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人才培養,關鍵在師資。培養傑出的青年教師被公認為是一流大學的特點之一🐍。我國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最大、最核心的差距是師資隊伍。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調查顯示⛑️,近一半青年教師感覺生活壓力比較大。
□高校如何集聚具有國際影響的學科領軍人才🧚🏿♀️?如何在青年教師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加快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刻不容緩。
【觀察】
重科研輕教學🤽🏽,如何調節?
重科研🧑⚖️、輕教學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科研的目的是培養人才,一流大學的科研必須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
2008年,董穎霞從某大學取得英語專業碩士學位後,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尋找外企工作,而是一心想去大學當教師。終於,董穎霞成為了北京科技大學經濟學院英語教師。
“商務英語”、“翻譯”或“英語國家概況”等專業課程與全校的公共英語課都曾是她的教學任務。董穎霞算了一下🍔,平均下來每周的工作量是8個課時的專業課和16個課時的公共課🧁。課程數量雖然不多👨🏻🌾,但備課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董穎霞平均準備1個課時的專業課最少需要半天時間🧿;準備1個課時的公共課最少需要2個小時👏🏼。這樣🏋🏿♀️👢,她周末還要加班備課👨💼。
“我所有的課余時間都用來備課。” 董穎霞說⛹️,“以後如果再有科研任務,肯定吃不消👨🦲。”
在大多數教師的心目中,科研和學術論文發表的分量遠遠超過了教學。現在高校中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非常嚴重🐪。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袁本濤分析,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對教師評價的政策導向。現在幾乎所有的高校,不管是一般本科大學還是“985高校”🤏🏻,在職稱評審中,都要求教師們在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或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等期刊上發表多少論文,要有多少省部級以上的研究課題以及科研獎勵,出版多少專著等要求🤙🏿。學術論文發表直接與職稱評定考核體系掛鉤,是硬指標。
其次🧙🏽,高校對科研和教學獎勵相差懸殊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山西某大學助教王曉曉(化名)說:“我們學校對一篇SCI論文獎勵上萬元,而一個學期代課100個課時以上,所得課酬也只有2000元到3000元🕵🏻。”
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壓力很大👩🏽🔧,工作時間也較長。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近期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六成的青年教師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兩成的青年教師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壓力之下,教師面臨教學與科研的取舍。
近期👇,王曉曉在學校本科生的調研中發現👦,部分教師因科研壓力大🏌🏻,對教學的投入減少⛰。她說:“個別教師工作責任心缺失,備課、講課不夠認真;甚至有教師上課沒有教案,或者所帶教案與所授內容不一致,講課隨意性較大❤️;由於批改作業不計工作量,個別教師很少布置課後練習題,課後輔導答疑也少👰,學生得不到應有的訓練🧛🏽♀️,所學知識不能鞏固。如此種種🈳,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對此,袁本濤表示,一流高校必須承擔起科學研究的重任🙂,自然也要求教師重視科學研究。但重視科研不等於忽視教學,科研的目的是培養人才🧑🏻🦯。培養人才是所有大學的根本,一流大學的科研必須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
為保證教學質量🤔,高校都有聽課評課和學生評分製度。對評分結果進行公示或與職稱評定掛鉤🪔,都對改善教學質量有幫助🐙😈。對外經貿大學在教師職稱評定中實行不良記錄或師德問題一票否決的規定✒️。每學期前教師都要競爭上崗。幾位教師同講一門課,接受領導📠、教師和學生綜合點評。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徐子健說,競爭不上的教師就不能完成教學量,進而影響職稱評定🎺。
在美國,學生的評價更有分量🙍🏿♂️🧘♂️,會直接影響教師的去留🤦🏽♂️。霍夫斯特拉大學終身教授張勇說,學校在考核他的終身教授申請時,曾給他之前5年教過的250多名學生發送郵件,詢問他的教學情況並讓學生投票🍯。張勇說🥂,學生對教師教學和人品的點評在每一次考核中都十分重要。
學術休假也是美國高校對教師科研的平衡製度。學術休假項目於1880年由哈佛大學首創,是指高校教師經過一段時間工作後🥜🚀,享受為期半年或一年的帶薪休假。目前學術休假製度在西方國家高校普遍實行。實踐證明該製度可以保證高校教師在一段比較集中的時間內靜下心來📷👧🏼,在學術上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習和提高🤞🏽,潛下心來專門從事學術訪問、交流、培訓或著書立說等純粹的學術活動👩🏿🦰,已被證明是提高教師學術水平的有效措施。
自我提高,動力何在?
部分青年教師擔心出國進修影響國內職稱評定,積極性不高。學校可以從製度層面激發青年教師完善自我❓、提高教研能力的主動性。
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學和科研主力🕵🏽♂️。徐子健說:“我們一方面要引進優秀的海外人才,拓展師資隊伍的多樣性🦹🏽♂️,同時也要對本土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或能力培養😲,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據了解,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出國進修或在職讀博的機會和優惠政策,用來提高青年教師教學和學術水平。有的學校還尋找到與國外院校聯合培養或合作科研的項目,等待教師申請,並給予一定資金支持。但是👩🏻🎨,青年教師在這方面的積極性卻不高。
中科大校長侯建國在去年10月召開的“一流大學系列研討會暨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上曾說👨🏼🔧🧙🏽♀️,中科大已經連續三年沒有完成國家的公派出國計劃了🫸,因為年輕人都不願意去,他們覺得出國學習很艱苦,還要耽誤國內的事情。
青年教師張天舒今年剛到山東大學任教😏🙍。對於出國進修和交流機會🚴🏽♂️,他表示很有吸引力,但5年之內不打算申請🍊。根據該大學對新教師的規定,張天舒必須平均每年在中文社會科學文獻期刊中發表兩篇論文🧝🏻♀️,否則會影響職稱評定💥。
徐子健也有同感,有些教師在國內做科研或講課收入比較高⌚️,基本不願意出國進修,怕影響收入。
袁本濤在調研中也發現此類現象。其原因是👩⚖️,青年教師出國的待遇很低,因為他們派出的身份一般是訪問學者或者博士後,其經費只夠在美國等國家的基本生活,根本談不上體面;教師出國還要交出國保證金等,且手續繁瑣;另外,出國期間沒有國內的待遇,教學工作量也沒有了🐳,影響他們的收入和職稱評定🧝🏻♂️。
對此,徐子健建議⛹🏿♂️:“學校要從製度層面出發🤷🏽♀️🙋🏽,激發青年教師自我完善📵、提高教學科研能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外經貿大學已將海外學習經歷作為職稱評定中的一項考核內容。為吸引青年教師出國進修或合作科研,該校不定期舉辦教師沙龍♉️,邀請出國進修或訪學的教師介紹科研項目和研究方法,同時分享在國外學習和生活的經歷和感悟⚰️。
在美國,幾乎沒有高校承擔培養教師的義務🍍,主要靠教師自己奮鬥。張勇介紹,美國高校對大多數青年教師實行“非升即走”的製度😣,如果在5年到7年內不能通過定期考核,或最終沒能取得終身教職身份,將被學校辭退🙅♀️📐。被辭退的教師在應聘其他高校時會失去優勢,即使有幸再次進入高校工作✣,也要從頭做起🎥。因此🌀,嚴格的製度和失業的壓力,使美國大學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提高,並取得更多更好的教學和科研成果。
除了製度上的激勵,袁本濤說,青年教師要帶著專業發展的目的出國🪃👫🏼,選擇在專業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外高校,不能為了出國而出國。袁本濤表示♡,不是有了博士學位就可以在大學當老師。大學除了對教師的基本學歷有要求外,還應該對進入大學教師行列的人員進行系統的教育教學專業培訓,使他們在教育理念、方法、技術💄、領導力與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掌握相關的教學☎️、教育知識,成為一名專業教師🎆。
高消費時代🤵🏽🌷,怎樣安心從教?
在高消費時代👰🏼,要讓青年教師全心投入教學和科研🗓,關鍵是要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後顧之憂,這也需要學校整體文化和學術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
王曉曉的助教工作,在家人和朋友看來很穩定🧜♂️,很適合女孩子,也是王曉曉的理想🏨。但是,每次被問及收入情況👈🏿,這位清華大學碩士總是故意岔開,不願意透露。她平均每月工資只有1600元🏄♀️。由於還沒有教學任務,因此少了幾百元的課時費收入。
這段時間🚶➡️,王曉曉的同事鄭老師正在為兒子上幼兒園的事犯愁😾。學費每個月就需要1500元🧑🏻🏫。而他自從2003年進入這所大學任教📍,到現在每月也只能拿到2500多元工資。鄭老師唯一的辦法就是利用課余時間到一所三本院校兼職代課,掙點課時費👨🏻🎨。
“這肯定會影響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但也是無奈之舉💄。”王曉曉表示理解🍋。
袁本濤說,在物價飛漲📫、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的環境下,如果青年教師們的工資太低,再讓他們安心教學、安心科研是不現實的。
對此,很多大學也從教師的價值觀教育入手,培養他們正確看待名利,開展了大量入職培訓👮🏿、師德宣傳等活動🧑🏼🎤。
“但是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很難,需要靠學校整體文化和學術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徐子健說,“在高消費時代,要讓青年教師全心全意地投入科研和教學,關鍵是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後顧之憂🏈。”
袁本濤說🪖,要讓教師們不受外界誘惑和幹擾,專心本職工作,根本還是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們不要為生存擔憂。
近年來👩🦽,對外經貿大學著手提高教師收入,以每年10%的比例增加崗位津貼;青年教師可從學校借到10萬元的購房首付🏋🏽♀️;各學院也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舉辦學術會議或培訓課程自行創收。例如👨🏼🍼,商學院全英文授課的MBA課程班吸引了不少國際學生和商界人士⛹🏽♂️,同時也為該學院帶來較好的收益。
“我們鼓勵教師打造精品課程,為學校,也是為自己創收🪁。”徐子健說,“教師收入提高,我們就可以留住人才。”
美國大學全職教師約有170萬人,包括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等,他們的收入會依據大學的類型、地區和專業的不同有較大差異🤘🏻。美國大學教授協會2009年對大學教授薪水的調查顯示🤽🏽,全美全職的大學教授一年9個月的平均薪水是10.8749萬美元,副教授平均薪水是7.6147萬美元,助理教授平均薪水為6.3827萬美元🚨,講師的平均薪水5.2436萬美元✫。美國大學教授除任教的收入以外,還可以從暑期授課🪘、研究、寫論文或出書😳、校外兼職等方面獲得額外的收入。
“要真正讓教師成為人們羨慕的職業3️⃣,就必須在待遇上落實。”袁本濤說。(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