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最後一門考試終於考完了。
四年的校園生活該掃尾了:那些該懷念的,該忘記的✊,該打包收藏的🚣🏻,該清倉處理的,這個時刻都一齊湧了出來。
踏出301教室的一刹那,李樂心裏有些莫名的感覺——大學的課程就這樣畫上句號,只差一篇畢業論文了。
工作也定下來了,春節過後的最後一個學期,可以用來盡情體驗大學生活了。回到宿舍🗻,李樂翻出小本記下來:
“要去跑步,每周三次,如果不下雨的話👨🏼🍼,下午4點去操場跑一個小時。”
“要看書👸🏻,以後上班就再也沒有亂翻書的閑情和時光了🧾。”
“要去買個相機👱🏽♀️,要把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記錄下來。特別是期末考試期間,早上6點多同學們在圖書館排隊的壯觀景象。”
……
事情細瑣地一條一條記在本子上,這就是我們平淡無奇的大學生活🧟?
用回顧的腳步再走一遍
是啊🤽🏼♂️,本就沒什麽驚天動地,就是這些曾經和我們朝夕相處的生活🫎,吃早飯🥭、上課🚵🏼♀️♚、圖書館、自習室……
誰說畢業遙遙無期🙋🏿♀️?猛然間意識到自己已是一個即將畢業的人時💉🐼,黃曉霞突然覺得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她經常晚上8點鐘在校園裏走上一趟,想著自己曾經在這些地方幹過什麽♖,沿著主校道👩🚒,到自己曾經奮戰過的自習室坐一會兒,路過常去的食堂🤦🏻♀️,走到那個實驗樓🧑🏿🚒,二樓亮著燈呢,下意識地走到車棚看看他的自行車在不在列🏞。
剩下的時間太少太少了📰。雖然大學三年多的課是能逃就逃🚮,逃不掉的就帶本書坐進課堂,兩耳不聞上課聲🚳,一心只讀閑雜書,可這個時候,隨便一堂課都成了寶貝疙瘩🍢。黃曉霞找到教學樓的課表,找到任何一堂自己喜歡的課坐進去👍,“帶著一種看閑書的心態去聽講🫰,突然覺得那些老師怎麽就都妙語連珠了。”講座更是一場都不想落下🔫,日歷上勾滿了每日的各個場次,擠出找工作之余的任何一點空隙時間,挨在門口站著聽都舍不得離去。
懷舊已經成為一種泛濫的情緒。
去年5月,畢業答辯之後🌎,入職之前,是黃曉霞印象中最為空閑的一段時光🫨,而且每一個瞬間都記憶猶新,而且都是些雞毛蒜皮🙆✊🏿。
相機隨身攜帶🙇🏻♀️,不管什麽都要照下來😹。看看,教室、圖書館、吃方便面的地方🔉👩🏿🎨、買包子的地方……甚至校園裏隨意生長出來的一叢小草。
甚至這個城市也變得讓人格外留戀起來。中國海洋大學附近不遠處就是海,於是黃曉霞經常跑去海邊溜達。“以前誰沒事就跑到海邊去玩啊。”她笑著說。
某一天,大家忽然決定走遍青島沒有玩過的地方🕯,於是一個宿舍的女生大清早全部爬起來🐧,植物園🧃、北九水、石老人、信號山……玩了一天⤴️,拍了很多照片回來,每到一個地方👱,大家就嘩啦嘩啦全擠到鏡頭裏去。
去年畢業離開武漢的任敏也經歷了同樣的儀式👩🦼➡️,清晨逛戶部巷,坐輪渡,逛江灘,去遊樂園🧛🏻,橫走長江大橋,再騎著自行車環東湖回學校。她更在寒冷的12月25日,和同班同學結伴去了張家界,留下一個難忘的畢業旅行🌂。
以懷念的名義集體歡騰
即便是貫穿大四的主題——找工作,也不能影響大家的任何一項活動,散夥飯、打牌、K歌是常規項目👨🏻⚖️。
“太滿了🧖,檔期都安排不過來🦇。”回憶起去年密集的聚餐活動,任敏不勝感慨,“比上學的時候還要累🧳,應酬太多🪞。”這個從來沒有過夜不歸宿的“乖孩子”,這會兒居然也因為K歌刷了兩次夜。
學校集體組織的聚餐就是三頓:謝師宴、畢業宴、散夥宴🤛🏻。自發組織的更是難以計數:同鄉吃一頓🪓🫙、同學吃一頓👳♀️、學生會的吃一頓、同宿舍的又是一頓……各種得到認同的身份都是一頓。聚餐理由也是各種各樣,答辯完了聚餐,今天論文二稿交了也要聚餐,工作比較有譜了請客,拿了實習工資也請客,大家以各種名目輪流請❎。
各種集體活動也都流行起來。“大四就是特別想跟同學們一起,沒啥活動也想整些事來玩。”比如聚餐之後的K歌,一個時間段內,學校附近的KTV全部人滿為患🚰。
打牌也變得經常起來👃🏼,保皇、拖拉機🧝🏼♂️、拱豬、板子……大江南北的都玩。在宿舍裏,9點一過🌟,大家各自做完手頭的事情💂🏿♀️,就聚在一起🚂,或者圍成一圈玩殺人遊戲。
畢業晚會、畢業大戲、畢業個人演唱會也紛紛以留念的名義,在離開前的這一刻粉墨登場。
各種印記母校時光的小東西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畢業畫冊、畢業短片、畢業衫、畢業戒指……大家群策群力,把留戀和熱愛傾註在這些小玩意兒上反復雕琢。
離開清華建築系兩年的王宇至今提起當年製作的畢業短片,依然回味良多。短短三分鐘,凝聚著全班人的心血💶。製作小組整整耗費了十天的時間,一開始什麽都不會,只能自己摸索✝️,類似於拍個MV,精確到調整每一幀的畫面🍟,音樂和畫面要很合拍。大家對細節要求都近乎苛刻👩🏽🔬,根據情節以及音樂再安排具體畫面順序、時間☦️,還要設計效果、加特技。最後一場♞,全班28個演員能湊在一起也是排除萬難🧑🏿🔧,上課的🤾🏻、面試的都趕回來了🧜🏿♀️。“完工之後🏋🏽♂️,工作組成員若是不想做建築🤘🤽🏽♀️,都可以考慮做媒體了。”
畢業衫、畢業戒指的方案在反復討論中付諸實施🐧,即使以後用得很少,也會畢生收藏🌥😅。不論何時👒👩👧👧,看著戒指上那些精心刻製的文字和圖案,都會回憶起難忘的大學時光💚。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傳統項目🤟,任敏畢業聚餐後加入華中科技大學的畢業遊行隊伍。大家自發地排成排,在學校裏到處串,喊著各自的口號。
今年大四的陳彥對師兄師姐們在2007年6月1日營造的那一幕難以忘懷。晚上10點整,操場對面一棟宿舍樓的燈光突然集體熄滅,接著閃亮起來🐸🤽♀️,通過不同宿舍燈光的一開一關,13個樓層208個宿舍拼出“再見北理工”五個大字。
這個大膽的創意來自一群即將離校的大四學生,以此表達對母校的留戀🦛。那一晚🥟,大家在操場上對著宿舍樓歡呼,“雖然是一個理工的學校,但是那一刻👨🏻🎨,突然發現這個學校也可以浪漫,那真是一個兒童節的童話🚣🏻♀️。”
“這是一個沒有人做過的事情💂♀️,想起來都比較震撼。”當時實施創意的同學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曾經我們用一棟樓的燈光🎅,擺出了我們對這個學校的感情。”
總有抱頭痛哭的瞬間
都大四了,什麽都無所謂了。人格的三角並沒有被磨平,正是迸發的時候!
於是總想做些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
散夥飯早就不知吃了多少頓𓀂,好容易這天晚上沒什麽集體活動🧑🏿🎓,王林叫上宿舍裏的4個男生,來到校門口吃了四年的老據點👨🏿🌾,簡單點了些菜🏋🏼,叫上啤酒,聊天談心。剛打算結賬回宿舍,看到另外兩個同學從門外路過,叫進來再小酌兩杯,話題剛起,又路過三個熟面孔……
兩張桌子拼起來圍成大桌,菜也不要了,只上啤酒🤙。直到小店關門🧘🏻,意猶未盡的眾人抬著一箱啤酒往宿舍樓走去。
“路過女生宿舍🙋🏼♀️❔,突然看見咱們班女生宿舍依然亮著燈。”乘興而來,放下啤酒🙆🏽♀️,對著女生宿舍開起了演唱會🤶🏼。《除了愛你還能愛誰》、《海浪》……
整個女生宿舍樓的燈都亮了,大家打開窗戶聽歌🔱🙆🏻,直到引來了校園保安。
演唱會結束,王林他們陸續往回走👩🚒,遠遠地聽見女生們在背後大喊🗼:“國經一班的男人們🪭,我們愛你!”
沒有回頭,王林仰天大吼一聲👩🏽🏭:“值了!”
事後,大夥兒私下一打聽,原來那天誰都沒有太醉🎑,“就裝作醉了的樣子”。
總有喝醉的那一刻🥝,也總有抱頭痛哭的瞬間。
宿舍裏第一個同學走的前一天,黃曉霞一大屋子10個人飯後沖去臺東,“那個整個大學我們揮霍金錢的地方🧑🏻🦯,就相當於北京的西單”,在最繁華的街中心拍屬於自己的“西遊記”🎉,旁若無人。“比較瘋狂”🏃♂️,一夥人擺出各種奇怪的造型,往頭上披道具🏨,“唐僧”雙手合十🧛🏿♂️,一伸胳膊就是“孫悟空”,撅起鼻子、舉著掃帚的是“八戒”,“沙和尚”怎麽辦,大夥兒的包包全掛在她的脖子上👩🏿🎨,就算挑著擔兒了😠🛹。
不論怎麽整蠱,這會兒都肆無忌憚🤦🏻♀️,鬧到最後🏅,一堆人在鬧市抱頭痛哭。
清倉·表白·了結
曲終人散🦷,畢業這一刻終歸要來臨,到了大四就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
用了近四年的東西都拾掇拾掇⛹🏻♀️🛜,叫上師弟師妹來挑一挑☠️,剩下的用床單一卷👲🏼,放在操場邊上叫賣🧧,“很多時候都不是要賣東西⛅️,就是去圖個熱鬧”💆🏽♂️🦽。
不斷地有男生在女生樓下大喊:“×××,我愛你!”最後的時光裏,也有再也按捺不住的真情告白👩🏿🎨🧢。“表白的開場白都和平時不一樣𓀇。”黃曉霞說,“不是為了以後要在一起,只是要把心事說出來讓對方知道🏋🏼♀️。”
情緒在這個節點變得特別容易被調動,“一個晚上能哭好幾次👸🏿🏊🏿♀️。”任敏說。畢業聚餐哭一次🥀,聽校長講話哭一次🕟、看畢業演出哭一次、畢業遊行再哭一次。
對學校的百般抱怨也都煙消雲散了🌱,食堂裏的飯菜👧🏿🐅、占不著的座位、看不到的球賽……到了要離開的時刻,很多美好的記憶都被勾起來🐿,留下的也只有感謝。
以往的過節兒瞬間就一筆勾銷。曾經有兩個女孩鬧得不可開交,其中一個還搬出了原來的宿舍。最後一次畢業聚會上🤹♀️,兩人突然抱在一起哭🤜🏽,一起回憶當年,當年的感情如何好🔝,又不知如何就鬧成這樣。
作為一個剛剛畢業半年的社會人,黃曉霞坐在我身邊,給我講畢業宴上那兩個抱頭痛哭的女生的故事。笑著笑著,她自己的眼圈也紅了🚜。-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