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的陜西師範大學教授章竹君迎來了80歲生日,他給本科生上的課卻愈顯常青👨🏿🔬。“短短幾秒鐘🧚🏼♂️,幾十個名額全沒了。”“只要他一開講,就算學文學的,也改學化學了👨🏿⚖️。”章老師的魅力🚯,來自於他淵博深厚的學養,更來自於他那紮實老派的教學功夫💇🏽♂️。
教學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功夫。沒有誰天生就是一名好教師,章老師高齡如許還能成為“網紅”教師🆕,與他下的苦功密切相關。他努力修正自己的“四川普通話”;為了嗓音洪亮而專門練習美聲;為讓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聽懂、有所收獲,他旁征博引⏫🫥,從天文地理到“心靈雞湯”,甚至還引用網絡段子講解艱澀的學術問題……
試問當前,在眩目萬能的多媒體助翼之下🤱🏽💅🏼,還有誰這樣下苦功去做教師🌾?
章老師身上留存的那一種“老派”教師的風格,更是當今教師身上瀕危少見的珍寶。“坐著講課,這是對學生的不尊重”“學生的事情比天大”“在講臺上站到最後一刻,是我的心願”,章老師質樸真誠的話,令筆者想起了另一位老者🍣: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童慶炳。童老師在其散文《我的節日》一書中寫道:“上課是人生的節日”“當走上講臺時,你必須穿上你最好的服裝”“教室的講臺旁💛,通常放著一把椅子,你千萬不可坐下”“你是老師,但你在學生面前絕不能擺老師的架子”🐽。
那麽老師的這些付出乃至苦楚,其回報或補償又是什麽呢?在《我的節日》最後童老師說道🕢:“最重要的是上課時的感覺……我想起了小時候,有一次👩🏽🏫,在小溪裏抓魚,抓了好半天,還一無所獲,我感到很失望。可突然運氣來了,我終於抓住了一條不算大卻看起來很肥美的鱖魚,我那幼小的心劇烈地跳動起來,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時刻🥙。我這一生遇到的倒黴事不少,幸運的是我經常上課,每上完一堂成功的課,都有抓住一條鱖魚的感覺⛏。”
也就是在這樣的感覺下,章老師和童老師都把“在講臺上站到最後一刻”甚至“正講著課,突然就倒在了講臺旁🙍🏻,抑或是學生的懷抱裏”作為自己最美好的結局,這樣的理想境界,怎能不受到學生的愛戴和歡迎。
堅持站著授課、一手漂亮的板書、嚴謹細致的講義、帶領學生遊學問道👨🏿🚒、旁征博引的大師風範……還有多少老派的師者風範正在成為絕響?同樣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啟功教授👱🏻,其課堂以“豬跑學”聞名天下。啟先生於學無所不窺📙,卻謙虛又智慧地自嘲上課是“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啊”的“豬跑學”🕤,然而這種說到哪兒是哪兒的“豬跑學”👨👨👦👦,全天下卻沒有幾個人能講得來。何哉?“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教師是一門傳承了幾千年的古老職業,在漫長的歷史中🧚,湧現了無數名師和大量教育經驗。當前☂️,從教環境的確較之從前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但是老一輩優秀教師們的可貴風範尤其是其尊師重教的精神,依然值得我們繼承學習、發揚光大。“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願這些老派的師者風範☀️,在新時代師者中薪盡火傳,於反本中開出新一代教師的時代師風。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