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是和老師談懲罰學生問題🧗🏼,馬上會讓老師緊張,仿佛懲罰與教育已經水火不容了🍺。在很多人看來,懲罰似乎總是和變相體罰掛鉤。那麽,教育的詞典裏還應該保留“懲罰”麽?
美國的孩子淘氣、貪玩並不亞於中國孩子✍️,美國的私立學校通常教風嚴謹🍄,在如何對付這些淘氣鬼方面〽️,加州Dann中學的做法很有借鑒意義🔼。該校認為👬🏻,學生守時、守紀是很重要的品德🧑🏼⚕️,上課遲到、早退,無故缺席🥥,甚至吃飯不能按時進行都是不禮貌的行為👌🏻。其他諸如損害別人的東西,欺負同學等👰♀️,更是不能放過的錯誤。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行為準則🍏,該校規定🥱,凡是沒有正當理由的遲到或早退就扣3分,凡是無故缺課就扣5分,吃飯遲到也要扣2分,而當違規分值達到5分,就要在周五的晚上8點至10點到指定的教室自修◻️。這對於期待周末狂歡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難過的事。
當然,其他的錯誤也是這樣,只要累計分數達到了這個界限,就會得到相應的懲罰。如果累計有兩次超過5分👨🏿🦱,不但要完成孤獨自習的懲罰🎉👩🦳,還要做半天義工。這半天做什麽呢?學校有養豬場,讓你給豬洗澡,然後把豬糞搬到指定的菜地或草坪那裏🧙🏿♂️,或者到菜地勞動,負責訓育的老師會毫不客氣地提出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要求🕷。整個懲罰過程有監督🤣、有記錄🚸、有反饋,也與家長及時溝通,這樣可以將懲罰的教育效果最大化♍️。
在美國的學校,懲罰是非常嚴肅的事🔶,學校為了懲罰學生付出很多成本💇🏼♀️,要有人不折不扣地執行懲罰,絲毫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同時,懲罰又是明確的,學生在入學時,學校即將相關規則告訴給每個學生和家長。要懲罰一個學生需要證據確鑿,學生接受懲罰自然是口服心服🚡🦸🏻;懲罰又是科學的💪,切中學生的痛處🤳🏼,點中要害。懲罰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明白,犯錯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不是純粹地為了懲罰而懲罰🎶。
我們古代教育也強調懲罰👨🏼⚖️,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說👊。而現在🐛🆓,隨著懲罰的副作用越來越被放大,我們逐漸接受了以鼓勵為主的教育原則,對孩子盡量多表揚,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甚至🧑🏽🍼,不少教師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對孩子所犯的錯誤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畢竟,懲罰一個孩子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比表揚一個孩子要大得多🌚。更有教師擔心懲罰學生事小,得罪家長事大🕒,寧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這樣做真的能幫助孩子成長麽?其實未必。我們經常說,優點不說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小的缺點不及時製止,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對孩子的錯誤、缺點不加以懲罰,可能會害了孩子一生。也有的老師認為現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心理比較脆弱,打不得🆎、罵不得也說不得,要是說他幾句,他跳樓了,那我這個老師還當不當啊🧑🏻🦼?老師的擔憂自然有他的道理,但是,不打👬🏼、不罵、不說,犯了錯誤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這樣學生的心理就健康了麽❌?
懲罰不等於體罰🤦🏽♂️。不痛在體♝,似乎就無法刻骨銘心💅🏿,這是對懲罰的誤解。過去我們的確有不少因為懲罰措施使用不當而導致的不良後果,所以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體罰等粗暴教育方法,但是教育也不能因此沒有了懲罰。科學懲罰的成本比獎勵和鼓勵要高,但是懲罰不可缺失🤿,這是教育的組成部分。不能為了教師的方便而該罰不罰,造成學生是非不分、沒有原則甚至價值觀扭曲。
科學的懲罰教育要貫穿準確、及時、恰當、反饋等一系列的步驟🧑🏼🎄。客觀公正📪、錯責相當👇🏽、把握時機🏡、方式恰當👎🏼、評估準確、反饋及時,從而把懲罰的教育效能發揮到最大化。懲罰不是為了給老師出氣,而是為了捍衛規則。美國的很多學校認為,通過教育將學生納入未來的社會規則中,這是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的職能,既是對社會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學生負責👨🏼🚒。在民主基礎上的規則權威性得到確認,學生規則意識和價值觀得到有效教育,這是Dann學校懲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社會規則的縮微和預演↙️,目的在於讓學生適應將來的社會生活🦷。而我們很多學校的體罰是出於對個人師道尊嚴的捍衛而一時沖動掄起了耳光,而沒有考慮到被懲罰者是否口服心服☪️,懲罰後是否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懲罰選擇的方式方法、時機場合對孩子的心理發育和規則意識是否起到應有的教育作用,有沒有相應的後續措施和評估辦法等,這是我們懲罰教育的不足之處♎️。
懲罰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用好了,可以發揮教育杠桿作用。 Dann中學是一所貴族學校🪓,他們的學生大多是有錢人的孩子。但是學校堅持科學的懲罰教育,這麽多年了也沒有出過什麽極端事件💾🤹🏼♂️,反而博得家長一致好評。這說明,懲罰是科學,不是權威;懲罰是教育,不是出氣;懲罰是藝術🧙♂️,不是野蠻。(新聞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