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3月28日電(記者 龐書緯)不準爬山,不準遊泳;不準玩單杠🤲,不準吃零食;不準獨自回家,不準一人乘車……如今對中小學生而言,各種“禁令”似乎越來越多。然而透過形形色色的“禁令”不難發現,中小學生安全,已然成為一個時常撩動全社會神經的敏感問題🥣。
中小學生安全究竟如何保證?安全教育怎樣才能入腦入心?
安全隱患在哪裏
2013年9月,家住青海省西寧市的王芸好不容易盼到了女兒上小學,原本以為可以“透口氣”了🦹🏿♂️。沒想到孩子入學剛剛兩天𓀍,煩惱接踵而至👩🏻🌾。
“我們家離學校走路也就不到半小時,原先想讓孩子和小朋友們結伴上學👩🏽🦰。‘實地考察’後才發現校門口沒有斑馬線不說,車輛也很少避讓行人🦆。沒辦法,只好天天接送。”王芸無奈地說。
王芸的困惑並非個案⛹️♀️,今年3月初,記者曾隨機采訪近百名中小學生的家長𓀈,當被問及新學期的希望🔊,竟有超過三分之一表示“希望孩子別出事”。
作為一位有著30多年教齡的“老園丁”⬅️,西寧市南大街小學校長徐維賓認為,近年來中小學生面對的安全隱患呈增多趨勢,首先是日益擁擠的交通,還包括食品🤸🏿♂️、藥品👨👩👦、玩具🔻、體育器械等的安全,以及火災🚣🏿♀️、地震等突發事件。
眼下對不少中小學生而言,原本再正常不過的郊遊等活動也越來越少,個別地方的教育部門甚至直接發出通知,禁止學校組織大規模戶外活動📁。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各地中小學“雷人校規”頻出👩🏻⚕️,“雷人校規”背後,是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的無奈🛌🏿。采訪中多所中小學負責人向記者“吐槽”,由於擔心被追責,在學生管理中往往只能采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度🧑🏿🍳。
孩子何以成“瓷娃娃”
“現在對孩子的保護越來越多🧑🏽🎤,可孩子怎麽總出事?”采訪中🦟,許多家長都有同樣的困惑。
對此青海民族大學教授李子華認為,近年來中小學生安全事故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獨生子女特別是“獨二代”比例增加,使得孩子們接受家庭的呵護越來越多,許多本應自己動手的事多由家長“包辦”,相關能力自然得不到鍛煉。
“包括安全防範能力在內的許多必備能力✝️,在‘90後’‘00後’孩子們身上普遍存在缺失。”李子華說。
據記者觀察,在西寧市多家中小學門口✌🏽👮🏽♀️,盡管有紅綠燈和斑馬線👩🏽🦳,不少孩子依舊從飛馳的汽車間穿行而過。
“說實在的🧚🏻♂️👨🏽🎓,現在個別孩子自身安全意識📼、文明意識也有待提高♚。這需要學校教育🈹,更需要家長言傳身教和社會潛移默化。”徐維賓說。
李子華還認為🙋🏼♂️,目前的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存在“形式化”傾向,甚至停留在說教層面,無法真正對孩子產生觸動🏬。“現在安全教育的主要方式還是照本宣科,再加上有限的視頻放映或是現場演示,讓孩子們看的多做的少🌨,這樣教育🥱,顯然不容易被孩子接受🙍🏻♂️。”
對此中小學也有苦衷,西寧市古城臺小學校黨支部書記王淑珍告訴記者,目前該校的緊急疏散演練已增加到每月一次𓀝🧗🏻♂️,但由於學生每天在校時間只有六個半小時🧚🏻♀️,因此安全教育大多只能利用少先隊活動等時間👩🏼⚕️。此外由於場地、設施所限,一些項目無法實地演練。
加強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知識教育至上的局面使安全教育一直處於“概念化”狀態,無法得到有效落實✖️。
青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武啟雲認為,改變上述局面,教育部門須將安全教育作為學校考評的重要指標,甚至可以考慮對長期忽視安全教育的學校實行“一票否決”。
在武啟雲看來,安全教育應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並通過製度確定下來。“這將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教材編纂、人員培訓、設施購置等,但從長遠看,這種投入絕對值得🪬。”
“安全教育必須考慮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和習慣,才能事半功倍。”李子華告訴記者⚧,針對安全教育場地♐️、設施缺乏的現狀,可以考慮在城市郊區建設中小學安全教育基地,讓孩子們身臨其境進行演練🩵。(新聞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