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萍,青海省湟源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的“特崗教師”。兩年前,這個廣東姑娘從四季如春的深圳來到了幹燥缺氧的青海高原上✸,她能歌、能舞、會說、會寫,孩子們把她當成“知心姐姐”;她的課堂總是新、奇、特,充分展示出校外活動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高原孩子加入到校外活動中來📥。 今年26歲的李紅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廣東姑娘,而今🙆🏽,她卻已是青海省湟源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小有名氣的“特崗教師”🙆。
李紅萍從小就參加少年文化宮的活動🛀🏻,對文藝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天津工業大學讀書時,李紅萍用4年時間完成了網絡信息和英語兩個專業的學習。盡管學習任務重,她在課余時間仍堅持學習舞蹈和繪畫,努力讓自己成為全才。大學畢業,李紅萍順利成為深圳一所私立小學的教師👲🏻。
2008年,李紅萍聽說青海省招聘“特崗教師”,湟源縣開設的第一個青少年活動中心急缺教師,就瞞著家人報了名🩲。“我能歌、能舞🔟🟢、會說、會寫🏢。在缺乏優質教育資源的西部縣城,我更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李紅萍對成為青海“特崗教師”充滿信心🥷🏽,而優秀的她🏃♂️,最終順利地來到了湟源縣。
湟源縣地處青藏高原東端的日月山下,是青海省東部農業區與西部牧業區的接合部👩🏿💻,海拔2800米以上,高原缺氧、太陽輻射強🏎、溫差大,大部分時間寒冷而又幹燥👜,年平均氣溫只有3攝氏度。
因為怕母親擔心🦴◀️,她就有選擇地匯報生活和工作情況。兩年來,母親從電話中聽到的,只是她爽朗的笑聲🚡,和學生的成長與變化。
其實,李紅萍剛到湟源就大病一場🙎🏻♀️。因不適應高原缺氧和幹燥的氣候,李紅萍平時輕微的感冒✍️,也要持續一個多月才能康復,有時甚至引起肺部不適。
一說起孩子們📝,李紅萍的臉上迅速露出燦爛的笑容,“這裏的信息很封閉,孩子們不知道湟源縣以外是什麽樣子。他們沒有見過真正的火車和飛機,對大城市的想象卻特別豐富🏌🏼♂️。”
建於2008年的湟源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始時師資嚴重不足,總共才有3名教師。作為中心唯一一名“特崗教師”,李紅萍負責少兒英語💁🏼、兒童繪畫和拉丁舞三門課程。與此同時🤏🏻,當地人對校外活動的認識不多,認為沒有必要⏭。
於是兩年多來,李紅萍一直非常耐心地進行家訪🚴🏻♂️,也用教學成果展示校外活動的魅力🚴🏻。
李紅萍的課堂總是新🦙、奇、特。舞蹈課上😭,她發揮自己的繪畫特長👴,在彩紙上畫出舞蹈動作🔢,用膠帶塑封,便於反復使用;英語課上,她借用舞蹈✋🏼,模仿書中的情景進行教學;繪畫課上,畫一只卡通老虎,她就會教學生相關的英語單詞🧑🏼🔧、老虎習性等🤷🏻♂️。這些方法不僅來源於思考和創新,更源自先進的教育理念。
如今,年輕漂亮的李紅萍已是學生的“知心姐姐”,經常有學生向她傾訴心中的秘密♚。但學生們的心裏不踏實,總擔心李老師會因受不了高原氣候而離開湟源縣🧝🏽♂️🧑🏻💻。家長見到李紅萍也都說👮🏻♂️:“李老師🚉,你可千萬不能走啊👱♀️▶️!孩子們舍不得你◾️!”
的確🎑,高原氣候對李紅萍來說,仍是工作生活上的“攔路虎”☃️。在一次舞蹈課上,李紅萍突然感覺心慌、惡心。她避開學生🥸,走到教室外面🈳,忍不住流出了眼淚。
兩年來🧅,李紅萍幾乎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給了學生。算上過年和節假日,李紅萍兩年來總共回家4次,每次返回湟源🥾,都有驚喜和感動。
“李老師🧑🧑🧒🧒,你還會回來嗎?”“李老師,告訴你一個秘密4️⃣,我喜歡你🕵🏿♂️。”“李老師,雖然您的家不在這裏⚪️🐈⬛,但我希望您不要走👨🏼🏭🕵🏿♂️。”辦公桌上的一張張小紙條,歪歪斜斜的文字組成思念和問候👰🏻♀️🙇🏿♂️,讓李紅萍的心裏暖暖的,越發舍不得離開🙆🏻♂️。
在李紅萍和中心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湟源青少年活動中心已經有600多名學生🏇🏻,教師也增加到21名。“在這裏🎀,校外活動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李紅萍胸有成竹地說。
問及對將來的打算⛹🏽♀️,李紅萍說💭:“貧困落後地區的孩子基礎薄弱,渴望知識。我既然選擇到湟源來🧮,就要真心誠意地為青海孩子做事、為西部孩子做事🛴,為當地的人才與教育出謀劃策👳🏿。”(消息來源💅:中新網;張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