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書之余的我熱衷於讀書寫作,也折騰出了一些“動靜”,在各類報刊發表了幾十篇文章。為此,很多同行“慕名而來”,找我幫他們寫文章🧑⚖️。起初我還有些得意🪤,對慕名而來者也不好拒絕。然而🧑🏻💻,慢慢地我開始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困惑甚至有些鄙視🚵🏻♂️✌🏽:讀書的目的就是要成為“碼字”的工具嗎?我的閱讀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縱觀目前的教師閱讀與寫作,我發現與我有類似經歷和困惑的人不在少數。有些教師已經從讀書轉向寫作🧑🏻🎨,讀過蘇霍姆林斯基、《教學勇氣》、《致青年教師》後,感嘆、觸動,然後是寫書評、發文章……僅此而已🩼💡。文章滿天飛,拾人牙慧者有之,自相抵牾者有之,肉麻吹捧者有之,讓自己從一個優秀的教師蛻變為一個職業的“寫手”甚至“槍手”者有之。沒有主體性自覺📼,沒有職業操守,“賣文只為稻梁謀”⛹🏼♀️,面對大師名家名作,匍匐在地📛,望洋興嘆🍞,甚至陷入盲目崇拜的怪圈⛹🏻。
我是在讀過鐵皮鼓的《構築合宜的大腦》之後決定停筆的。這本談教師的專業閱讀規劃的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對於任何一種職業而言,一定有一個最佳的閱讀路徑😧,對於每一個人而言,一定有一幅最佳閱讀地圖,可以讓他找到最快的成長方法。所以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專業閱讀,著手規劃自己的專業路徑。忽然記起大學時聽錢理群先生的講座,他告訴我們:同學們要多讀書,並要沉潛,沉潛十年,不要急著發言。我對自己之前對某些問題一知半解就急著發言的做法感到慚愧🦅。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作為教育者🌜,必須有更高的閱讀訴求:讓自己通過閱讀👶🏼🔨,成為一個真正的思想者,達到高度的主體性自覺。溫儒敏先生在《溫儒敏論語文教育》的後記中說👇🏼:“在中國喊喊口號或者寫些痛快文章容易✌🏼,要改革就難得多,在教育領域哪怕是一寸的改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坐而論道容易,立足建設艱難📆。我們一線教師不是空頭的教育理論家👩🏼🏫,不應該面對林林總總的教育難題發思古之幽情👨🏻⚕️,淺吟低唱《哦,從前的教授們》🧞,不應該面對惡劣的教育生態背過臉去🐏,做著理想教育的美夢。
怎樣經由閱讀提升理念,通過自己艱苦卓絕的努力把當前“實然”的教育困境,轉化成“應然”的理想教育之境,這是我們一線教師們最應該思索的問題。專業閱讀🖲,要讀出真知,要讀出自我的主體性自覺🦐🎼,要得到專業的提升🔕,要知行合一😑🚗。讀書是人類企圖超越有限🧝♂️💡、改變現實的一種努力🥐,在閱讀成就的理念指導下🥒,我們要記得努力做成一些事🌴🍽,促成一些事,改變一些事。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第四高級中學 馬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