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博物館條例》正式施行👨👩👦。條例在加強學校和博物館之間合作、充分發揮博物館教育功能上作出明確規定,如相關部門應當製定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社會實踐活動的政策措施,博物館應當對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支持、幫助,並在學生放假期間免費開放🧈,鼓勵學校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那麽,目前學校利用博物館開展教育教學的情況怎麽樣?《博物館條例》的出臺將會給這一情況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如何才能讓博物館資源輻射更多的學生?記者進行了走訪。
“這幾年我參觀了好多博物館,平時有時間的話,自己就會去各個博物館轉轉💽。”記者近日來到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一名正在該館復興之路展廳參觀的中國地質大學學生說🤘🏿🏉,“參觀國家博物館,可以了解先賢們的事跡和思想,學習祖國的歷史文化👨🏿⚕️,感覺很受教育👩🏻🏭,收獲很大”。
據這名大學生說,他記憶最深刻的🧝♂️🐿,是學校學生會組織到中國地質博物館參觀。“以前都是在書本上學習地質知識,而參觀了地質博物館之後,對很多巖石🤸🏽♀️、礦物都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有利於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學習的興趣更濃厚了。”他同時表示,像參觀地質博物館這樣的活動學校組織得太少了,希望學校能夠組織更多類似的活動。
“你也看到了🐖,學生在平時不怎麽來。”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廳裏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寒暑假時,學生相對多一些。”她還表示🥽,學校組織的團體參觀活動偶爾也有🗜,但不多✦🦄。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一名學生對記者說:“只有在班級春遊或者秋遊的時候♚🟨,我們才有機會去博物館參觀。”當被問及為什麽不去博物館參觀時,她說⏰:“平時學習挺忙的,壓力也大,學校也不會占用學習時間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
人大附中的一名教師則表示,學校在上綜合實踐課的時候🪻🏃🏻,教師會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如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等。“但是在其他時間,由於有別的教學計劃,沒辦法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博物館條例》的出臺🤌🏽,則有助於推動學生進博物館學習常態化、製度化。”這名教師說,“不僅如此🐣,今後學校開展類似的活動將更有針對性,學生參觀博物館的學習效果也將會有很大提升。”
博物館作為匯聚國家文化精華的場所,在保存歷史記憶、涵養文化生態🚣♂️👰🏿♀️、提升國民素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陸建松表示🦀,作為知識形態的文化教育設施🕷🫃🏽,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體現在教育上🙎🏻♀️,“教育不僅是博物館對社會的責任,而且是其首要任務”🦵🏻。
在陸建松看來,我國博物館參與國民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的深度和廣度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博物館的各項教育活動開展得還很不夠,尚未建立起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長效機製,受眾和教育效果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為促進學校利用博物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博物館條例》在政策製定、經費支持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以前🥬,相關法規政策滯後,經費保障不力;博物館的教育活動未能製度化😘、經常化,內容、形式較為單一,水平較低🛍️,脫離青少年的實際需求👨🏻🎤;博物館🚖、受眾層認識不足,缺乏自覺與主動。”陸建松說,“這些因素導致了學校利用博物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現狀不甚樂觀。”
陸建松呼籲👳🏼♀️🕘,應該以《博物館條例》出臺為契機,各方采取積極措施,將博物館製度化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相關部門要通過立法,確立博物館作為國民教育體系有機組成部分的法律地位,從製度上進一步明確博物館的教育機構性質🌭。博物館要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各種形式的科學教育活動,特別是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活動👦🏽。學校也要充分認識到利用博物館開展教學的重要性🧑🏻🏫,將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學習列入教學計劃🫷🏻3️⃣,將利用博物館開展教學納入教師培訓計劃。(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