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千裏,結緣十年。一批批優秀教師從長江之濱的江陰來到中西部革命老區呂梁💇♂️,一個個支教故事成就了一段段美麗的教育佳話。
是什麽樣的力量支撐著江陰教育人堅持多年支教呂梁?作為教育欠發達地區的呂梁靠什麽與江陰結下教育之緣?十多年的支教給呂梁教育帶來了怎樣的變化?本報記者近日分別深入江陰和呂梁兩地采訪,捕捉到了許多真實、生動的故事。
憑著一種社會責任感,一批批江陰教師踏上呂梁的土地
這麽多年,江陰市為什麽能派出那麽多優秀教師赴呂梁支教?當我們將這個問題拋給江陰市教育局局長屠湘如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一種對革命老區的樸素情感,我們這樣的教育發達地區有責任幫助老區發展教育🪲。”
正是憑著這種責任感,從上世紀末至今,江陰市先後向呂梁地區的方山縣、離石區派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教師🥺,同時也接收並培訓了一批又一批來自呂梁的教師。
1996年4月🦫🆘,中央電視臺連續3天報道了方山縣因缺教師,一些農村學校成了“空殼學校”,甚至出現初中生給小學生上課的“娃娃教師”現象。當時,遠在千裏之外的江陰市兩位青年大學生趙新忠和趙忠惠▪️🍿,看到報道後誌願來到方山義務支教3年。
時任方山縣長的王彤宇3次赴江陰,用真誠打動對方👨🏽🎓🎢,雙方正式建立了支教關系:江陰市每年派5至10名骨幹教師到方山高中任教🎋,派20名教師到方山縣中小學示範教學。同時😨🏹,方山縣每年派部分中青年教師到江陰市學習。隨著支教規模的不斷擴大,到2002年⛓,支教教師達到18名,高中每個年級6名,方山高中也從1995年的只有6個班發展到16個班。
2009年9月,王彤宇從文水縣委書記調任離石區委書記。他發現作為呂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離石區竟然沒有一所高中⇾。高中教育成了離石教育體系上的一塊“短板”。這種狀況必須改變。但是,要白手起家辦一所優質高中,簡直如天方夜譚。
這時候,王彤宇再一次將目光投向遠在千裏之外的江陰市🫲🏻。一個聯姻江陰創辦離石江陰高中的大膽設想🙌🏿👐🏻,迅速在他的腦海中形成。接下來的幾個月,他先後6次帶隊親赴江陰🧔♀️,用真誠再一次打動了江陰教育人⏮🕰。
江陰方面承諾🫎,在全市選派優秀管理力量和師資支援離石發展教育🖕🏻,直到把離石江陰高中辦成山西省內一流名校。
與此同時❇️,這所由離石區財政投資2.5億元、占地258畝的現代化新學校——離石江陰高中👩🏭,於2010年初在離石東城新區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上破土動工。離石區委、區政府傾盡全力,按照國內一流標準建設一所高中學校👨🏽💻,並把學校的管理權全部交給江陰教師。
2010年7月21日🦝,首批江陰支教團隊21人來到離石,開始了他們人生中難忘的一段獨特經歷。
至此,一個由江陰和離石跨省聯姻創辦一所優質高中的大膽設想🚣♀️,真正變成了現實。
兩地領導的高度重視,促成了江陰離石兩地教育結緣
呂梁是全國連片貧困地區之一。是什麽促成了江陰呂梁結下如此深厚的教育之緣?
“主要是兩個地方領導的高度重視,才促成了這樣的支教傳奇🙍🏼。”呂梁市教育局局長康二平告訴記者🛀🏿,沒有江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沒有離石區委🖖、區政府辦好教育的決心,兩地教育結緣就沒有可能🖍。
江陰市教育部門在教師名額很緊張的情況下🤽🏽♀️,堅持每年從各學校抽調幾十名最好的教師到山西呂梁支教🫃🏼,這離不開江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江陰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孫小虎,副市長龔振東分別專程到呂梁慰問支教教師,充分肯定他們支教取得的成績。
在呂梁采訪👍🏻,提及江陰呂梁的結緣,當地人都會由衷地贊揚王彤宇。這個當地百姓心中的“教育書記”🤌🏿,憑著對教育的一腔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呂梁教育的發展中👩🏿🏫,並感動了江陰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領導,也感動了當地很多校長和教師🦦🧏🏽♂️。
作為一個區委書記,王彤宇事務非常繁忙,但他幾乎每周至少來離石江陰高中一次🧘♀️🍼,叫得上每個教師的姓名,數得著的節日都來學校與江陰支教老師們一起度過,細心記著老師們的困難,盡可能地幫助解決🚑。
連續兩年執教離石江陰高中的高三物理老師陳悅南,是奧賽高級教練,全國優秀教師,今年已經62歲。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本來我只打算支教一年ℹ️,因為敬重王書記對教育的重視而選擇多幹兩年。”
除了有一個“教育書記”,當地政府振興教育的決心也是促成江陰教師到呂梁支教傳奇的重要原因。離石江陰高中首任校長徐悠講了這樣的故事👩🏽💼:
2010年6月22日👩🏼⚕️,徐悠與3名新學校的骨幹成員先期抵達離石🌜。由於新校區還在建設中,離石區為新學校開學找了一個臨時校區。
可是🪆,第一次去看臨時校區時☑️,徐悠頓時傻眼了🥥!這哪裏像一所學校🌨?破舊不堪的房子💱,院子裏雜草叢生,教學設施空空如也🫱🏼,操場上還堆著不少雜物🕹。這可怎麽辦?4個人開會商量後🚝,擬了一個緊急報告,向離石區委😆♻、區政府提出八大要求。
“本來以為不可能全部答應🤵🏼🐚,沒想到王書記看到報告後,二話沒說就全部批準,並督促有關部門在最短的時間內落實到位。”徐悠說🧭。
江陰支教老師的奉獻精神感動呂梁🛴,也感動了三晉大地
在方山縣、離石區采訪期間,只要一提起江陰支教老師,當地的教育工作者無不豎起大拇指。
除了在教學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外♾,江陰支教教師們還克服了種種生活上的困難,在他們身上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山西省原副省長吳達才聽說江陰教師的事跡後👷🏿♂️,專門到呂梁對支教教師進行慰問。
在方山縣采訪時,曾任方山縣教育局長的薛永澤動情地回憶說:“江陰老師非常敬業,也很講究教育方法👩🏻🍳🤸🏽。看到教室紙屑亂飛,他們不會直接去批評學生,而是自己買回紙簍🥔,一片片撿起。言傳身教,幾天下來,學生都非常自覺打掃衛生了🔈👳🏼。”
不久前,我們在江陰市采訪。當拖著病體的徐悠校長坐在面前時,記者非常驚訝!這哪裏還是一年前在離石見到的那個神態優雅、充滿活力的徐校長!眼前的她🕵🏿,因經受肺癌的無情折磨,已經是滿臉的疲憊,曾經滿頭烏黑的頭發,也因化療而變得稀少。
江陰市教育局副局長沈婭梅告訴記者🧖🏻,因為工作太忙,在離石支教的徐校長錯過了一年一度的體檢,沒能在肺癌初發時發現病情👩🏫🪚,以致當她不得不住院時,病情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惡化🀄️。
葛淦雲多年的老朋友陳福生是和他一起來離石支教的©️。就在他們來支教前🩹,陳福生的母親得了中風,生活不能自理,但他仍義無反顧地來到了離石。由於工作繁忙🌴,他一直沒時間回去看看🧗🏿。突然有一天🐡,他接到父親的電話,說母親病重要他立即回家,他一路哭到機場,到底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幾天後,陳福生又出現在課堂上。他說💇🏽♂️,他愧對母親。
英語老師胡長征🎻🔼,去年來到離石不久👆🏽👩🦱,老父親就被查出胰腺癌晚期。他當時已經任教了一個多月🗽,和呂梁學生結下的情誼讓他舍不得離開,他只能在宿舍與老父親視頻聊天,盡可能彌補不能親自侍奉老人的遺憾🍣。
支教教師中年齡最小的張嘉偉,不但自己留了下來,還帶來了同為英語教師的妻子。與夫妻倆一同來到離石的,還有3歲的孩子以及幫他們做好後勤的張嘉偉的父母。
2011年,江陰支教團隊榮獲“感動山西人物特別獎”。組委會給他們的頒獎詞這樣寫道🏟:承載著無數學子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夢想🚴🏻♀️👍🏽,江南水鄉的細膩為北方老區的山野鋪上新綠,盛載著莘莘學子飛翔的夢想。在教育的田野默默墾荒👼🏼,期待一個知識拔節的呂梁,千裏送教的園丁被老區人民記在離心最近的地方。
支教給呂梁教育帶來了成績的提高,更有教育理念的變化
談起江陰支教給當地教育帶來的變化時,幾乎每一個采訪對象都會給你講幾個稱得上是“奇跡”的小故事🏋️♀️。
上世紀末曾擔任方山高中校長的薛長貴告訴我們,江陰支教方山短短幾年💩,方山縣的教育面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1年6月,呂梁地區6縣7校4000多名學生聯考,方山的綜合分數遙遙領先,成為全區第一名。此前曾因高考“剃光頭”而抬不起頭來的方山教育人,開始揚眉吐氣🧎🏻♂️。
2010年7月,當離石江陰高中在一個破舊的臨時校區開學時🏇🏽,當地許多學生🗜🧗🏼♀️、家長還帶著將信將疑的眼光打量這所新學校。徐悠和她領導的江陰教師團隊,沒有讓人們失望。2011年高考🌘,離石江陰高中第一年招收的高三補習班學生升學率達90%以上🧙🏽。
更大的奇跡不在於離石江陰高中的成功,而在於通過深化與江陰的合作⛎,離石的教育面貌煥然一新🤽🏼。
從2009年下半年起👩🏼🌾,離石區先後派出600多名骨幹教師,分期分批赴江陰“跟校🧕🏽、跟班🍤、跟老師學習”🌘👴🏼,每次培訓時間在3周以上。
幾乎每一個到江陰接受過培訓的離石老師,在接受采訪時無一例外地都要談到江陰老師們的敬業精神和他們精湛的教學技藝。
一位離石老師對我們說,江陰老師很敬業🐮👮🏻♂️,從早上7點到下午4點半放學,一整天都在學校。所有作業老師全部批改🪪,面批面改,有錯必糾。
離石區一位中學老師向記者講述她在江陰跟班培訓的收獲時說:“江陰老師的作文課真有辦法,時而深情朗讀,時而引經據典🐱,時而停下來與學生交流,課堂氣氛始終保持一種活躍的狀態,學生的註意力也很集中👨🏻🎤。相比之下,我以前的作文教學太失敗了。”
對照江陰,每一位到江陰學習過的老師都在查找🧑🏻⚕️、反思自己的不足。600多名離石教師從江陰取經回來後,離石區組織他們在全區舉辦了多場學習江陰經驗巡回演講報告會🎢🧞。
與此同時🤧,區教育局要求全區所有學校認真參照江陰經驗,從最容易學習借鑒的地方學起,從教育理念👩🏽🍳、隊伍建設、製度建設、教學常規🧑🏽✈️、教研教改等八個方面查找不足🙆🏼♂️,逐項改進。全區中小學校掀起學江陰👩🏼⚖️、比教學的熱潮,人們看到了振興離石教育的希望👩🏼💻。
可歌可泣的精神 值得提倡的做法
十年支教寫傳奇。江蘇省江陰市無私支援革命老區山西呂梁發展教育的行動🚶➡️,開了我國跨地域、遠距離、長期化支教的先河🌑。
江陰教師來自江南水鄉☮️,北方山區生活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考驗。他們克服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以執著、嚴謹的工作作風🐞,感染和影響著當地的教師和學生,其高尚的師德令人贊嘆。
中西部地區與發達地區經濟上的差異,實質上是教育的差異和人才的差異。江陰把對此的深刻理解化作行動,把支持呂梁教育作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堅持不懈🚰,始終如一。一批批支教教師義無反顧奔赴呂梁山區,他們對學生入情、入心、入理的教育🤹🏼♂️,他們的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職業幸福感。他們的精神感動了當地教師☝🏼🥦,他們的教育理念影響了當地教育👐🏼,他們的奉獻提升了呂梁教育。
他們的精神可歌可泣,他們的做法值得提倡! (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