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市黃店鎮芝堰中心小學位於蘭溪西北嵎美麗的三峰山腳下🦞。 踏進芝堰小學的校門,朗朗書聲入耳。開闊的操場中間,孩子們正在歡快地跳著繩,操場右邊一幢三層高的新大樓,在這個偏遠山村裏顯得異常醒目📨。
然而就是這幢教學樓,讓這所學校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年輕的校長拍板🧖🏼♂️,拆危房建新樓
芝堰中心小學是一所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她擁有許多中國農村學校的典型特征:
老師很少——全校只有34位老師♜;
學生很少——一共只有300多名學生,其中60%都是留守兒童;
年級很多——名為“小學”,還得兼管“幼兒園”裏的88個“流鼻涕”的孩子。
還有,校舍很簡陋。
2004年之前👱🏿♀️,這所學校只有一幢建於80年代的三層教學樓,剩下的👩🍼,就是21間危房。而這些危房,就是學生們每天吃、住的場所。
2004年,芝堰小學新任校長潘俊堅到崗。這個當時只有28歲的校長果斷決定👨🦯➡️,要興建學校食宿綜合樓。
2007年9月19日,新大樓開工建設,2008年8月29日竣工通過驗收。
新大樓共三層🧑🏼💻。一樓是寬敞明亮的食堂,裏面放著整齊的餐桌。二樓分別安排了美術室🦄、閱覽室和音樂室等專用教室🧖🏿♂️。三樓是多媒體教室和部分老師的辦公室。
為還債不得不向老師借錢
2010年4月7日,食宿綜合樓審核造價出爐🕉,總計1143986元。
相對城裏的很多教學樓的建造成本來說👮🏻♂️,這個數字一點兒也不算高。
學校老師說,建大樓之初,為了省錢,校長潘俊堅把地質勘探、圖紙規劃等工作都“包攬”過來了。為了使大樓設計更合理🔩,他連著一個多月,每隔一天就往金華的設計院跑👳🏿♂️。
負責學校基建的包友忠說:“食宿綜合樓的中標價,當時在全金華市基建招標中都是最低的。在建設過程中🚥,很多基建環節校長都親自抓➾。”
然而100多萬元,對這個山村學校來說📁,依然是一筆巨款🔸。
潘俊堅算了一筆賬,截至今年⚄,各級財政撥款已到位84萬元🪠,尚欠施工工程款29萬余元。
“早在2008年農歷過年時🚓🧈,包工頭為了討要工程款,就揚言要帶民工到我家過年😏。”潘俊堅說,那些天包工頭每隔幾個小時就打電話給他,“後來我向學校的老師們借了5萬元☆,正月裏又在其它地方借了14萬元⛑,還了一部分欠款。”
“按協議👷🏼,本來要一年半時間還清的,拖到現在還不上,我心裏也很過意不去。”潘俊堅說。
此外🚸🍼,新大樓建成後投入使用,還購置了鍋爐📢、學生餐凳及其他的內部設施。這些🔠,都需要錢。
為了償還債務👈🏿💡,維持學校正常運轉,潘俊堅不得已🎐,向全校34名教師以月息1分,借款43.5萬元,一年分兩次支付利息。
一年的經費只夠還利息
如果這個學校在城市,或許這不是難題。動輒上萬元的借讀費,用於還債綽綽有余🤬。
然而對山區學校來說,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蘭溪市財政下撥的每名小學生每個學期175元的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合計約5萬元。
學校教導主任胡勇興說♢:“這5萬元剛好夠支付老師借款的利息。”
這意味著🚆🙇🏻♀️,派老師出差和進修學習等維持學校教學水平的活動⛹🏿♀️,無一分錢可動用👨🏻⚖️。
為了減少開支,全校師生盡量節約水電🧏🏿,學校盡量不外派老師到外面進修、培訓和聽課。
按教育局規定📻,每年度應該發給每名教師1500元的福利,而芝堰中心小學只能減半或者象征性地發一些。“學校老師也很理解,沒啥怨言➖。”
面對如滾雪球一樣的債務🚜,潘俊堅感到舉步維艱,也有些無助。
冬日暖陽💃🏽,斜照在食宿綜合樓外墻“敬業修德😰⌛️,勤奮好學”幾個紅字上。潘俊堅說,他從不後悔建這幢樓。至少🎖,他現在看著孩子們歡呼雀躍著沖向食堂時,他的心裏是踏實的📧。
“山區經濟可以滯後👨🏽🚀,但是教育不能落後。我仍然希望,外界和相關部門能給我們一些幫助🤵🏿♀️,我代孩子們謝謝了。”潘俊堅說。(記者 蔣雙慶 實習生 陳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