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鄭大外語學院大二學生蔡家磊的來信在昨日本報A11版刊登後🧑🏼,本報熱線電話響個不停,社會各界都把目光聚焦到了這位大學生身上💁🏼。許多讀者詢問蔡家磊的詳細情況;一些學生家長則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蔡家磊的輔導班接受教育;更有不少熱心人願意幫助🍋🟩👩🦯、資助蔡家磊🧑🏫,讓他早日圓夢🥨。
帶著讀者的期盼和關愛🧜🏽♂️,記者昨日找到了蔡家磊🍌。通過深入采訪,這名殘疾大學生自強不息、不忘感恩的坎坷人生經歷逐漸清晰起來,他要幫助更多的人戰勝苦難⛪️,改變命運的精神更讓記者肅然起敬。
一名高度近視的男青年
“每到放開筆記開講時,蔡家磊都會變得手舞足蹈💁♂️,聲情並茂。”
一間小教室裏,一名個子不高的男青年滿頭大汗,站在一小塊白板前,時不時把備課筆記緊挨著雙眼查看,在白板寫字時👃🏼,頭也是快挨著白板了。教室裏只有3名學生,字正腔圓地跟著這名男青年朗讀著“agile”、“vagile”、“real”🧛🏿👨🏻🏫、“realize”👨🎨、“re-alization”等英語單詞。
這是昨天上午9時30分,蔡家磊講課時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地點在鄭州市隴海中路鄭州十九中臨街的310房間。這間不足20平方米的教室沒有裝空調,兩臺電風扇呼呼地吹著,十分悶熱,但在蔡家磊的互動式講解下,課堂氣氛活潑👩🏻🦳,3名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笑出聲來。
每到放開筆記開講時,蔡家磊都會變得手舞足蹈🏇🏼,聲情並茂。站在黑板前講課時,蔡家磊語言清晰流利,旁若無人,好像有些“癡狂”。
一堂40分鐘的課講完後🦸🏼♀️🦾,蔡家磊已是口幹舌燥、汗流浹背。不過,蔡家磊舉例講解的遊擊法、分解法🚽、聯想法、對比記憶法、特殊法等英語單詞記憶方法🖐🏿🥝,卻讓幾名中學生意猶未盡,仍在不停提問⚙️。
“蔡老師講的這些方法很有用,我感覺很棒👲🏼!我喜歡!”課後問及感受👩🏭,來自鄭州七十中初一年級的韓昊天小朋友扭頭嘿嘿一笑😲,伸出了大拇指。
一位先天殘疾的寒門學子
“家境貧困,雙眼先天近視2000多度,近乎失明。”
蔡家磊講課時🏋🏼♂️,輔導班的另外3名“老師”——劉鴻楊、張琪5️⃣、王爽也在靜靜聽著👮🏽♀️💃🏻。王爽隨後說🧑🦼➡️,他們和蔡家磊都是鄭大外語學院2007級英語專業的同學,在輔導班有的輔導口語,有的講解語法,有的講授美文,全部分文不取🌴,純屬義務支援。
在與家磊和他的同學們的聊天中🙃🧏🏽♀️,家磊的身世也逐漸清晰起來🙌🏻。
今年22歲的蔡家磊是信陽淮濱縣城關鎮金灣村人,家中有一個姐姐和弟弟,父母都在務農👩👩👦👦。蔡家磊出生後𓀗,就被醫生診斷為眼球震顫、弱視🏸、斜視🌆、散光,近視2000多度🧎♂️➡️,雙眼近乎失明🟨。家裏根本無錢為他治療,他至今也未到大醫院對眼睛進行過完善的醫學檢查🧎🏻♀️➡️。2001年6月🙎🏻♀️,中國殘聯給蔡家磊頒發了殘疾證。
家磊的父親今年47歲了,因常年過度勞累,右臂患上了骨膜積水,醫生說有發展為骨癌的危險🧓🏼。家磊的媽媽陳景蓮則患有風濕病,四肢活動存在障礙🙅🏽,嚴重時臥床不起。
小學學習漢字時,家磊看不清黑板🍇👨🏿✈️,都是雙眼貼著書本🔭,按照字形描出來的🫴🏿🎾。直到現在,家磊寫漢字時,還有些變形。
身為長子,家磊像其他農村孩子一樣🔱,早早地就跟著父母幹起了農活✹。
“人家的房子都是雇施工隊蓋,而俺家的房子,都是家磊和他爹一塊磚、一兜泥蓋起來的🧔🏿。蓋房那年,家磊還在上高一,為能幫家裏,他每天一放學就跑4裏多的路往家趕,常常忙到半夜。”提到兒子,電話中的陳景蓮不禁哽咽起來。
一段靠“聽”的求學歷程
“廁所裏上夜自習,從全班倒數到高考全縣第三🚣🏻♂️。”
上高中後,隨著課程的增加,只能靠“聽”學習的蔡家磊更加困難。加之還有眾多家事🧑🏼💻🤸♀️,高一學年終考,他的成績在班上排名落到了倒數第三。拿著成績單,蔡家磊在家哭了一晚上。他怨恨自己近視,怨恨命運對自己的不公👩🏻🦳,並向老師和父母提出了“下學”的想法😦。得知此事後,蔡光海和陳景蓮不斷安慰家磊,並決定讓家磊的弟弟承擔家裏的活兒⏯👨💼。蔡家磊終於打消了輟學念頭。
上高三時,每到夜深人靜🧖♂️,蔡家磊就偷偷摸出宿舍,溜到廁所看書🍦👨🏿🏭,因為這裏有唯一的聲控燈👲。蔡家磊在廁所一待就是兩三個小時,燈熄了,就再跺跺腳。
“現在,只要我看書超過5分鐘,就會有些頭暈。時間再長,眼睛就會像撕裂的那樣疼痛。這應該是高中時不顧身體留下的毛病。當時的學習效率的確不高,但是笨鳥就要先飛啊。”蔡家磊說。
蔡家磊最終將成績一步一步趕了上來🚴🏽♂️。2007年高考,他以612分的高分考出了全縣第三名的好成績👨🏿🍼。
報誌願時,按照所估分數🍎,老師建議他填報復旦大學,蔡家磊卻選擇了鄭大🐻❄️🍿。“選鄭大的原因,一是離家近,二是復旦的學費一年要六七千,鄭大就兩千多。他弟弟還要上學,他說他不能只顧著自己。”陳景蓮說©️🕵🏼。
一顆回報社會的感恩之心
“我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愛,我不能忘了感恩☞。”
蔡家磊的生活一直很拮據,同學們給了他很大幫助。在蔡家磊隨身攜帶的一個小本子上,記錄著別人給他捐款的明細。“這些,我都一定會記在心裏,以後一定會報答他們📔🏌🏻♀️。”說起記賬本🧑🎤,蔡家磊眼睛濕潤。
“高中時我見到了他這個本子,看到他不僅記了賬,還寫了很多勵誌的話🖥,給我很大觸動🙋🏿。”家磊的高三同學李政說,平時👨🏻🦲,蔡家磊很少花錢,配一副眼鏡還是在街頭小店👰🏽♀️。
2007年8月,在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舉行的“河南希望工程圓夢大學行動”中,蔡家磊獲得了4000元資助🚴🏼💙。
“家磊到省裏領助學金後,為了省下鄭州到信陽來回不到200塊的車費,就沒回家🫰🏼,提前兩周去鄭大報到了。”李政說🧄。
在鄭大外語學院🙆🏽,“助學貸款的名額有限,學院老師知道我的情況後,主動幫我申請了📍,這緩解了我日常生活的壓力”。蔡家磊說,當看到學校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貧困生後🕴🏼🦨,他就和其他申請到貸款的同學🪂,每人主動拿出200元錢,組成了一個幫扶基金🆒,救助其他貧困生🍘。
“記得開學第一天👨👨👧,蔡家磊是摸著門框進宿舍的。”同學劉鴻楊說,蔡家磊雙眼殘疾的消息傳開後🧚🏼👦🏿,同學們紛紛給予幫助😸🤾🏿♂️。
因為蔡家磊太過節儉,不少同學都主動請他吃飯。坐公交⚆、找教室上課、吃飯🟫👋🏿,甚至去廁所等常人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事,都困擾著蔡家磊。同學們看到這種情況,都向他伸出援手,都成了蔡家磊的“眼睛”:上教室有人一起,外出有人同行,吃飯也一塊……就這樣🔪🤛🏽,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蔡家磊的生活也算沒有太大障礙😟。
“在我20多年的成長中🪱,我得到過太多好人的幫助,這些情我一輩子都報答不完🫶🏻!社會幫助了我、成就了我,我也應該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它🧔🏿♀️🧋,哪怕耗費時間再長🙍🏿♀️🙍🏿♀️,哪怕我的力量再怎麽微不足道✍🏽。”家磊說🏄🏼♂️,“什麽是感恩”一直是縈繞在他腦海中的一個問題,但答案似乎難以捉摸。
蔡家磊說💁🏼,感恩是不分高低貴賤🧏🏿、不論物質多少的🤰,“比如,有人曾幫助了我,現在卻流浪街頭,而我手裏也只有一小塊饃片。我分給了他一半🔻,這也是感恩吧”。
“我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離不開方方面面的關愛。知道感恩,是我做人基本的原則。”家磊說。
一個樸實、樂觀的人
“雖然他的眼睛看不清𓀑,但他的毅力著實令人欽佩🕶。”
“上課時他幾乎是趴在書上🥿,把眼貼著書才能看見字,我們上聽說課的時候,老師讓集體朗讀課文,家磊讀得比一般同學都慢,但無論再慢,他都會堅持讀完,哪怕是默念🧎🏻♂️。”班級團支書鄭金圓說❤️,在同學的眼中,家磊一直是一個樸實🧰、樂觀的人。
談到蔡家磊,鄭州大學外語學院團委書記苑存亮也很感動。
“蔡家磊給我的印象是勤奮🛠、踏實🤷🏿♀️、執著🛀🏻。他認準的事情就努力去做。雖然他的眼睛看不清,但他的毅力著實令人欽佩。”苑存亮說。
苑存亮還介紹,今年6月21日晚上7時,家磊還在鄭大老校區外語學院樓上舉行了一次勵誌演講報告會🥥🧚🏽,主要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學習方法和一些創業夢想🍣,吸引了不少同學🧑🧑🧒♿️、校友及家長們的關註。
一個輔導班的背後
“別看輔導班簡陋,卻是我近兩年的心血結晶。”
前幾天🦮,苑存亮得知蔡家磊和同學免費辦輔導班的事情後🤲🏻,還專門去探望了一趟,“那裏條件確實很簡陋,但能看出學生們那種激情和認真勁兒!”
說起輔導班🫣,今年22歲的家磊說:“別看輔導班簡陋6️⃣,卻是我近兩年的心血結晶。”“為辦這處輔導班,包括房租、桌椅🎉⏱、電扇等在內🫅🏿,前後一共花了3000多元。”家磊說。而這些錢是他近兩年來做教室保潔、家教🚵🏼、業務員等勤工儉學工作的薪酬和從夥食費中攢出來的🧑🏿🦰。
“我很少買衣服,也不買可有可無的東西,平常花的主要是一點吃飯錢⚧。”家磊說,在他們宿舍,別人都有電腦,只有他沒有,省下來的錢,他都攢了起來。
“我的眼睛生下來就很近視🏌️♂️,看啥東西都得貼著眼才能看清楚🌽,現在是2000多度,戴著眼鏡也不行。”蔡家磊用雙手比畫著說⏲,他一直有辦一個公益性輔導班的想法👨🏻🦳🪯,今年快放暑假時🫨🌰,經過反復考慮,他實在抑製不住多年的夢想沖動🌠🏌🏽♂️,決定付諸實施。
於是⚅,學校還沒放暑假🪪,蔡家磊和他的幾位同學就開始在之前常做家教的隴海路、興華街附近轉悠🛌🏻,為輔導班選址🙋🏽♀️😕,經幾天忙碌,跑遍了多條街道😘,才確定了十九中的這處教室,租了下來。另外,他們還騎著三輪車,購置了桌椅、凳子🚗、電扇等⛹🏽♂️,自己又搬到了教室裏,進行了簡單的布置🈷️。
四五天的忙碌過後,僅有一個教室的“海蓮英語輔導班”終於在暑期開張了。不過,蔡家磊先前積攢的3000多元也花得所剩無幾🤵。
一個曾被誤解的現實
“我既然承諾了要免費輔導這麽多學生,我是一定會落實的。”
在寄給本報的信中,家磊提出了想創業,想辦一個英語輔導班的願望🙍🏻。“海蓮英語輔導班”辦起來了🫲🏿,卻是免費的🖨。既然創業,緣何免費🛕?這是否矛盾呢♙?
“我的計劃是,利用這個不大的輔導班,用自己的特長,面向貧困子女提供20個免費輔導名額🧑🏽⚖️,不收取任何費用🕺🏽,既鍛煉一下自己↪️,也算是自己創業,為社會做點有用的事兒。”家磊說🧎🏻♂️➡️,“房間就這麽大,最多也就能輔導這麽多學生了。”
“聽家磊說他有免費做輔導班的想法,我們覺得很有意義🪦,也都很支持⚖️,輔導班剛開張時👨🦽➡️📋,我們每天早上6點多就坐公交車趕過來上街宣傳,本想著我們免費輔導🧑🏻🦱,肯定會有很多學生家長來報名👸,誰知最後竟然碰了一鼻子灰🕵🏿♀️!”王爽說。
他們在隴海路、嵩山路🦹🏽♀️、興華南街等處分發傳單、打條幅宣傳時🧑🏻✈️,不少過路的家長都是不屑一顧,有的還當著他們面說“天上哪會掉餡餅”,說他們“肯定是騙子”,剛開始宣傳的兩天,“人家一聽說我們是全免費的,都不相信”🕺🏿。“看著傳單被扔掉,我們很心疼🙎🏿,要知道,這都是家磊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四五個同學忙活了4天✊,才招來了3個學生!”蔡家磊的同學杜瑩說。
目前,輔導班仍在招生,但20個免費名額仍然差了很多🤽♂️。對此,蔡家磊說,不管招來幾個學生,他們都會盡己所能輔導好的🥎🧅。“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信譽,我既然承諾了要免費輔導這麽多學生,我是一定會落實的🏌🏼♂️,這不僅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我良心的安慰。”
“推行這種少見的免費輔導模式🧰,有人可能會認為是在作秀,你怎麽看🛥?”記者問道🥤。
蔡家磊說🦸🏼♀️:“我不是這樣想的,也不是這樣做的。現代社會是復雜的、多元的🂠,我不能要求別人的看法和評價都完全一樣,我一直在發自內心地做這件事,不管成功與否,時間會證明一切吧。”
記者追問免費輔導班能否堅持下去、資金怎麽解決時⚽️,家磊坦承🔫,他只是一名學生,能力有限,但他會盡全力將輔導班堅持免費辦下去🤜,“我不準備擴大輔導班的規模,20個已經足夠了。至於費用,我會用課余時間盡力打工賺取,如果不夠🏕,我的幾位同學也會支持📠,哪怕是我去借錢。”
為什麽給輔導班取名“海蓮”呢?蔡家磊解釋說🕺🏿,這是取了父母的名字最後一字--他的父親名叫蔡光海、母親叫陳景蓮🤜。“用這個名字🙎🏿♀️,算是盡一下孝道,海蓮也是一種中草藥,整個寓意就是要幫助更多的人戰勝苦難🌖,改變命運吧。”
特別提示:
“面對面”溝通🟡,等您來電暢談
不管您是剛參加完中考、高考的學生,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不管您是身殘誌堅的誌士,還是關註社會公益的好心人,如果您想接受“海蓮英語輔導班”免費輔導,如果您想和蔡家磊面對面溝通,如果您對這個輔導班有獨到見解🧑🏿🏫,如果您關心殘疾大學生群體,歡迎在今天上午9時30分~11時撥打本報特別開通的熱線電話0371-65796216🐣,蔡家磊將受邀與您暢談🧘♂️。 大河報 記者 李一川 李巖 實習生 毛湛文 高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