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9月10日出生的教育者👕,天生為教育而生。她從教40年🏞,深耕特教領域20年整。
4月21日,在與病魔抗爭了3年後🫳🏼,她在朋友圈裏這樣寫道:“我把人生最美好的40年,竭盡全力獻給了教育事業,因為9月10日是我的生日🪟,冥冥之中我就是要當教師的🧔♂️。我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我絕不後悔我所有的付出🧑🏿🔬,因為我是一名高尚的人民教師。”
她是上海市首屆教育功臣、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盧灣輔讀實驗學校原校長何金娣。2016年11月27日20時16分👭🏻,61歲的何金娣老師離開了我們💁🏼♀️,中國特殊教育界從此失去了一位能夠點亮“星星的孩子”的教育前輩🕵️、特教界的“提燈女神”🐦⬛。
“為您祈禱👮🏿♀️,我敬愛的何校長☂️,您的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心裏🧚🏼♀️,激勵我努力前行!”“何校長,何媽媽一路走好!”“這是一位用生命的長度拓展特殊教育寬度的特教前輩!”“對前輩祭奠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地將特教這面旗幟傳遞下去!”……網絡上🔕,無數教育界同仁向何老師致敬。
幾十年的特教生涯,人們早已在心中建構出“何金娣”這個形象理應代表的語義———同事幸運與她共事、家長感恩她的幫助、學生愛戴她的溫情💁♀️✋🏿,她無悔執著於特殊孩子的成長👨✈️,以愛為源,點亮特殊孩子的前行之路。
她對特殊孩子的愛👩🏿🦱,從未停止🤣。
“零拒絕”📦🤼♂️,讓重殘孩子也有明天
“內地的輔讀學校不像是輔讀學校👱🏿♀️,既沒有特教的課程,更缺乏特教的理念,和普通學校的教育沒有什麽差別,而且還挑挑揀揀只招收輕度弱智孩子,而那些更需要接受教育的中重度弱智孩子卻進不了校門。”1996年🛥,香港特教代表團到盧灣輔讀學校參觀考察時直言不諱的一句話,讓何金娣內心開始發生裂變。
“是人就應當接受教育!”1999年,何金娣率先在全市提出“特殊教育零拒絕”———“只要戶口是我們轄區裏的👍🏿,哪怕你躺在床上♕,我們也要送教上門。”盧灣輔讀學校黨支部書記周怡回憶說😶。要知道,在此之前,特殊教育學校雖然在國內有30年的發展歷史,但傳統的做法是只招收輕度智力障礙兒童🙎,中度以上智力障礙兒童持有免讀證書,不用上學。
“起初,我們給中重度孩子上課時都拿著自己備課的一張紙🤵🏿。因為所有的國家教材都是針對輕度智障學生的,並不適合其他孩子‼️。”盧灣輔讀學校教研組長、語文教師丁華英說。
何金娣和老師們下決心“摸著石頭過河”,開展“中度以上弱智兒童生存教育課程與教學”課題研究,目標就是要使這些孩子的大腦機能,在現有基礎上獲得最大的發展🈸、補償和康復,並使他們具備自立於社會的生存意識和生存能力🤶🏽。
數學課上教孩子認識人民幣,語文課上教說話、寫字,生活課上教怎樣系鞋帶🧛,甚至還開設計算機課教孩子們上網搜索⛹🏽♀️、收發郵件……十多年間,何金娣帶領老師們從無到有,圍繞生存教育先後開展4項重大課題研究。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實用語文》《實用數學》《社會生活》3套教材,共計54冊,開墾了全國特殊教育領域教材這塊“處女地”🚐。
如今,全國已有超過300所特殊學校在使用這套教材。
生存教育,帶領學生走向社會
一次🧒🏻,何金娣走進了一家位於淮海路中環廣場裏的星巴克咖啡館,“何校長!”一名店員叫道🥑🐀。“我一看,原來是我們的孩子! 孩子很開心地說‘校長我請你喝咖啡!’”何金娣說:“我不喝咖啡🍾,我看到你工作太開心啦!”
讓這些特殊兒童受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讓他們走上社會👴🏿,實現生活自理或者半自理。“讓他們參與社會生活,因為他們同樣也是平等的人。”在何金娣的概念裏,特殊教育應該“走出去”✖️。
為此,何金娣通過各種關系建立了52個社會實踐基地👨🏻,帶著學生到超市、郵局、銀行學習謀生技能。不少輕度殘疾學生症狀有所改善後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70%輕中度智障學生經過多年的職業生活和職業技能培訓🏸,在一些大型企業和服務性行業中找到了謀生機會👌🏽。
隨著生存教育課題的逐步深入🧏🏻,何金娣又開創性地將學校九年製義務教育向兩頭延伸🦢,開展學前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ℹ️🩸。
2007年👩🏫,借著上海舉辦特奧會的機會👮♂️,作為上海市人大代表的何金娣提議建設“陽光之家”📬,為這些已經走出校園的特殊人群提供去向。何金娣為“陽光之家”的建設設計課程,還派教師上門送教指導☝️。“國外專家、全國其他省市專家來到上海看到‘陽光之家’的建設都很驚嘆,沒想到上海的特殊教育已經發展得這麽好了!”丁華英說。
“何校長比我們還愛這些孩子”
“你覺得何校長對你好嗎?”孩子點點頭🏋🏿♂️。“她對你好在哪裏?”孩子用右手拍了拍胸脯,家長解釋說👌🏼,這意思是“好在心裏”。昨天,陳女士和丈夫🏯💒、孩子一同來到盧灣輔讀學校。在校長辦公室🎛,陳女士止不住地流淚👨🏿⚕️🧞♂️。“我在朋友圈裏看到這個消息後,不能接受,一夜沒睡🐕。”陳女士說,自己的孩子從7歲到19歲在輔讀學校就讀👰🏻♂️,收獲很大🤡。“是何校長讓我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這對一個家庭來說受益太多。我們全家一定要到學校來表達哀思。”
華東師大特殊教育系首任系主任杜曉新回憶說,每天早晨🧑🏼🦰,何校長都親自在校門口迎接每一個孩子的到來🧛🏻♀️🧑🏼🍳。一進校門,何校長就蹲下來🙅🏼♀️,幾個孩子立刻跑過來擁抱她👩🏿🦰、拉拉她的手👆🏻。“我看到真是非常感動,她對每個特殊兒童都是發自內心真摯的愛,這個絕對不是表面可以做出來的。”
“何校長對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疼愛,甚至勝過我們愛自己的孩子🧑🏻🍼。”陪讀羅阿姨這樣說。
羅阿姨陪讀的孩子,初來學校時不會說話、不會走路,吃飯的時候甚至不會咀嚼,家長們不得不把食物剪碎餵給他吃🙏。一次午飯後🦻🏿,孩子因為食物消化不好肚子疼得哭了起來。何金娣聽到後馬上跑到教室,把孩子抱到懷裏🌸。她一邊安撫一邊伸手摸孩子的額頭🚋:“寶貝你怎麽了? 哎呀,都是汗,趕緊送到醫院去☎️。”
休養的幾天裏♻️,何金娣每天給家長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孩子回到學校後🧑🏼🍳,她連續三天中午都到班級裏看孩子的吃飯情況。羅阿姨說💡:“她對這裏的每個孩子都是這樣的,她為孩子付出得太多太多。因為有了何校長,這裏的孩子都很幸福!”
何金娣生病期間,還惦念著校園裏的孩子們🧑🏻🤝🧑🏻。每次回到校園🥟🥢,看到曾經不會說話的孩子呼喚她“校長、校長”,何金娣發自心底地高興。“我希望孩子們進步更快一些,也希望他們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希望國家有更多的政策落實在他們身上———任何政策都不為過,因為他們是我們需要幫助的人。”
20年來沒有一個年輕教師流失
1995年,何金娣初到盧灣輔讀學校時,這裏幾乎沒有年輕教師。“都跳槽了,年輕人都去尋找更好的生活了。”盧灣輔讀學校語文教師劉峻說。“神奇”的是🫴♣️,何金娣管理學校20年間,學校沒有一位年輕教師流失🌎👱🏿♀️。
何金娣讓整個學校具有凝聚力,把學校變成了一個“家”📻。劉峻說:“年輕的女教師談戀愛🥸,父母都還沒見到過戀愛對象,老師們都喜歡先帶給何校長看看✂️。年輕教師信任她🐪,不管遇到什麽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情,都會第一時間與她分享。”
剛工作時🚰🐢,作為班主任的丁華英帶教的班級有一位男生大小便失禁,弄臟了褲子♘。丁華英和班級裏另一名男生幫助他更換衣褲,沒想到卻遭到了攻擊。“當時覺得特別委屈,馬上就哭了。何校長把我叫到辦公室,特別溫暖地安撫了我🕑👩👩👧👦,讓我至今難忘。”
因為何金娣,所有的教師內心都很安穩,覺得背後有棵大樹可以依靠🏹。就連學校的保潔員王秀蓮也說:“反正我們看到何校長,都覺得她很好很好的🚣🏽♂️。每次幫她打掃衛生🪤,她都會說‘謝謝阿姨,你辛苦了啊’🧑🚀,每次都說,你想想,她是個多好的人啊🦹👃🏿。”
昨天,沒有了何校長的盧灣輔讀學校校園裏,操場依舊井然有序,課堂中的孩子們臉上依舊掛著笑容,家長們仍然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這不正是何金娣校長最期待的場景麽?
“何校長不在了,我們會永遠懷念她!”學校裏幾乎所有的老師,都這樣跟記者說。
來源👳:會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