支持的重點也要轉向支持學科和專業建設上來🧜🏽。要完善富有特色的學科體系👨🏻🎨,構建合理的層次結構,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六要始終把師資隊伍作為基本依托。一些學校不重視教學,一些教授不用心教學,一個重要原因是科研項目和經費在教師職務晉升和收入分配中占比過大👷🏽♂️。要把教學作為教師考核的首要內容,納入教師職務評聘辦法👩🏫🏃♀️➡️,教授給本科生教學要成為高校的一項基本製度。教師隊伍建設要以中青年和創新團隊為重點。
七要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發展動力。當前,破解高等教育發展深層次矛盾,促進質量提升,關鍵在於深化體製機製改革。要創新管理體製🏧,形成新型的政府與高校關系;深化辦學體製改革,形成新型的高校與社會的關系🎑;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製度,形成新型的高校內部治理關系。
八要始終把對外開放作為有效途徑🪆。要借鑒先進教育理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註重學習國外先進教學思想🟣、辦學經驗和人才培養模式;要鼓勵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要創新合作辦學的形式🔀;加強以學生為重點的人文交流;加強對國際問題的研究🙌🏼。
九要始終把大學文化作為深厚土壤。大學裏也產生了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之風,培育境界高尚、底蘊深厚的大學文化刻不容緩👷🏿♀️。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以校風學風建設為抓手🤢,對學術不誠信要采取“零容忍”政策,規範學術管理✥,健全懲治學術不端行為的製度,切實凈化學術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