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80後文學愛好者:一根網線張揚青春與理想(圖)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一個小小的咖啡廳,門掩著🧺,投影墻上播著一部沒有對白🙎🏽‍♂️、沒有字幕的日本動畫短片✨,全場只有3名觀眾🚧💎。5月4日下午,紅瓦寺某生活概念店內🗝,舉行一場電子雜誌愛好者沙龍,組織者孔喬雖然感冒了,但他依然很認真地為唯一的兩個觀眾講解動畫短片。離開大學校園後🧍🏻‍♀️🕍,電子雜誌就一直承載著孔喬的夢想。在夢想和現實之間,他選擇堅持夢想。

     

     

      執著🤷🏼:讀書筆記足有20本

      孔喬,1984年生,甘肅嘉峪關人,《moy》電子雜誌的創始人⛩,目前已做了13期◀️。做電子雜誌的孔喬從小卻鐘情於紙質的書寫,自認為是一個傳統的人,讀書寫字都喜歡在紙上進行。因為小學某次假期作業布置有讀書筆記🤖,後來這個習慣就保持下來了,A4的線圈筆記本,已經寫了20本。“以前古人有個‘等身書’的典故,我希望我的讀書筆記壘起來有我這麽高👉🏽🤵‍♀️。”孔喬高高瘦瘦,白T恤🤴,黑色牛仔褲,言談中有股無法掩藏的書卷氣。

      孔喬從小就喜歡看書,是圖書館的常客,後來又考入四川大學中文系,“基本每兩三天就會看5本書。大一的某天在圖書館的《青年文學》上看到自己寫的一篇小說,特別激動,於是更堅定了寫作。”孔喬的博客中有一欄叫做“書未央”,專門是讀書筆記,評述中外文學、哲學名著。憑著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超出普通人的閱讀量,孔喬在《書城》書間道寫專欄。

      追求:《MOY》現實與夢想

      2005年👥,網上出現了電子雜誌這一新興事物🧐。“眼前一亮的感覺🈶,我從來沒想過雜誌原來可以這麽做,一時興起就想自己做🧑‍🦯。”孔喬說,那時他念大三,沖動之下和一群誌同道合的人開始做第一期電子雜誌《MOY》🕝🎉,這是成都第一本電子雜誌🙆。在各大網站和高校征集🌃、篩選,最後選定30個人,分為5組🚕,用手繪👰、攝影、文字記錄這個城市的故事。

      大四的孔喬沒有找工作,專心做電子雜誌🧑‍🧒。正是這份電子雜誌🧕🏼👩🏿‍🍼,孔喬被成都一本雜誌相中🥤,並很快當上了創意總監。在同一時間同一公司同時做著雜誌和廣告兩份工作,剛好把大學修的廣告和中文的雙學位用上了,孔喬覺得生活很充實🧛🏽‍♂️。

      電子雜誌最初的稿件大多是朋友支持,小飯、顏歌、莫小邪……一群80後的知名作家幫著撐場,有時候稿子不夠👮🏼,孔喬就自己寫🦹🏼‍♀️。一個人設計版式🛗、編排👩🏻‍✈️,有時候淩晨三四點才睡,早上8點還要上班。“常常熬夜,飲食不規律🚵🏼,所以現在落下胃病。”孔喬說,“我只需要一根網線🎯,這是張揚青春與理想最便捷的方式。”至於每一期的主題,也沒有確定↩️,夏天這期做公交,秋天打算做“不確定”,或者🚴🏼‍♀️🥸,也可能做成“確定”🔦。

      理想:做一個讀書人

      “去工作的時候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把那本雜誌做成同城最好的雜誌🤵🏿💴。做藝術、做音樂,我想做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關註的事。公司的定位改變後,我覺得我和這個雜誌格格不入,所以我選擇離開,那一期的雜誌,我甚至沒有署創意總監的名。”孔喬承認🟥,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了生活,也許事業上某天會妥協🧧,但是《MOY》會一直堅持自己的理想。”

      有專家說,電子雜誌的身份介於博客和雜誌之間,沒有明確的定位。也有媒體報道,新聞出版總署規定網絡雜誌須獲許可證方可營運🕞。孔喬說🚣🏽,電子雜誌何去何從😫,尚未明朗。他自嘲是“待業青年”📜,“《MOY》只是我的興趣而不是事業。準備做廣告行業,理想的狀態是做個像許知遠那樣的讀書人。”而孔喬理想的生活是:像安徒生那樣🏪🧔‍♀️,一個墨水瓶🪕,一支鵝毛筆🧝🧑🏽‍🦱,遊走四方💇🏼‍♀️,寫故事🥂。(實習記者李淑雲攝影譚曦)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8-05-09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