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誌趣相投的鄉村教師,花了2年多時間,欠債20000多元,自采👨🏻💼、自撰、自編了一本像模像樣的“鄉土教材”🕵🏻♀️,免費發放給全鄉的2000多名中小學生學習。近日,這本獨特的“鄉土教材”在修文縣谷堡鄉首發🖊,數十名學生手捧著這本溢滿家鄉濃郁鄉土氣息的“鄉土教材”《花果之鄉》🅱️,饒有興致地閱讀著🎀🏊🏽。
學生對家鄉很“陌生”
編撰這本“鄉土教材”的發起人是該鄉土生土長的老教師周誌祥🌗🦘。“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我們感到學校教育中缺少鄉土教育的內容🧟♀️,這對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是一個嚴重的缺失,我們感到憂慮的是,現在的年輕一代,對養育自己的這塊土地,以及對這塊土地的歷史、人文、景觀、人民產生了認識上的陌生感和疏離感🤸🏼。”
周誌祥說👌🏻🧖♂️,谷堡鄉有著多元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豐富的物產。自然景觀有著名的天生橋景區🤸🏻、貓跳河峽谷風光👏🏻、被譽為水電博物館的梯級電站等;人文景觀有明初古驛道、王陽明親手掩埋的“三人墳”⛹🏿♂️、被載入《古文觀止》的著名祭文《瘞旅文》(作者王陽明)碑刻、紅軍長征智取索橋遺址、解放初期剿匪戰場遺址等。
周誌祥說,現在的學生往往對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感到很“陌生”🚳👱♂️,這不能怪他們,是因為他們沒有學習的載體🏨。而學生要愛祖國✥、愛人民,首先是從愛自己的故鄉開始的✔️。“所以我們要編寫這本‘鄉土教材’,讓學生了解家鄉的自然👬🏻、人文🧑🧑🧒🧒、歷史等知識,從而激起他們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采寫風土人情🤘,改稿14次
思考成熟後🤦🏿♂️🏂🏻,兩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周誌祥把自己想編一本“鄉土教材”的念頭向身邊的幾位老師說了出來💆,立即得到同樣在該鄉鄉村學校紮根任教多年的老教師惠玉明、畢成江🕊、宋慶紅🏊♂️、胡昭明等的贊同和支持。
說幹就幹👂,幾個誌趣相投的鄉村教師開始行動了🌋。從2008年開始🧑🏽💻,他們就分工協作,有的負責采集歷史🦦🫅、人文資料👳🏽♂️,有的負責自然景觀資料收集㊙️👂,有的負責地方特產、家鄉名人以及圖片的收集等。
為使教材生動易懂,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多次尋訪古驛道、天生橋、長征路、剿匪戰場等地⛰,向當地老人訪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當地名人等。
采訪、收集資料完成後,2010年初,幾個教師還成立了谷堡鄉“鄉土教材”編寫小組👨🏻🦽,大家開始分工撰稿💆🏻。“在撰稿的這一年時間裏,我們每個人的稿子都修改了14次才定稿。”周誌祥說,在撰稿🍕、改稿期間,他們還多次請教縣史誌專家🤦🏿,對教材內容進行嚴格把關🤹🏿♂️,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欠債2萬多,換來一本“土教材”
經過2年多時間的努力🤟🏼,今年3月,這本溢滿著家鄉濃郁鄉土氣息的“鄉土教材”《花果之鄉》終於付印了。
這本“鄉土教材”涵蓋了谷堡鄉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等內容,全書共6部分25課。有《可愛的家鄉》👩🏼🦱、《血染的風采》、《厚重的文化》🧑🏼🦰、《騰飛的經濟》、《家鄉的名人》等🈷️。
為編寫這本“鄉土教材”🔖,幾位老師花了兩年多的心血👩🦯➡️。“這本教材第一次印刷了2500冊🐛,能滿足目前全鄉2000多名學生的需求。但印刷廠的20000多塊錢印刷費還是欠起的,以後有新生進校,再版的費用都沒有。”周誌祥說。
這本“鄉土教材”的出版🫄🏻,得到省內史誌專家的好評。據史誌專家介紹👩🏼🎤,編輯出版鄉一級的鄉土教材🚵🏽,在我省還不多見。“雖然我們欠起印刷廠的債還沒有著落,但一看到全鄉2000多名學生每生有一本‘鄉土教材’,我們心裏感到很高興✍🏿。”老師們很有成就感地說。(貴州日報;記者 肖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