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最近下發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文件提出學位論文將實施抽檢製度,博士學位論文的抽檢比例為10%左右👨🏻🦯,碩士學位論文的抽檢比例為5%左右🪻。如果學位授予單位出現不合格論文較多,將面臨整改甚至撤銷學位授權。有評論認為,論文抽檢製度可能是扭轉研究生“嚴進寬出”局面的開始📎。
《辦法》沒有明確說論文抽檢到底會怎麽實施🙃,只是說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的抽檢分別由國務院學位辦和各省組織。盡管博士論文抽檢10%🧛🏼🏊🏽♀️、碩士論文抽檢5%的比例看上去不高☎,但我國博士生🫰🏼、碩士生基數龐大,把這些論文認認真真讀一遍依然是不小的工作量🔻。不難想見,實際抽檢論文的人,可能還是負責論文初期審核、答辯的人👨👩👦👦。所以這種論文抽檢可能類似同業互評,比如A大學某導師指導的論文,交到了B大學某導師手裏。考慮到現代學科越分越細,同一專業的學術圈本身就不大,論文抽檢要做到避免“你好我好”彼此協助過關📳,並不容易。
平心而論🥃,由教育行政機關出面監督論文質量,是提高我國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一招險棋👫🏼。近年來💁🏿♀️,批評中國只有一所“教育部大學”的言論越來越多,教育部能夠頂著輿論壓力,在學位論文上收權,可謂用心良苦。先不論論文抽檢是否能夠嚴格實施,就說不同層級學術機構的論文,能否一碗水端平也是問題。眾所周知*️⃣🏔,我國高等教育水平地區🧑🏻🦽🫷🏿、院校之間差異較大,一篇產自欠發達地區普通高校的論文,未必能夠達到一流大學學位論文的合格標準。同樣,考上名校研究生院,也不能因為自己起點高就對論文抽檢高枕無憂🙎🏻♀️。但是📨,教育發展水平可以有地區差異、校際差異,學術標準不應該有出於平衡的妥協想法🪯。論文抽檢的兩難境地在於,不考慮學位授予機構差異性肯定不行👮🏿,但是如不堅持一個基本的學術標準,又會削弱抽檢的意義。
提高學位論文的質量🌃,歸根結底還是要改變論文多而全的現狀。一位大學老師在微博上感慨道,現在的大學,學術碩士不像學術碩士,專業碩士不像專業碩士。目前📛,各大學都在逐步減少學術型碩士招生👬🆔,增加專業學位碩士的錄取,大方向沒有錯☂️🧘🏻♂️。但是,學校真的準備好專業碩士人才的培養嗎🤓?在大多數學校,專業碩士為了獲得學位,依舊要提交學位論文、參加答辯,論文的質量標準倒是有意無意降低了。而學術型碩士,很多還是投身就業市場茫茫大海中👨👦,只有極少數有機會進一步深造。他們在讀研究生的最後一年東奔西走為找工作打拼,到論文提交最後時刻才寫完文章的情況很常見👩🏻。所以,在著手把控基數龐大的論文的質量的同時,也應精簡學位論文的提交量。對專業碩士研究生👳🏽,就應該在兩三年培養時間內好好教會他們一門專業技能,而非往龐大論文庫再填充一點華而不實的文字👨🏻⚖️。
學位論文好不好,不僅論文指導老師、答辯委員會成員和評閱人心裏有桿秤🛀🏼,在學術交流日益國際化的今天👬🏻,跟國外院校出產的論文比一比也不是難事😢。學位授予機構各有各的口碑,他們愛惜羽毛的動機,也許比應付上級抽查更直接有效🫙。抽查論文不能包治當下學位論文水平質量下滑的百病,讓學術回歸學術🫷,雖是老生常談,卻是解決困局的正道🧑🏼✈️。(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