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摩卡”最初是一檔由在俄中國留學人員所做的網絡電臺節目。經過四五年時間的發展,他們從線上走向線下,從莫斯科走向更多的地方,一份幫助在俄羅斯的中國留學生🏓,在中國的俄語學生以及所有對俄羅斯文化感興趣的人,了解更真實的俄羅斯,搭建中俄民間交流的小小平臺的情懷,支持他們不斷前行。
“灰摩卡”主要成員:
方飛💆🏽、胡曄、林川照(中國)
阿列賓娜、列拉(俄羅斯)
這裏有兩對兒夫妻哦~
怎麽做起了灰摩卡
“灰摩卡”的兩位創始人方飛和胡曄都是從俄羅斯高校畢業後選擇留在當地發展的中國留學生💁♀️💆🏿♂️,方飛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新聞專業👩🏻🎨,胡曄畢業於莫斯科大學翻譯專業。十多年的留俄經歷讓他們成為了身邊朋友眼中的“俄羅斯生活達人”,不少國內準備去俄羅斯留學的學生都會向他們請教一些有關俄羅斯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很相似又很瑣碎⏳,方飛和胡曄就決定把自己的回答錄成音頻放到網上❤️🔥,方便更多的人隨時獲取自己想了解的信息,這就是“灰摩卡”的雛形。
“灰摩卡”莫斯科首次見面會
起初,方飛和胡曄只把這裏當成一個自娛自樂的平臺🤪,分享經驗的同時小小“吐槽”一下自己的“莫漂”生活。在他們看來🚌🏃♀️,“灰摩卡”既如寒冷冬日裏捧在手心的一杯咖啡一樣溫暖🙌🏼,同時又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冷靜客觀不偏不倚的灰色。幾期做下來,他們發現不少在俄羅斯學習生活的中國留學生,和在國內學習俄語的學生都在轉發收聽自己的節目,這使他們意識到,正是因為他們的節目給大家展現了一個鮮活真實的俄羅斯,介紹了很多尤其是在國內學習俄語的學生從課本上找不到的內容,才會如此受歡迎。這些積極的反饋帶給他們動力更支持他們一直堅定地保持著自己的風格👂🏽。
“灰摩卡”都做些什麽🦸🏿♂️?
“我最開始聽‘灰摩卡’節目的時候還在圖拉留學👩🏽,‘灰摩卡’對於我來說就像是給我打開了一扇了解莫斯科生活的窗🤷🏻♀️。”後來加入的林川照最初是“灰摩卡”的聽眾和忠實粉絲,更是方飛和胡曄這兩位“紅本”畢業🧑🏻💻☂️、參加過莫大校長優秀畢業生見面會、拿到過校長簽名的見面會大合照的莫大前輩的“迷妹”。“紅本”是俄羅斯優秀畢業生的標誌🕵🏻♀️,這也成了林川照學習的動力👨🦽➡️♨️。在她看來🐯,“灰摩卡”是一個非常正能量的平臺,她希望把自己從前輩那裏感受到的榜樣力量,傳遞給更多的小夥伴。
留學生活不易,語言障礙、跨文化沖擊、學業壓力讓不少中國留學生在俄羅斯的生活基本就是“學校—宿舍—超市”三點一線✭🤞🏿。“灰摩卡”的成員一直試圖幫助在俄羅斯留學的中國學生創造更多從多方面了解俄羅斯的機會。一次“灰摩卡”聽眾線下見面會上,他們發現原來很多自己節目的聽眾就在莫斯科,於是就有了組織更多線下活動的計劃👨🏻🚀。
“灰摩卡”已經組織過大大小小百余場的線下活動
方飛很喜歡逛俄羅斯的各種小眾博物館👨🏻🦽➡️,他認為這些地方精致且充滿文化特色,但往往不被人知曉,所以他很喜歡組織大家去這些地方😊。到目前“灰摩卡”組織過的大大小小的活動已超過百場🧚🏻,有手工製作類的,比如學習製作俄羅斯傳統的氈靴🟧、布娃娃、韃靼小花帽;有文化藝術類的,比如學習彈奏俄羅斯傳統三角琴;有歷史體驗類的👩🦼💇🏿♀️,比如夜遊莫斯科市中心老城街區、在莫斯科河上遊小鎮的自行車騎行🛜,也有參觀當地企業了解俄羅斯企業文化的活動等等。方飛和“灰摩卡”團隊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讓中國留學生的留俄生活更豐富更充實。
這些活動中方飛印象最深的,也是組織難度最大的一次,是2017年召集260多名中國留學生去觀看北京昆侖鴻星俱樂部對戰莫斯科中央陸軍俱樂部的冰球比賽。“冰球”這項運動本身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是真正在俄羅斯現場看過冰球比賽的人卻很少。由於做過相關的翻譯工作讓方飛對冰球產生了興趣。作為熱愛冬季運動的國度,俄羅斯很願意向中國留學生介紹冰球運動,為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國內也在向民眾大力推廣包括冰球在內的冬季運動項目🏈。通過方飛的努力,俄羅斯的冰球俱樂部為“灰摩卡”的活動提供了球迷票🧴。“那是我第一次在俄羅斯的公共場合聽到奏中國國歌🧎🏻♀️,內心還是非常震撼的⚜️。”林川照回憶自己第一次看冰球比賽的經歷時✤🧑⚖️,依然能感到當時的那份感動👰🏿♀️。
“灰摩卡”組織的到現場為北京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在俄比賽加油助威活動
都有哪些人在聽“灰摩卡”🧑🏻🎨?
節目鮮活、活動有趣,“灰摩卡”在俄語圈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一次他們在去東京錄節目的時候,在社交媒體上收到一條希望和他們見面的留言🫅🏻。“沒想到在日本能碰到會講中文的俄羅斯人,還是我們的聽眾。”這次意外的收獲讓方飛和“灰摩卡”團隊發現自己其實還有大批的外國聽眾。“有很多在中國生活的講俄語的人其實也在聽我們的節目👊🏻。一來他們認為這是他們學習漢語的聽力教材🏇🏿🥪,二來同樣是生活在與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地方,他們很希望通過了解我們如何看待俄羅斯,從一個側面知道自己在中國人眼中的形象。”“灰摩卡”也組織過不少像端午節教外國人包粽子這樣的中國文化體驗活動,為中俄兩國甚至漢語和俄語兩種語言圈的民眾之間搭起一個相互了解💂♀️、彼此交流的溫暖的平臺。
端午節“灰摩卡”團隊教俄羅斯朋友體驗包粽子
如果有一天離開“灰摩卡”……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像方飛和胡曄這樣畢業後留在俄羅斯工作,甚至成家立業的中國留學生畢竟是少數,有一天人離開了,“灰摩卡”還會存在麽🧛🏻?在胡曄看來,“灰摩卡”是一種情懷,網絡電臺的形式更決定了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延續🤥,只要發現了有意思的事情,隨時隨地拿起手機記錄下來就又是一期“灰摩卡”的節目。
“我們是中國人,早晚會回到故土,這只是時間的問題。”方飛認為回答“灰摩卡”能否繼續存在下去這個問題最好的人選,就是那些已經回到國內的小夥伴💐。曾經他們也為團隊成員的離開發愁🪮,後來發現只要大家的友誼還在🚷,共同的目標還在,“灰摩卡”就會一直在。他們在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分站🦠,而且這些回到了國內的小夥伴還為“灰摩卡”的節目增添了新的角度👩🏻🦱,分享自己如何盡快適應國內生活,在國內找工作等等的經驗⛴。“我們在莫斯科做‘灰摩卡’💪🏻,吸引國內的小夥伴🥄。他們到了俄羅斯參加我們的活動,回國後把信息和情感帶回去🐘,又會感召新的小夥伴加入。”這是方飛心中理想的“灰摩卡”模式。
“作為留學生,我們已經在學業上做到了我們能做的。如果有一天離開莫斯科,離開俄羅斯🧗🏼,我想我記住的可能不是學業和課程,而恰恰是參加過的這些活動。”已經有些“歸心似箭”的林川照說:“很感謝在留學過程中遇到了‘灰摩卡’♍️,參與過‘灰摩卡’👩🏽🚀,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俄羅斯。”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