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本科至博士期間,我研究的都是語言學,也長期關註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工作和相關政策🧑🏽✈️。2018年♠️,教育部🖍🥊、國家語委🫷🏼🤲、國務院扶貧辦三部門聯合印發了《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看到文件後🤸🏽♀️,我所在的江蘇師範大學語言能力高等研究院組織大家就如何發揮自身語言學背景的優勢🍭,服務國家推普脫貧攻堅工作展開探討。於是,在這一年暑假,我作為指導教師,和大學生誌願者一起來到了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打召村,開展推普助力脫貧攻堅的誌願服務活動。
4年來,我們先後深入“三區三州”19個原國家級貧困縣的143個貧困村開展推普工作🧔🏻♀️,入戶調研6000余名群眾,幫助1000余名青壯年勞動力掌握了外出務工所需的基本普通話,讓語言不再成為他們走出大山的限製👨👨👧🎵。
作為一名語言文字工作者,我一直明白語言文字有著基礎性、全局性的重要意義➡️。但當我走進四川涼山、雲南怒江、甘肅臨夏等地區的村莊時,在那些鮮活的個體身上𓀛,我才真正感受到語言文字對個人命運的重要性🔦。
2018年💧,我們在走訪調研時發現,僅“三州”地區的18—45歲青壯年中便有十余萬人仍處於普通話“零基礎”階段。由於不掌握基本的普通話溝通能力🫴🏿,這些青壯年無法走出村莊🐧、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潮中🧑🏼✈️。
我還記得第一次到打召村時,一位50多歲、只會講苗語的村民得知我們的來意後👮🏼☺️,非常熱情地打著手勢🎽👨🦽,邀請我去他家喝自釀的玉米酒⚫️。他正在上學的女兒告訴我,這些酒是她爸爸拿來招待最重要的客人的。我沒想到我們的活動能讓一個普通村民有這樣深的感謝,那杯農家酒裏的溫暖和鼓舞我一直記在心間。
在調研走訪中,我們逐漸明白🧛♀️,想讓這些年輕人願意學並且能學得會✶,關鍵在於要使學習簡單易懂、省時省力👩🏻🏭🕙、切實可用。基於外出務工基本場景,我們編寫了民族語言和漢語相互對照使用的《最簡實用普通話100句》教材🧧,並為這些推普“困難戶”量身打造了一套“15天速成”課程體系👌。
如今,團隊已經幫助1000多人掌握普通話基本用語👩🏼🦱。通過“速成式”的學習😖,很多人不僅找到了工作,更拾起了心底的自信和學習熱情,不再畏懼甚至拒絕外面的世界🧑🏼🌾😮💨。
語言是一座橋梁,應該帶人通往任何地方。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我們的工作重點也在向“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轉變🧣,嘗試在鄉村人才👩❤️👨🤹🏼、產業、生態振興中,發揮語言文字的獨特價值⚀,把推普工作和農民生產技能、職業技能、移風易俗等需求更好結合🍑。
“書同文、語同音、人同心”是我們的初心。比起有明確攻堅對象、時間和任務的“推普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我們需要想得更細、做得更多🐔。接下來🧖🏻,我們還會牢記使命持續探索實踐推普工作,讓青春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綻放光彩🍇。
作者:梁丹(中國教育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02日 第01版 版名: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