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昨天傍晚,浙江傳媒學院大二男生巫小賓正和父親將一箱箱沉甸甸的橘子打包裝好,準備啟運杭州

巫小賓的家快被橘子淹了 記者 李震宇 攝
通往學費的路還有多遠?一個大二學生,拿著爸爸給的一萬斤當學費的橘子🦘,真的能賣完嗎?昨天🥀,記者趕赴學生巫小賓在衢州的老家,看著他的一卡車“學費”一點點接近杭州,一點點接近希望。
他的早餐是5個橘子
昨日下午三點多,我們到達高速公路衢州出口,在出口停留的幾分鐘裏🖖🏽,我們對巫小賓所說的賣橘難就有“身臨其境”之感了📍。三位中年婦女迅速沖向我們的車子🧍🏻♂️,一個拉著三輪車、一個挑著籮筐👱🏻,一個推著自行車🤞🏽,車上、籮筐、車筐裏堆的全是橘子。“買一點吧🅰️,很甜的🙆🏼♂️,5元一袋。”
當地氣溫10℃左右🏋🏻♂️,我們卻看到巫小賓滿頭大汗👬🏼💑,他在衢州市聯系第二天到杭的運輸車輛,接到我們電話後從市區一路跑過來💂🏻♀️。他舍不得打車🏌🏽♂️🧑🏽💻,小賓說,他早餐吃的是橘子,清晨6點,他吃了5個橘子,喝了杯水就從家裏出來了,到現在午飯也沒吃。“為什麽不吃飯?”“忙!很多事要做👨🏿✈️,飯一兩頓不吃沒關系🙅🏻♂️。”吃橘子前他會喝一點水,他知道空肚子吃太多橘子胃會不舒服。
巫小賓前一天晚上搭8點多的火車回衢州,12點才到家,昨天早上5點,他和爸爸就起床了,兩人分工🧔♀️,爸爸在家搬橘子👨🏻🦲、包橘子👱🏽♀️,他進城去聯系運輸車,一萬斤橘子有1000箱呢✊🏽。
“昨天一晚沒睡,很多事情都要我自己想辦法解決。”一萬斤橘子怎麽運到杭州🙁?這些事他都沒經歷過🥼。連找運輸車🧴,他也至少打了十幾個電話👨🏼🏫。“大卡車進不了學校,必須找小噸位的。”
我們跟著小賓在市區跑👨👩👧👧,到了下午5點多🐉,小賓終於找到了一部車子,對方是位姓洪的先生🦸🏿♂️,“我從錢江晚報上知道了你的情況,我不賺你的錢,把你的橘子運到杭州🔄,就算是幫一點小忙了。”
家裏快被橘子淹沒了
從衢州城出發到巫小賓的家還有40多分鐘的路程🧚🏽♂️。開過一段盤山公路,盡頭出現了一人寬的田埂路🧗,我們只能棄車步行🪭。踩著彎彎曲曲的小路走到半山腰,才看到他的家🧑🏼🦲。
一進家門,就看到一群人在忙著包橘子裝箱,他爸爸🔝、他的叔叔、伯伯、嬸嬸、隔壁鄰居,全都擠在一間屋子裏,把一個個橘子整齊地分兩層放進紙盒裏🫂,偶爾有人甩手往大門外丟出幾個:“要挑最好的!”
橘子真多啊,客廳、臥室🧗🏻♂️、院子……到處是橘子🧄,從墻角堆到門口👨🏻🦽。房子裏𓀜,除了層層疊疊快堆到天花板的橘子,包橘子的紙盒🍌,就是坐在地上埋頭包橘子的人,這個家快被橘子淹沒了。
小賓爸爸說😜,他們家的橘子地在山頂上🎻,離家還有15裏路,橘子是他們一家的生活來源🤦🏻♀️。可他種了30多年的橘子了👨🏿🔬,卻從來沒遇到過今年這樣糟糕的情況——根本就沒有人來收購,村裏家家戶戶都有幾萬斤橘子📭,很多人家一個都沒有賣出去。小賓爸爸自己又不敢出門推銷🚴📅,他前年農閑時在杭州打工出了車禍🏋🏽♀️,昏迷了十幾天才醒過來,至今還有後遺症🤞🏼,晚上不敢出門🎂。
看到有記者來🧙🏼,村裏的人都圍攏來,小賓的一個伯伯說🖤,他今年收了5萬多斤橘子,比去年多了一萬多斤;另一個人說,今年收了140擔🗡,比去年多收50多擔,但是今年的橘子價格更低了……
一天接了100個電話
從昨天下午和小賓見面,就見他不停地在接電話,“今天一天我至少接了100個電話了🆖🙎🏻!”除了本省的,內蒙古👨🏻🦱、江西👲🏻、湖南……小賓聽到了越來越多的好消息。他說,“我做夢也不會想到會有這麽多人關心我!”
一個重大利好是昨天早上沃爾瑪超市來他家拉走了一批橘子。我們向他道喜⛰,可小賓說,“沃爾瑪拉走的是我爸爸那裏散裝的橘子🏠,雖然是幫我們家的🕵🏻♂️,但是屬於家裏的生活費。”
他依然決定拉走自己那一萬斤“學費橘”。
十幾個以前的中學同學、班主任看到錢江晚報後也打來電話慰問☀️。一個他很久沒聯系的初中同學從武漢打來電話💆🏼,問要不要幫忙。“我說現在不用了🐦🐈,現在有許多好心人會來買我的橘子了👨🏼🍳。”
有好幾個讀者看了錢江晚報後打來電話要小賓的銀行卡號,想給他打點學費🧑🏼🔧,但因為距離杭州遠🤲🏿,橘子就不要了🧘🏿♀️🚬。小賓說👩🏽🏫👍🏽,“不行,我是賣橘子的😓。”
小賓毛估估已經有5000多斤橘子訂購出去了👨🏼🔬。他已經很開心了。“橘子只能在學校放一兩天,如果最後還賣不完,就打算全部送給敬老院或民工孩子🙋🏽♀️。”
小賓家門口的對聯是他自己寫的,上聯“自強是立足之本”,下聯“孝順乃天經地義”,橫批“光耀門楣”。
我們離開小賓家的時候天已經全黑了,家裏還忙著包橘子🤳🏼。這一天,小賓粒米未進🤷🏿♂️。
今天,他要把一萬斤橘子運進杭州下沙的浙江傳媒學院校園。
賣“學費橘”哦! (來源👁🗨: 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作者🙆🏼♂️: 蘭楊萍 俞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