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聲 吳曉東
“國家花那麽多錢培養一個女大學生不容易,而她們自己也希望能夠學有所成,可是嚴峻的就業問題卻越來越讓這些女孩子求職無門,看不到希望。”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總政歌劇團女高音歌唱家孫麗英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借著經常下基層演出的機會🪥,孫麗英近幾年針對女大學生就業問題做了一系列的調查,積累了厚厚一沓兒資料。她在記者面前翻開黑龍江省政協♥︎、婦聯的一份調查,調查顯示,86%的女大學生在求職時都遭遇過性別歧視🥧,一些用人單位甚至公然“醜話說在前頭”:你來我們單位可以,但3年內不許結婚,5年內不許生孩子。
類似的調查還有很多🪯:全國婦聯去年9月發布的“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狀況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學生求職時🎗,明顯感受到性別歧視🚵🏻♂️;近日🤦♂️,國內大學生就業第三方獨立調查機構麥可思研究院完成了一項針對女大學生就業的專項調查,該調查顯示🫰,2010屆女大學生就業簽約率為21%,明顯低於男大學生的29.5%。
3月3日,北京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舉辦的“2010年女大學生專場招聘會”僅吸引了3000余名求職者,和2007年的最高值6000余人相比,縮水了一半。讓女大學生們心裏感到“拔涼拔涼”的是,600多個崗位中仍以文秘🧑🏽、財會和客服等初級崗位為主。
“難道我們只能從這些沒有多少專業背景的初級崗位進入職場嗎?”很多前來應聘的女大學生一臉茫然。
全國婦聯發布的上述調查顯示:女大學生平均投出9份簡歷👩🏿🔧⚡️,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試或筆試機會♞;平均投出44份簡歷💀,才有可能得到一個意向協議👧;九成以上的女大學生感受到用人單位的性別偏見;56.7%的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感到“女生機會更少”🙇🏻♂️,其中理工科女大學生“經常”感受歧視的比例最高🙍🏽♀️。
除了傳統的社會分工模式和落後的性別觀念📌🧑🔬,影響女性就業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勞動力市場供求矛盾,女性生育期高勞動成本等等。這一切,都需要法律保障🖕🏼🧒🏻、政策扶持和社會支持。
兩會上,許多代表委員都談到了這樣一些現象👨🦼➡️:每年女大學生考研比例都高於男生,許多女生借考研來逃避找工作,結果一路考到博士,卻對就業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甚至造成女大學生“贏在考試輸在就業”的現狀。另外,女大學生在求職路上的被動更容易引發一些不正常的社會思潮———“幹得好不如嫁得好”👷🏻♀️、“跑招聘會不如跑婚介所”等說法紛紛出現⌛️,“畢婚”族增多,“尋有房有車無貸男友”從一句玩笑話變成了婚介網站上貼出的征婚信息……這些由女大學生找工作難引發的現象值得深入思考。
全國人大代表🍁、二炮歌舞團女高音歌唱家李丹陽近年一直關註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她在思考😊:“政府能否為女職工生兒育女耽誤的工期埋單🦒👨🏼💻,誤工期給予企業部分補償?這樣既能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又能為用人單位消除後顧之憂🤱🏼。”
“同樣的條件🔤,女生的就業率比男生要低很多,一些用人單位甚至明確提出不要女生。在西方國家🙇🏽♀️,這種做法有可能會被起訴,而在中國卻可以明目張膽地提出👊🏿,這一問題還需要我們委員更多呼籲。”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主持人楊瀾表示⇒,目前女大學生在就業當中遭遇到很多不公平的現象,她為此準備了提案,希望有關部門關註這一現象。此外,楊瀾建議,遇到就業困難的女大學生,應該在二三線城市考慮自己的發展機會,而不是局限在大城市🚛。再有,集體創業也是一種就業方式👩🏿🔬,“過去說‘男怕入錯行’,其實對女生也一樣💇🏽♀️。只要選定自己感興趣的行業,不怕起點低職位低🕢,先做起來就好。”
和楊瀾一樣⛸,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鞍山華夏巾幗社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素榮也認為,當前女大學生就業可以“條條大路通羅馬”。“社會發展了,社區服務行業需要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女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到社區就業,拓寬就業門路🖖。”張素榮說🤝,目前我國社區服務市場潛力很大,社區服務行業最突出的問題是供需矛盾😇,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加入👮🏼♂️。在這個領域🫰🏼,女大學生大有可為✍🏼。張素榮建議,幼教、經濟、醫學等專業的女大學生可以結合各自專業👆🏿👍🏼,到社區從事育嬰、幼教、理財、保健等專業家政管家工作🤫,趟出一條就業新路。
在今年提交大會的議案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郭國慶特別建議國家應該製定政策來保護和解決婦女因為生育問題而出現的系列就業問題。郭國慶說🌏,由於我國長期實行單位福利製,由單位負責職工的終身福利,婦女生育福利和“五期”保護也由單位承擔,造成女性擇業的障礙🐚。對此🧚🏿,國家應製定政策來確立生育的社會價值,對婦女生育的社會價值做出合理的補償👩🎨,並製定與之配套的社會保障製度👩🏻🌾,使得女性與男性具有平等的競爭機會♦︎。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海南省主委施耀忠今年也提交提案呼籲保障女大學生平等就業,為促進女大學生就業提供有效支持🤸🏻♂️。施耀忠建議👅,積極鼓勵女大學生自主創業🚂,建立扶持女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長效機製。一是在政策、資金、信息🤧、場地等方面提供優惠和傾斜🫵,如製定出臺鼓勵女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和辦法,實施女大學生自主創業資助計劃,設立女大學生自主創業基金,扶持女大學生自主研發創業項目,對自主創業的女大學生在稅收👰🏼、貸款等方面給予優惠❄️。二是進一步完善女大學生的創業環境,在工商登記🌤👏🏻、稅收、人事和勞動保障、銀行貸款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創業服務。三是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女大學生創業培訓,滿足更多女大學生的創業需求。
從根本上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除了要調動一切社會力量改善外部環境外,作為女性當中素質較高的群體,女大學生自身的“修煉”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實際上,女生細致🐰、耐心🏞、親和力、相對穩定的特質🧖♂️,都是她們的職場優勢,如果正確認識自己、展現自己,個人素質完全可以超越性別🧎♀️。”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副主席宋秀巖說💋,針對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去年以來◽️,全國婦聯做了3件實實在在的事情📓,包括在全國開展了女大學生創業導師行動,組織成功的優秀女性和女企業家進入高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女大學生傳播新的就業理念和創業經驗🦶;推進女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依托一些有實力信譽好而且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每年給女大學生提供3個月乃至半年時間的見習機會;此外🌔,還推出優惠的女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服務⛴,為那些正在求職路上彷徨的女大學生送去了實實在在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