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在線
又聞國家級論文抄襲事件,而且是多單位、多人“連環抄”👳🏿♀️,難怪有人哀嘆“論文抄襲已讓人審醜疲勞”🫰🏽、“學術中人聲望幾何”。據昨日中國青年報報道,兩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舉報稱🫸🏻,廣西柳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檀德馨和浙江省平陽礬礦醫院潘芝芬發表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1997年第13卷第6期的《刮宮術後宮腔粘連185例分析》一文💊🧎♀️➡️,遭到16個單位25人的6輪抄襲👩❤️💋👩,形成了一起“連環抄襲案”。 金越煉越純,茶越泡越淡。一篇10多年前的醫學論文,居然可以從“B人”抄襲到“Z人”,這25個抄襲者剛好把除“A者”(原創者)外的25個英文字母瓜分完了🦹🏿♂️,若有後來抄襲者,讓我們再用什麽字母代替?沒有了🛤!這般可上吉尼斯紀錄的抄襲行為🛰,不僅再次印證了當下學術界抄襲成風的現狀,也可窺見我國某些學術論文的成色⏩,就像泡淡的茶葉🐈⬛,可以隨手丟進垃圾筒裏了🚨。
這一“連環抄”事件,確實如舉報者所稱是“史上最牛的連環抄襲門”🔋。其實🗯,近年來“大抄”、“小抄”的醜聞已經屢見不鮮。也許🐾,快捷的互聯網給“文抄公”們大開了方便之門,有的全文復製,有的截取關鍵段落👩🦯➡️。真不知道🤽♀️,他們“下手”之時還顧不顧及自己的“碩士”、“教授”甚至“院士”頭銜?
面對“史上最牛抄襲門”事件,我們已經無顏領受“論文發表數量世界第一”的稱號。這個“世界第一”🧑🧑🧒🧒🙅🏼♂️,在“抄襲門”頻出的語境下,似乎顯得格外刺眼、十分掉價→🙍🏼。我們的學術環境怎麽會變得如此不堪👩🏫,難道公眾為之仰視的神聖學府,造就的是一批急功近利、不學無術者?
學術論文造假,會產生擾亂學術研究🧍♀️、造成經濟損失的後果🤙🏽。而涉及醫學領域的學術造假,其實是拿生命健康問題開玩笑。這些大道理,這些抄襲者心裏應該明白。當然☝️,多數人對此現象是深惡痛絕的🕵🏿♂️,不端抄襲者畢竟是少數🍸,但它的社會危害性是極大的🤹🏻♀️。
若要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一”,就不能容忍論文抄襲歪風的蔓延。教書育人、治病救人的聖地,有責任和義務主動清掃“垃圾論文”👮🏽♀️,端正和弘揚學術正氣。有鑒於此,我們力挺兩名舉報此事的“中山學子”,並關註他們目前的處境。但願,他們事後發表的“個人行為⚀,與所在學校🙆🏽、所在院系1️⃣、老師以及各位被抄襲者均無關系”的聲明,不是迫於壓力的無奈之舉。(□王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