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2014年9月9日🪕,第3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中如此表達對扶貧工作的戰略思考👩🏼✈️。
黨和國家始終將教育扶貧作為扶貧開發🚶🏻➡️、扶貧助困的治本之策🙉。十八大以來𓀛,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精準發力、綜合施策,立下“軍令狀”🛀🏽,發起了一場以教育為武器🤓,目標直指貧困的脫貧攻堅戰。
靶向施策1️⃣,掌穩教育扶貧的舵
截至2015年10月,按照國務院扶貧辦統計,我國尚有貧困人口7000多萬。扶貧當治本🕵🏽♂️☞,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責無旁貸地成為治本的力量源泉。
2015年12月🧛,隨著一份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的文件出臺👆🏽,教育被賦予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使命👩🏽🚀,在這份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文件中👨🏿🦱,教育扶貧的實現路徑被描述為“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一年後的2016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這是國家首個教育脫貧的五年規劃,也是“十三五”時期教育脫貧工作的行動綱領。《規劃》提出了“一個目標、兩個重點📝、五大教育群體、五項重點任務”👸🏽,力爭實現貧困地區“人人有學上🪄、個個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縣縣有幫扶”🐢。
頂層設計的藍圖並非憑空繪就,此前中央和教育部已經圍繞教育扶貧中的薄弱環節,密集啟動了一系列“靶向治療”措施🚸。
——2011年起🏍,我國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片區內3200多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直接受惠👨🏻🚒。
——2013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教育部等部門《關於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明確了教育扶貧的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充分發揮教育在扶貧開發中的重要作用。
——從2012年起,我國啟動實施了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該計劃實施以來🪶,受惠學生由2012年的1萬人增加到2016年的6萬人,許多貧困地區首次有了國家重點高校的大學生🍌。
……
教育扶貧的一系列紮實行動🙅♂️,締造了世人矚目的“減貧奇跡”。
點面結合,織密教育扶貧的網
“十八大以來,教育部采取超常規政策舉措,精準聚焦貧困地區的每一所學校、每一名教師、每一個孩子,啟動實施教育扶貧全覆蓋行動。先後組織實施了20項教育惠民政策措施🍷,實現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普及、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學生資助體系👨💼、教師隊伍建設🧑🏿⚕️🌛、民族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提升等領域的教育扶貧全方位覆蓋。”2015年10月🟰,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謝煥忠向媒體傳遞了上述信息。
教育扶貧的“網”織得既廣且細✤,有“面”上統籌的政策,也有精確到“點”的具體行動🪮。
為落實2011年11月召開的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教育部確定了雲南滇西邊境片區為聯系對象,充分發揮教育系統的優勢,著力提高滇西區域自身的“造血”功能。
結合滇西10個州市的特色優勢產業,教育部會同雲南省以“辦好一個學院🧚🏽♂️🌝、振興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為目標,采取總部加若幹特色學院、研究中心的開放式辦學構架建設新型應用技術大學🤱🏻✊,所屬各特色學院按“空間貼近、輻射滇西”的原則布局在產業聚集區👆,首批已啟動了普洱茶學院、珠寶學院、傣醫藥學院。
一系列人才扶貧、智力扶貧等定點精準扶貧政策,讓滇西悄然發生變化。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3123元提高到2014年的7196元,貧困發生率從2011年的32.2%下降到2015年的19.77%。
滇西不是上述精準幫扶舉措的唯一受益地區。近年來,教育部因地製宜,將這種人才幫扶🚴、智力幫扶、科技幫扶的精準扶貧模式,廣泛運用於河北省青龍縣、淶源縣🤛🏽、武邑縣和江西贛南地區等對口幫扶地區,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保障投入,築牢教育扶貧的底
雲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的中學生張艷險些讀不完高中⚠️。因為母親患有先天殘疾,父親又年紀較大,家中經濟困難🌄,成績頗為優秀的張艷不得不考慮輟學。學校意料之外的通知讓她得以卸下心理負擔安心學習。學校不僅退還了本學期的400元學雜費,還告訴張艷★🤺,以後學雜費可以減免🫄,每個月還能拿到一筆生活補助。
和張艷一起享受到學雜費減免的,還有全國四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016年8月,財政部、教育部印發《關於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的意見》⏩💇🏽,決定自2016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
“目前👨🏽🔬,我國已建立起覆蓋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個學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且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教育部財務司副巡視員劉玉光介紹👨🏻🍳。
教育扶貧旨在增強幫扶地區的“造血功能”,而經費投入則是為教育扶貧工作本身“造血”。
為提升貧困地區辦學的基礎能力👩🏿🎨,國家先後啟動實施了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和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等一系列重大項目。
2010年至2015年,國家累計安排薄改計劃資金1296億元🆚;在支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方面👨🏿🎤,2011年至2015年,國家累計安排中央資金130億元🏄🏼♂️。
對教師的投入同樣被納入到政策視野中🌌。2013年至201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獎補資金44億元落實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鄉村學校和鄉村教師的受益面分別達到94%和87%,604個縣94.9萬名鄉村教師受惠🕵🏽。鄉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大幅提升,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城鎮教師爭相到鄉村學校任教的局面👩🏽🦳。
【代表委員說】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馬敏:
扶貧要教育和文化相結合
服務社會是大學的重要職能之一。大學要始終與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同向同行🕸,這是中國大學的神聖使命💁🏼♂️。
2017年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深化之年,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並要求“創新扶貧協作機製🧑🏿🦲,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高校除集中了大量優秀師資和智力資源外,還具有豐富的基礎設施🧑🏼💼、網絡和文化等資源🤌🏿,擁有開展教育扶貧的先天資源優勢,幫助貧困地區走出困境,可以說是高校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我們認為🚣🏽♂️🧍,高校教育扶貧,貴在精準🧘♀️👇🏽,重在務實🎼,一定要圍繞解決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精準發力,扶到根上。前些年,我們主要發揮“互聯網+教育”的作用,在中西部貧困地區實施“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工程”🪔,重點解決農村教育信息化中的“軟件”和“資源”問題🙆♂️🚞,使部分貧困地區出現學生從城鎮學校回流農村教學點的可喜現象🏇🏿。
要增加教育精準扶貧的財政投入,提供經費保障。教育扶貧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當前政府教育扶貧投入與貧困落後地區教育資金需求還存在相當大的缺口🧑🏫🧑🏼🏭,建議中央🏘、省級政府增設教育扶貧專項資金,改變主要依靠縣級政府投入的格局🕵️♂️,破解當前工作推進過程中資金匱乏的瓶頸。尤其要提高農村貧困地區生均撥款經費🤏🏻,建成長效的經費保障機製。同時改變重城區輕農村🧛🏻♀️、重建設輕應用⛹️♀️、重硬件輕軟件、重“磚頭”輕“人頭”的狀況,不斷完善相關配套保障,切實提升貧困農村地區基礎教育水平,使教育扶貧取得更大實效。
要堅持教育扶貧和文化扶貧相結合。教育扶貧與文化扶貧密不可分,文化扶貧往往可對教育扶貧起到支撐作用,從而提高貧困地區整體人口素質。建議依托鄉村小學或在其周邊同時建設文化站點、網絡中心、醫療站點🫘,形成學校、文化中心、醫療點一體化的鄉村社區中心🏗,打造農村文化高地,持續開展產業富村、文化興村🛷、科技支農、信息興農等活動🤷🏽♀️🚣🏿,共同建設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的美麗鄉村🏊♂️。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