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博士跟農民之間的距離有多近👩👩👦👦?一位教授的科研成果對農村脫貧的幫助有多大?一名科技特派員對農業發展的情懷有多深👈🏼?浙江省泰順縣萬排社區的村民對這一連串問題最有發言權。
浙江大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培訓辦主任、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汪自強,作為科技特派員👨🦽,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嘗到了“富裕”的滋味🤘🏽。而汪自強在鄉村裏一待就是11年。
從大豆專家到農業“百事通”
2005年從寧夏科技廳掛職回來後,汪自強就去了泰順縣⛎。摩托車、三輪車、手扶拖拉機……10天裏🙇🏽♂️,他輾轉全鄉4個行政村、7個自然村。
此前的20年裏,汪自強是浙江省內很有名氣的大豆專家。隔行如隔山🧞♂️。專業以外的研究領域問題,汪自強有點“懵”,但他並不會拒絕,而是將遇到的問題拿回浙江大學,與相關專業教師交流,並將他們請去為農民進行現場指導。
“老汪,我家的西瓜是否可以參加有機農產品認證?”有一次下鄉,汪自強路過一片西瓜地🚶🏻♂️➡️,瓜農拉住了他🫲🏽。
“等等,我回去幫你想想🕴🏻🧙♀️。”汪自強踏進瓜田♿🚝,仔細觀察了一番,留下這句話就走了。
其實,汪自強已心中有數,這片瓜地根本達不到有機農產品認證標準。“瓜農施的是有機肥🎥👨🏼🦱,我們通過數據測定,種植的環境達不到相應資質。”汪自強並未馬上打消農民的積極性,而是讓瓜農先安心種西瓜。
不久後🤪,汪自強拿來表格Ⓜ️,轉而幫助他們申請對土壤環境稍微寬松的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生產🤸🏽🙅🏻♂️,並從種子質量及種植環境等方面指導瓜農提高品質,向縣科技局申報科技項目💪🧕。
“為什麽不讓我們申請有機農產品,而是改成無公害的認證?”隨著西瓜的銷路越來越廣🫶🏼,農民的質問也變成了恍然大悟🌤,“要是老汪當時直接告訴我們,西瓜達不到有機農產品標準,說不定我就改行了🙂↔️,錯失這越來越好的收成”。
“做科技特派員的11年裏,跟著農學院其他教師和村民學習了很多。”汪自強總是抱著來者不拒的心態,用實時更新的知識庫,幫助農民解決田間地頭的各種煩惱。
“泰上黃”裏的教授創意
泰順縣地處浙閩邊界🧛🏻♂️,茶葉是當地農業主導產業,其中的三杯香綠茶早已是省優名茶。
汪自強在村裏摸排時🤽🏿😋,聽說仕陽鎮上宅垟村曾發現一株葉色呈黃顏色的茶樹苗。
“雖發現黃茶已有幾個年頭🎼,但未形成生產規模,我們準備把這些苗株賣給其他合作社。”看到聞訊趕去的汪自強,茶農道出了心裏話。
黃茶外形別致,湯色淡黃,香氣撲鼻。“直覺告訴我🙆🏼,這株變異茶苗大有作為。”汪自強苦心勸導茶農放棄“殺雞取卵”的做法,同時給茶取了個風趣的名字——“泰上黃”,寓意為泰順上宅垟村發現的黃茶🛐,建立自有品牌。
隨即,汪自強開展對黃茶變異株的保護🧑🏿🎄。“我在茶園外圍了一個大柵欄,因為野兔常常去吃這些黃茶👨🏻🎨,對其他茶葉卻不感興趣🧑🏻🦯➡️。”汪自強取了黃茶樣本拿回學校實驗室分析👳♀️,發現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比一般茶葉含量要高。如何做好黃茶的“文章”開始在汪自強心中醞釀🚶🏻♂️。
與此同時👩🏽✈️,汪自強籌謀“借船出海”🤳🏿。當地盛產以葉蠟石為主體的泰順石🧑🏻🌾➗,這是與青田石齊名的寶石👩🦰。汪自強準備將兩者進行合體營銷,打造“一軟一硬”的泰順特色名優產品😄。
“汪教授科技水平高、創新精神足✷,在新產品的開發和素材的挖掘上有獨到的視野🐨。”泰順縣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曾頂滿說。
農民的貼心職業規劃師
走在田間地頭✨,看到農戶曬的谷物,汪自強都會上前抓上一小撮,輕輕撚、細細“診斷”✋🏻。而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汪自強也不忘給農民職業生涯“把脈”♋️。
嚴立超是當地有名的“蜂人”🌩,十分了解蜜蜂的習性🫙😭,采蜂蜜時都無須戴網罩❄️。雖然2009年便加入了農業合作社組織,但他常常盯著一個個蜂箱愁銷路👩🏻🦳。聽說汪自強要來幫自己提升產業時,嚴立超認為“教授是搞不懂我們農民心思的”。
申請食品質量安全認證(QS)、建立品牌🧝🏼🧙🏼♂️、申請浙江省著名商標、申報省農業吉尼斯紀錄,環環相扣、步步為進🏋🏽♀️,汪自強幫嚴立超規劃養蜂產業💆🏻。
可以說🧖♀️👮🏿,嚴立超從“蜂人”到“蜂王”的轉型過程中🤙🏻,汪自強傾註了大量心血。
“土蜂蜜用不著申請這樣或那樣的認證,費事又燒錢。”僅QS認證這一步🧔🏼,嚴立超剛開始都很排斥👨🏽🦰。汪自強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勸說👋🏼,不厭其煩地幫嚴立超填寫並修改申報表。
如今🧘🏻♀️,每斤蜂蜜從最初的三四十元漲到了上百元,嚴立超的每年收入更是原來的10多倍。
“汪老師不但是科技財神爺,更是農民貼心的職業規劃師。”嚴立超說💪🏿。
十多年如一日,泰順農民把汪自強當作了貼心人⚛️。作為教師,汪自強還多次帶著研究生來到泰順,將實驗室搬進大山深處,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走進汪自強的辦公室,可以看見一雙磨損頗厲害的解放鞋、一頂舊草帽和一件下地穿的外套😆。“我們學農的人,本來就是個農民,對土地有天然親近感🙆🏻♀️,村民都是自家兄弟。”汪自強說🧙🏿♀️。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