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1日🙎,上海,同濟大學數千名碩士🐹、博士研究生開始報到🧚🏼♂️。他們是研究生培養體製改革後的第一批新生。
與復旦大學、上海交大𓀒、華東師範大學一樣🤰,同濟大學是2007年教育部批準的全國17所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試點高校之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亦在試點之列👩🏼🎤。研究生收費消息一出,有媒體旋即宣稱🧑🏽🚀:中國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費時代到來。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 研究生收費與獎助學金的改革,只是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的一部分而非核心🚟。
按照規劃📱👆,試點高校研究生將不再區分公費和自費🤏,所有入校研究生新生都必須交費🏄🏽♀️。學校將采取頒發獎學金👨🏼🦳、助學金等方式資助優秀研究生。
近日,本報記者實地探訪上海部分高校🧑🏼💼,試圖揭開籠罩在研究生培養體製改革上的是是非非。
陳宇光既是同濟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的主任👩🏿🚒,又是理論物理學的博士生導師。9月21日,是2007級博士生報到的日子。作為同濟大學主管招生的負責人之一,他今天得“一心二用,公私兼顧”🦸🏼。一來將近800多博士生今天要完成註冊報到,二來他也得抽空看看自己剛進校的博士生肖賢波🫨。
博士生📝:助學金抵得上之前工資
肖賢波是此次同濟大學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我碩士畢業後,在江西農業大學工作了一年,就正常考了”💙。不過,去年肖賢波報名的時候,同濟大學的相關改革方案並未出臺。而後來出臺的改革政策卻給肖賢波一個意外的驚喜🏋🏽♀️。
“博士研究生每學年學費1.18萬元,碩士研究生每學年學費1萬元9️⃣,其中全日製博士研究生全額資助學費”,肖賢波正好是650名全日製博士生的一個⛹️♀️。
當然🏌🏿♀️,除了全免學費⚜️,肖賢波還能享受其他資助。“一個導師原則上只能招收4名博士或碩士👏🏼,招收的前兩名全日製博士研究生,導師需資助的助學金為每名3000元/學年👆🏽🔳,招收第三🌜、第四名全日製博士研究生需資助的助學金依次為5000元/學年🖋、8000元/學年👨🏽。導師可在此基礎上追加資助,每位博士研究生由導師資助的助學金上限不超過1.5萬元/學年”,招生簡章明確🧔🏼♂️。
肖賢波最初的設想是邊讀博士邊工作🫲🏽,“沒辦法,得養活自己”🧚♀️👎🏼。但方案公布後,肖賢波更改了規劃😞,“如果我讀全日製,不僅可以免學費,還可以得到學校提供的每月800元助學金🎱,足夠生活”。
作為肖賢波未來的導師,陳宇光給了肖賢波另外一個驚喜,“第一年讀課程時🙆🏻♀️,我給你再加三🚁、四百元。往下幾年,如果表現好,我再給你加點”。
“這抵得上我教書時的工資了”,肖賢波說🫥。
同學🧓🏿:不再有“公費”“自費”之分
在肖賢波得益於新製度進校讀博士的時候,另一製度卻被交回給歷史,“同濟大學以後就沒有‘公費生’與‘自費生’的說法了”💇🏻♂️。
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李永盛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研究生培養方式分為計劃招生、自籌經費、委托培養等多種方式⚧。其中😌,占研究生主體的國家計劃招生的公費生🈁,由國家下撥培養費🔼,不僅學費免收,每月還有基本生活費,而自費生的學費、生活費大部分都得自己解決🔨。改革後🚴🏽,這種狀況將得到根本改變。
“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試點重在收費製度改革𓀝👨🔧,其核心內容是研究生培養(包括碩士、博士)由國家培養和自籌經費並行改為資助製,即取消國家計劃🤸🏽,研究生不再分公費、自費🎅🏿👼,所有研究生都要交費”,李永盛透露。
不過,“全面收費”並不意味著“全面自費”。“學生繳納的學費只是全部經費中的一部分,收取研究生學費的收入其實是以獎學金形式全部返回學生”。
“博士生全額學業獎學金的覆蓋面為100%,碩士生全額學業獎學金和部分學業獎學金的資助面也為100%”,李永盛說。按照同濟大學的說法:2007年度對研究生資助支出比2006年約增加1500萬元,其中300萬元來源於導師的科研經費。
導師:以後招生要考慮成本
“無論是博導還是碩導🏄🏿♀️,原則上每學年最多招收4名全日製研究生。”與上海乃至全國其他參與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高校相比,同濟大學首次明確了對導師的限招政策。根據招生簡章,每位導師需要為學生支付一定的助學金☁️,每人每學年3000元至8000元不等。
“改革前,一個導師名下幾十名學生,就像一個茶壺配數十個茶杯一樣,怎麽照顧得過來🦵🏽?”
同濟改革新政的推出,受到了不少導師的歡迎,波耳固體物理研究所的張治文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張治文直言🍣:“新體製不錯,只有適當的限招,使教師的科研和學生的培養進一步結合,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才能提高📜。”
而對於“沒有研究項目🧜🏿♂️,導師不能招生的”主張💓,張治文表示了他的贊同𓀀😟。“這是很簡單的一個事情,導師沒有科研項目,怎麽去帶研究生?科研活動怎麽體現👨🦽?研究生是要做研究的。”張治文說。“沒有科研項目的博士點🧑🏻🎓,只準招兩三個博士🚣🏻,只能傳宗接代”。
獎學金💢:不再是“公費生”的大鍋飯
“把研究生對學習和科研的投入與對其資助結合起來,改變目前研究生培養經費資助中存在著的類似於“大鍋飯”和“鐵飯碗”的計劃經濟模式”,這是《同濟大學研究生資助體系改革暫行辦法》的第一條改革目標🚴♂️。
“我們會根據研究生的業績,並按相關程序,考察研究生的學習表現和對‘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工作的實際參與程度等,在考核基礎上調整獎助金的資助對象與資助額度”🧖🏿♀️,李永盛說🔛。“全日製博士,原則上每人每月補助800元,但更優秀的可以拿到1500元”。而碩士研究生均可以獲得不同數額的獎學金。擔任助研的碩士研究生還可以另外獲得導師和學校的資助。
不過,對眾多研究生而言👮🏿♀️,如此高額的獎學金和助學金並不是一勞永逸的鐵飯碗🚵🏿♀️。“蛋糕就那麽大,到底切給誰🫁,只能排排隊🌭,優秀的人才才能給”,李永盛坦言🗃。“以前分公費和自費的時候,獎學金就像鐵飯碗,自費生再努力,再優秀,那又能怎麽樣呢🧜🏻。資助要跟學業成績掛鉤,好的,繼續給你資助,不好的給你拿掉🏋🏿♂️。”
考生🔰:
2007年報名人數下降10%
“過去我們不收費👨🏿🦱🍴,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計成本👩👧👦,只不過這個成本是由國家來承擔的🏐,而國家的錢從哪兒來?是納稅人的稅負😳。”在全國17所高校先後公布了自己的改革方案後🧗🏿♂️♖,有人如此評論。
由於事關最引人註目的收費改革🏪,因此給考生帶來的影響讓許多人始料不及。
“2007年研究生報名現場確認工作已結束。復旦、上海交大的上海地區現場確認數分別比2006年少了800人和500人左右🗝。” 2007年🫖,研究生招生報名一結束,上海媒體就報出了參與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的四高校報名人數下降的消息👇🏼,而未參與改革的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報名人數則略有上升。
“上海四所培養機製改革的高校,報名人數都下降了10%左右”🧑🦰,上海一高校負責研究生招生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該負責人的分析,造成這次後果的原因是“一是學生只顧眼前利益🧹,對新的東西有誤解;二是部分高校前期宣傳解釋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
不過,該負責人也坦承👳🏿,“直到報名考試,許多學校的改革方案仍未出臺”。而這“尚未出臺”的後果就是,部分考生把全面收費理解為全面自費,想報又不敢報。
教育部:
研究生改革核心並非收費
“把研究生改革說成是收費製度的改革🧘🏼♂️,研究生改革的核心就是收費,這是不正確的。”針對有關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的是是非非🫲🏻,教育部新聞發言人曾表示🎅🏿。
“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的關鍵在於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只有高水平的導師,才能帶出高水平的研究生🆘,而必要的研究經費也是關鍵。”“當前改革和完善研究生收費製度,應解決:一是盡快取消目前實行的研究生收費雙軌製📯,消除因入學時考試成績差異而在繳納學費上出現的收費不公。二是盡快完善研究生津貼製度。三是完善國家獎學金製度🧕🏼。四是高校應當實行學費“反哺”製度,學費的一定比例必須用於對貧困研究生的資助🟤。”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研究生培養都采取雙軌製,有時會產生不公平👩🏿🦰🏘,比如計劃內和計劃外的錄取生,可能分數只差幾分,但是承擔的費用卻差很多😘,特別是有的分數低幾分的,家境更貧困,卻只能自費。” 李永盛稱。
文科導師
“罷招”的尷尬
在參與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的高校中👍🏻,最具轟動效應的事件可能要數今年3月浙江大學歷史學教授包偉民的“罷招事件”。
作為全國17所試點高校之一🎠🍊,浙江大學很早開始著手進行研究生製度改革⬜️,並製定了一系列方案💂🏻♀️。方案提出🧜♀️,“導師資助研究生助學金的經費按照學科特點製定不同的標準,資助額度隨當年招生人數的增加而遞增。”具體執行辦法💂♀️,是將學科門類分為三類:一類是哲學😨、文學、歷史學、教育學🤘🏼;二類是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理學、農學🦸🏼、醫藥學(除臨床醫學外)🦓;三類是工學和臨床醫學。
第一類中,導師招一名碩士研究生🤲🏿👨🏼🍼,每年要向校方繳納300元,招一名博士生,每年要向校方繳納1200元。不過,這種改革方案招到了很多文科導師的強烈反對,包偉民教授是其中之一。
在一份名為《告考生》的聲明中,包偉民稱:“本人近年偶承青年學子繆愛👱🏽♀️🏞,或有投考,然因不合時宜,無力繳納此錢,復以為此申請‘扶植’(按‘規定’每年最多‘扶植’一名),跡近幹乞,君子所不為😚🥘。故告考生:新法之下🤗,難與二三才俊燈下讀史,以共教學相長之樂;煩請另投名師,以免誤了前程🗳。”
日前,記者專門就此事致電包偉民🤘🏽,包偉民告訴記者,“博士和碩士,一個都沒招”。包偉民說💂🏿♂️,除了5🧑、6個沒畢業仍舊在讀的幾個學生,今年沒招任何一個學生。“今年如果我招生了,還不被全國人民打死”。對於以後打算👨🏻🍳,包偉民稱♥︎,“大不了專心寫書”,“人文學科有自己的特殊性,科研經費本就不多🚇,我得用在項目上”🧑🏽。
事實上♓️,此類問題並不是浙江大學一家獨有🦽🧑🏽🦰。同濟大學一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改革,理工🐊、醫科都不會有問題,而占同濟招生總額10%的文科則有點難,但全校一盤棋🌠,沒辦法,也套進來了。”
在上海的另一所以文科為主的高校華東師範大學🈯️,改革進程就困難許多🏏🌑。“華師大文科多,做得非常辛苦”🗿。“交多交少是一回事,要不要交是另外一回事📰。別的學科有錢👱♀️,愛交就交,人文學科沒錢,怎麽交?” 華東師範大學一文科教授向記者抱怨❕。
針對文理科專業科研經費的差異性,同濟大學的辦法是對部分文科專業的導師助研費用進行適當補貼。上海交大則設立了專門的“文科基金”和“導師基金”,以幫助文科碩博研究生導師🏌🏽。“對導師需支付給研究生的部分培養經費,將通過基金替導師付掉。”(記者 廖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