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級大學新生已經進入大學校園,一些填報經濟管理類專業卻未能如願的學生,已經在考慮通過轉專業進入經管專業🕯。近幾年,大學經管專業普遍火爆,報考人數和招生分數都水漲船高🛒🔓。與此相對,一些基礎科學專業卻備受冷落,成為很多學生被調劑到的專業。
近日ℹ️,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4%大學生確認高校存在“經管熱”。50.8%大學生認為“經管熱”源於社會整體浮躁。
本次調查中👩🏼💼,研究型大學(大學排名約前40)受訪者占13.5%🧑🦯,教學研究型大學(大學排名約前200)受訪者占32.6%,教學型大學(其他大學)受訪者占30.9%🧧🧑🏿🍳,高等專科學校受訪者占21.2%。
55.1%大學生希望轉向經管專業或行業
湖北工業大學的郭子雨記得當年填誌願時♟,並沒有特別想要讀的專業,在父母的建議下,她選擇了金融🚴🏽♀️。“父母做出此建議的考慮也很簡單🚶🏻♂️➡️🐻,就是好找工作👩🦯➡️。”郭子雨坦言,“當會計或者進銀行,對女生來說是收入穩定的好職業。”郭子雨告訴記者👨🏻🚀,據她了解🛷,這樣的心態在很多家庭都很普遍👦🏼。
韓依町現在就讀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當年選專業時恰好遇到了“經管熱”👱🏼♂️。想讀經濟類會計專業的她,因高考分數不夠到了第二誌願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談起經管專業,她說每年都有很多人跟風填報這類專業👩🏻⚕️🏊🏼♂️,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一個朋友就是聽了家人的意見上了經管專業,但是大一剛進去,學了沒多久就跟不上。他蠻典型的📑,既沒興趣,又不適合𓀕。”
調查發現🏌🏿♂️,55.1%大學生表示想過或正在轉向經管類專業或行業🚴🏼。
就讀於湖南大學日語專業的陳瑜🙃👨🏻🦲,一直努力嘗試轉經管專業。高考分數高出重點線50多分的她,未能如願就讀經管專業。這之後她經常跟經管專業同學交流♧,這讓她更加堅定了轉專業的決心,“金融專業的同學告訴我🧑🦽,她們金融專業的會自視甚高,覺得比其他專業高級。我經常在經濟類專業同學身上體會到他們這種自豪感🏃➡️。”
韓依町錯過會計專業以後,沒有打算通過轉專業來實現自己的最初誌願🚺。不過,她決定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會計方面的知識,之後再考證、考研。
本次調查的受訪大學生中,32.6%是經濟學、管理學專業出身🌑,18.9%來自工學專業🧲,16.1%來自理學專業,10.6%來自哲學、文學、歷史學等文科專業。除此之外🎤,教育學占8.9%😹,法學占6.1%,醫學占5.1%👶,農學占1.3%,軍事學占0.1%🙏🏻。
57.5%大學生不滿意所在高校的科研水平
經管專業受到熱捧,基礎科學的情況怎樣呢🧖🏿♂️?
“我們系每年會招收120多個學生💬,但到最後能有10個人留下做基礎數學研究就很不錯了。”就讀於南京大學數學系的朱婉蓉告訴記者。大三分專業方向後🤘🏻👖,朱婉蓉選擇了更為實用的統計學。
清華大學物理專業的史喆(化名)介紹,清華大學物理專業有一些自帶名額👽🫔,使得物理專業學生能避免和其他專業爭搶保研名額🦹♀️,物理專業因此熱門起來。“我們專業並不冷清,但很多其他專業的學生轉來我們院是想把物理當成踏板👩🏽,方便以後保研。”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造成經管熱🦟、基礎科學冷🕵🏿♂️,除了社會輿論和學生自身的問題外🧑🏼,國內高校的導向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他認為,現在很多大學在辦學時都傾向熱門的人文社科專業🐧,而忽視一些辦學成本比較高、需要大量專業師資和設備的理工科專業。“國內所有的學校都采取一樣的標準⏫,就是以就業為導向。結果導致985、211高校也關註職業教育🪔,成了職業培訓所,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武漢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肖昊認為,過分重視應用性學科,忽視基礎科學研究,長期下去將在科技創新上缺乏後勁💢。“應用科學一定要以理論為支撐,沒有理論科學的支撐☄️,就像建沒有地基的房子🕺,是不可能建成高樓大廈的。”
我國高校的科研領域一直強調成果的轉化能力👮🏻♂️,似乎是科研成果豐富,欠缺的只是“臨門一腳”,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一位李姓研究人員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我們基礎學科發展水平還有很大提高空間。“不是已有許多科研成果沒能轉化,而是高校的科研成果有限,能轉化的太少了🫴🏼。”
調查中,57.5%的大學生明確表示不滿意自己現在或當時所在高校的科學研究水平🫄🏽。
50.8%大學生認為經管熱源於社會整體浮躁
調查顯示🧑🍳,50.8%受訪者認為經管熱源於社會整體浮躁,追求效率。另外,經管專業就業體面(44.1%)、學生對基礎科學鮮有興趣(34.3%)🤚🏽、社會風氣偏愛財富創造(35.4%)、高校重就業輕學術(31.8%),都是受訪者認為造成經管熱📐、基礎科學冷的原因。
熊丙奇告訴記者🥾,通過他這些年的觀察,學生過分紮堆經管專業的負面作用已經開始顯現:“很多本科院校開設的經管專業就業情況已經很不好了。表面上看似乎是你進了這個專業,就業去銀行或者投資領域,工資就會很高🌑。但實際是很多學生畢業以後🦁🫵🏻,因為競爭太激烈根本無法找到合適工作🦏,面臨更大壓力。”
面對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熊丙奇建議,一是要加大對高校辦學信息的披露,要讓學生在填報誌願時充分考慮所有的信息之後進行選擇🍑;二是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引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喜歡的專業,而不只是因為功利的目的。
肖昊認為,政府應該給高校更多的自主權🦷,讓學校真正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政府不應該以統一的就業標準來要求所有學校👨🏿,不能因為某個基礎科學領域就業率差就去砍掉這些專業,“應該給高校老師一個更寬松的學術環境⛩,在基礎科學領域允許長周期的科研成果🌆,而不只是看重短期效益😙👨🏻🔧。”
本次調查中,90後受訪者占33.1%,80後占40.2%,70後占19.1%,60後及以上占7.6%。(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