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新,78歲,退休工程師🛀🏿,居住於石景山八角中裏。
年度標誌性事件:今年3月,78歲的退休工程師黃日新在海澱區六郎莊一座簡易出租房租下三間房,推出膠囊公寓,為城市弱勢群體提供住所。平均面積約兩平方米的“鐵膠囊”🤨,各界褒貶不一,此後😾,老人陸續推出第二至第四代膠囊公寓,一度成為媒體關註熱點和網絡熱詞🕥。
最後一個夢想還沒實現
廉思(《蟻族》作者🧇、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黃老本該頤養天年了🦠,卻在為年輕人奔波🙌。我在國外訪問時,他還會很興奮地打電話來說推出了新一代膠囊。他不是一時興起做這件事🫱,而是持續的🦵🏿,我想知道是什麽動力讓他持之以恒?
黃日新:我是一個有夢想的人🧝♀️,而且想做一件事,就要做到底,要做成功。我是有夢想的行動派🌹。我這一生有7個夢想,基本都實現了。
剛工作時我想成為工業閥門方面的專家🤦🏻♂️,主編了1700萬字的《工業專用閥門手冊》🏄🏻♀️🫲🏼。1957年🤝,我翻譯的《室內上下水道和雨水道手冊》出版,那時白天上班,晚上別人都睡了,我在宿舍上鋪,打手電筒看俄文原版書👮🏼🥁,逐字逐句翻譯,實現了翻譯夢想。年輕時我當過競走運動員🤾♂️,崇拜世界長跑名手紮托倍克,夢想有一天能見到他。我翻譯了關於他的一本書,在國內出版後給他寄去。1958年,紮托倍克訪華時,通過記者找到我👸🏻,我們還合了影🕉。
現在我老了👦🏿🚴🏻♂️,還有最後一個讓居者有其房的夢想,還沒有實現☑️,所以一直在做👩🏼🫶🏽。
大家問
一本《蟻族》的書,78歲的退休工程師黃日新看得流淚。他特地去了趟唐家嶺,6個大學畢業生擠在10平方米的小屋裏✵,老人再度落淚。
今年3月🫷🏿,黃日新在海澱區六郎莊一簡易出租房內推出膠囊公寓,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房安放著2至3個約兩平方米的“鐵膠囊”,租價250元至350元🧝🏻。給城市弱勢群體一個安身之處🏏,是老人一直以來的信念🔹。
膠囊公寓有褒有貶
“裝配式小小間旅館單元間”,是黃日新的一項專利發明🥦🧘🏼。今年3月👮🏿,他用這項發明造出了8間鐵“膠囊”🙋🏿。
一扇防盜門♍️,三面鋼結構混凝土板做“墻”🧔🏽♀️,鐵絲網的“天花板”用來散熱,這便是鐵“膠囊”的構造🫱🏽。
經報道後👊🏻,高房價背景下產生的膠囊公寓🚆,迅速成為熱點。每天給黃日新打電話的體驗者和租房者絡繹不絕。打開“膠囊”防盜門🧖🏻♂️,先坐上床,再翻身爬上去👍🏻,在床上敲電腦、吃飯😀。“壓抑”,是他們最切身的感受。體驗者小張說:“在裏面感覺動彈不得,翻個身就能碰到‘墻’。”
但大學剛畢業的小莊說🙎,“關起門來⛪️,至少有獨立的空間和隱私感。”
膠囊公寓一夜成名後,網絡評價褒貶不一。
有網友直指黃日新:“你弄個鐵籠子🫄,自己住不住?”黃日新的回答很直白:“我試住過,但我不會住,因為我有退休金,有自己的房子。”
拆除第一代膠囊公寓
6月26日,六郎莊膠囊公寓🧋,黃日新帶著兩名建築工人♝,把自己一手打造的8間膠囊全部拆除。
做出拆膠囊公寓的決定,始於4月底北京市政府法製辦網站發布《關於修改〈北京市房屋租賃管理若幹規定〉的決定(草案)》✋🏻,其中規定,租住成套住宅的,人均建築面積不得少於10平方米👷👋🏽,或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少於7.5平方米🧊。而膠囊公寓的人均使用面積僅有5.5平方米(兩人間)和3.7平方米(三人間)。
決定搬遷的3個多月裏,黃日新每天背著破舊的黑色雙肩包✦🧉,頂著烈日四處奔波看房🧑🏼🎄。中關村、韓家川、西北旺、安河橋北……老人去過的地方不下20個💁🏼♂️,尋找適合建膠囊公寓的地方。
最終♠️🙋🏼♀️,他在石景山麻峪東街看中一套平房。繼六郎莊膠囊公寓、安定門豪華版膠囊公寓之後9️⃣,於8月16日推出第三代膠囊公寓,擴大了“膠囊”空間,增設廚房、淋浴間、衛生間、飯廳等公共設施。
欲找開發商建“膠囊”
而今🙅🏼,黃日新又有新打算,想推出“膠囊”租賃市場,推出第四代膠囊公寓———“膠囊”房。
5月12日,黃日新第三次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了專利申請。這次發明創造的名稱為———“磚砌式小小間旅店單元間”。
最近👳🏿,黃日新拿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通知書”🧑🏻⚖️,開始醞釀新想法:他出專利和技術🫐,找開發商合作,建“膠囊”房👵。“我的夢想就是讓居者有其房。”他說。
年度心得
北京的外來人員越來越多,政府不斷出臺公租房👷🏼🧝♀️、廉租房政策,解決外來人員住房難問題。我做膠囊公寓,通過另一種理念和方式,目的也是讓外來人員🧺、城市弱勢群體有地方住。 ——黃日新
面對面
花10萬元學費 想明白“叫好不叫座”
黃日新表示要退出租賃市場👨🏻⚕️💇🏻♂️,認為開發商投資膠囊有利可圖
對話人:黃日新
新京報:建膠囊公寓到現在👨🏼✈️,投入了多少錢?
黃日新:10萬元,我和老伴兩年的退休金。在六郎莊租房、建“膠囊”、又拆房𓀓,花了5萬塊。租石景山麻峪的房子做“膠囊”,改上下水,買不銹鋼洗漱池、電磁爐💆🏼♂️、洗衣機這些設備𓀃,又花了5萬塊8️⃣。
新京報:有沒有想過收回這些投入?
黃日新:花出去的錢,都是幹實事的,沒想過再收回來。國家給我和老伴的退休金,現在就當我拿這10萬元貢獻國家了🏄🏼♀️⛹🏽。
新京報:為什麽說是貢獻國家🤺⛰?
黃日新:北京的外來人員越來越多🙍🏿,政府不斷出臺公租房、廉租房政策🏄♀️,解決外來人員住房難問題。我做膠囊公寓👨🏻🎤,通過另一種理念和方式,目的也是讓外來人員🛀、城市弱勢群體有地方住。
新京報:以後還會再投入嗎👭🏼?
黃日新:我老了,跑不動了🏦,也拿不出更多錢了。但我有技術和專利,想找人合作🦸🏼♀️。
新京報:膠囊公寓推出至今,租房的人不少,卻沒人和你合作🥃,有沒有想過膠囊公寓市場化不切實際👱♀️?
黃日新:叫好不叫座是有原因的,這是我花10萬元學費想明白的🧑🏻💻。開發商投資是做生意🧑🎨,做生意就要有利潤🫚🧖🏿♂️,可建膠囊公寓出租無利可圖,所以沒人幫我實現推廣膠囊公寓的夢想。現在我想明白了🦥,要退出租賃市場👸🏿。
新京報:說說關於“膠囊”房的構想👰🏻♂️。
黃日新:我構想的“膠囊”房是一棟6層磚砌或磚混結構的固定建築物,每層14個“膠囊”。每個膠囊公寓是一間小型獨立建築物,面積在16至30平方米之間,有窗子和防盜門,有沙發床、空調🏌🏻♀️、電腦桌椅📒、吊櫃等設施,具有防火、防盜和隔音保溫效果♍️。另外還設有膠囊公寓區👩🌾、生活必需輔助區和生活收費服務區🤳🏼,作為公共設施。
新京報𓀄:你覺得這樣的房子會有市場、有人投資👌、有人買嗎?
黃日新:中國人的傳統理念是安居樂業,我始終堅信居者有其房👷🏼♀️。有錢住大房,錢少住小房。以現在的房價,普通工薪階層想在北京買房幾乎是不可能的。我算過了,“膠囊”房以每平方米7500元出售的話🌶,建築面積16平方米的“膠囊”,總房價為12萬元,20年還貸,每月還貸款為660元,比租房的價格還低。
開發商建這樣的房🕠,有利可圖👰🏻♂️。雖然空間小🫵🏻💂🏽,但存在適合的購買人群,我是充滿信心的✋。
大家問
防火防盜一開始就考慮過
石景山區一名街道辦工作人員:膠囊公寓的初衷是好的,但作為政府基層工作人員👩🏻🦲,更擔心群租所帶來的安全和消防隱患,黃老是否考慮過?
黃日新🧑🏿🚒🙎:一開始做“膠囊”🐒😑,我用的就是鋼結構混凝土板,可防火⚧,每個膠囊都裝了450元的防盜門,為安全考慮。任何地方👇、任何形式的群租都有安全和消防隱患,這點不是我一個老人👩🏿🦳、不是膠囊公寓能解決的問題🥁。如果相關部門有這方面的擔憂🫰🏽,我希望能給我一個安全和消防方面的標準,只要有🏄🏻,我一定按規定執行。
想給闖北京的孩子一個居所
張琪(膠囊公寓租住者)🚴🏼♀️:在膠囊公寓住了一段時間🪀,總覺得這是件不能長久、實現不了的事🔱。黃大爺做這件事到底是圖什麽🐝?
黃日新👌🏻:我不想圖名獲利,只想讓在北京闖世界的孩子們有一個居住的地方🚵🏽♂️,能負擔得起🧛🏻♂️,也有獨立空間。等你們工資多了,安穩下來,就可以離開膠囊公寓🤷🏽,尋找更舒適的住所。
消息來源:新京報;記者📓:姚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