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匯報
“你真是個286”,意思是“反應遲鈍”;而“特困生”意即“上課就犯困”……這些都是當下大學校園裏時興的另類流行語🤹🏽♀️。上海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楊颎💁🏿♀️、李建東在調查後提出,這些諧趣幽默的另類流行語👮🏽♀️,一方面體現了大學生思路敏捷、標新立異的特點🧙♀️,但其中也有不少流行語過於消極。他們建議🦐,教師應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適當引導🧏🏿♂️〽️,既可以保持他們的個性🐪,又可以繁榮校園文化👨🏻🍳👳🏽♂️。
流行語中不乏幽默
有關專家分析⌚️,不少另類流行語借諧音來表達新意,比如“美眉”諧音“妹妹”,“軟著陸”指某同學補課後成績穩定或安然度過難關🧝🏻♀️💯;“蛋白質”就是“笨蛋🏨、白癡加神經質”;天才就是“天生蠢材”等。
雖然這些流行語顯得有些另類👨🏻🔧,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新異性、知識性和諧趣性,而且也體現出“始作俑者”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其中💁🏼♂️,不少流行語采用了財經、新聞用語、英文縮寫以及一些成語典故等,比如用“崩盤”形容失戀🧑🌾,用“寄托”概括GRE和托福🧑🏿🚀。
不僅如此,流行語還善於通過“反語”🙇🏻♀️、“別解”、“比喻”和“拆字”等手法,使原先一些中性或者褒義的詞👨🏻💻,變成了具有調侃意味的用語🖐🏻💣。比如“名捕”是指考試時對作弊學生毫不留情的老師👨🍼,“自大了一點”就是“臭”等等。這些語言的流行,也反映了大學生幽默的一面🚞。
流行語宣泄情緒
不過🚄,也有一些流行語卻顯示了大學生的某些負面情緒。比如“郁悶”一詞,在很多高校中都已成為所有學生的口頭禪🌐,凡是困擾🦉、空虛無聊、壓力太大時🏌🏻👑,都可以用這個詞一言以蔽之🫲🏻。“不爽”也逐漸在學生中流行,還有在高校學生中普及率甚高的“我暈”、“煩”𓀇、“什麽世道”等,已成為大學生情緒發泄的標準用語⭐️。
根據部分高校的調查🦯,如今大多數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離開父母呵護後走進大學校園,面對集體生活一時難以適應,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坦言,在學校裏面對從未經歷過的人際關系、學業壓力以及今後就業的壓力🙅♂️,感到無所適從,因此🍵,有些大學生難免會感到苦悶。某些負面的流行語,其實是他們目前心態的真實寫照。
應加以正確引導
針對另類流行語走紅校園的現象🙍🏻,楊颎指出🚝,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成長性,高校教師必須接受“校園流行語也是大學文化載體”這一事實,並盡力探尋流行語產生的心理機製,既不能一味吹捧大學生的創造力🗂,也不能全面封殺。
楊颎認為,教育者應該幫助大學生在自身認知、情緒處理、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讓他們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同時🦨,也要引導大學生以科學的態度看待流行🧑🧒🧒,通過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語來繁榮校園文化。(作者: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