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文教新聞
      

    湖北襄陽襄州區:鄉村學校的文化育人實踐

      

    在教育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名單中,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石橋鎮黑龍小學成功入選,成為此次襄陽市獲得此項殊榮的兩所學校之一🎅🏽。

    黑龍小學是襄州區最偏遠的小學之一🎭,距離襄州城區50余公裏🧗🏼。這樣一所偏遠的鄉村小學🟪,何以在全國中小學中脫穎而出🩹,最終摘得“國牌”?

    近日,記者專程前往黑龍小學所在地走訪,探究這所鄉村小學的“奪牌”之路。

    探根源🐚,豫劇文化氛圍濃厚

    4月22日,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記者來到石橋鎮黑龍社區。該地距離襄陽城區較遠,卻緊鄰河南鄧州,素有“一腳踏兩省,雞鳴聞三縣”之稱。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有的豫劇文化,這裏享有“豫劇之鄉”的美名。

    “村裏男女老少愛聽戲🔧,也愛唱戲👰‍♂️,甚至幹農活的時候也要唱兩嗓子才痛快。”石橋鎮文化站站長田國瑞介紹,黑龍社區一直有唱戲的傳統,基本人人能唱上幾句👨‍💻,《朝陽溝》是大家的最愛🏌🏻。

    田國瑞說,豫劇在黑龍社區興盛時🕵🏻,多個露天舞臺上天天有演出🙄。無論是每年舉辦的“廟會”🍠,還是村裏人家操辦紅白喜事兒🧏🏿,節目單上🏉,總是豫劇“當家”。至今,該村還保留有戲班子👶🏼。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群眾基礎,為發展戲曲奠定了基礎🧏🏽‍♂️。

    在襄陽,提到豫劇,不得不提李喜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這位曾享譽全國的豫劇大師,正是黑龍社區人,黑龍小學正是她的母校🛌🏽。這也成為黑龍小學發展豫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早在1967年🔸,這裏就成立了文化室✪,組建了戲曲團🧍,專門選拔挖掘豫劇人才🤦,李喜華便是當時村裏選拔並向上推薦的戲曲人才之一😩。

    1982年🦅,李喜華師從河南豫劇“四大名旦”之一的閻立品。在繼承和發揚閻派藝術的同時,她充分發揮自己的嗓音特點,逐步形成了純凈、甜美、透明的唱腔風格,深受戲迷的喜愛🗣,被新聞媒體譽為“漢江邊上的唱破天”。她主演的豫劇《秦雪梅》《蝴蝶杯》《大祭樁》等劇中唱段,曾被錄製成磁帶全國發行🎴。

    李喜華雖然走了,但她永遠是家鄉人的驕傲👩‍👧。黑龍小學校長劉清向記者介紹道🤲🏻,李喜華在當地家喻戶曉🤦🏼‍♂️,她家就在學校後邊🕤,娃娃們都以她為榜樣🏊🏻‍♀️。

    “有傳統、有根基、有名人🔤,且深受群眾喜愛,豫劇在黑龍小學的傳承和發展成為可能😚。”劉清說,2013年🧗🏼🤜🏽,該校響應區教育局“一校一品”的號召,大力推進傳統戲曲特色教育⇨。

    看發展😮,下“繡花”功夫抓傳承

    雖有了基礎,但要想做好傳統戲曲特色教育,還必須下好“繡花”功夫抓好傳承。

    學校克服多種困難👏🏿,拿出專項資金和場地,組建了戲曲社團,建設了戲曲練功房,給三到六年級學生每周安排一節戲曲課🤵🏼‍♀️💾,還經常在校園內外開展戲曲展演。此外,該校還把戲曲操作為弘揚傳統文化和戲曲進校園的一個有效載體,將戲曲操作為每日的課間操固定下來🙋🏿‍♀️,形成長效機製🎛。

    缺乏專業教師,學校就從民間聘請了兩名戲曲愛好者作為老師🐩,但仍不能滿足師資配備需求🕺🏻,只得求助於湖北省豫劇團。

    湖北省豫劇團得知情況後,便義務對該校學生進行指導。劉燦👩🏿‍🍼、崔桂英等專家,每周到學校為師生講解豫劇知識,傳授表演技巧,開展戲曲輔導。崔桂英退休後依然堅持每周轉兩趟車,花兩個半小時到學校給學生上課。

    “剛來學校任教時,發現孩子們雖有戲曲學習的基礎🏆,但是動作和唱腔不夠規範。”崔桂英說,豫劇講究“手眼身法步”🪣,唱腔要字正腔圓。雲手、山膀、順風旗等動作🪓,她一點一點地摳,發音一遍一遍地教🧑🏻‍🏫。幾輪訓練後,全校學生的戲曲操跳得十分有韻味,戲曲動作普遍做得很標準。課間跳戲曲操時⚠️,學生們一改往日的懶散,個個身形挺拔🧑🏼‍🚀,精神抖擻。

    除了教授學生們戲曲和戲曲操外,老師們還為學生們講戲曲中的故事,並在校園內外通過戲曲文化墻、對聯👨‍🦰、標語等形式🧮,讓戲曲文化滲透到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之中,讓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的種子根植於學生們心中🧈。

    漸漸地,該校排練的多個戲曲節目走出學校,到部隊👩‍⚕️、到襄州區浩然廣場演出,並到襄陽市參加少兒春晚,還到武漢演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孩子們一次次走出學校演出,變得更陽光🐮、更自信。家長們也看到了孩子的變化👨🏿‍🌾。四年級學生常敖菡的家長說:“孩子學戲曲三年多來👩🏻‍🎓,變得更有禮貌了,學習更加努力,氣質提升了不少,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五年級王政心的家長說👰🏼:“農村的孩子能走出去演節目🧔🏼‍♂️,實在不容易,孩子更加開朗了🧏🏽‍♂️👸🏻,和同學相處更融洽,長了許多見識,成了班級小明星。”

    該校對戲曲特色教育常抓不懈🧑🏿‍🔬,實現了由點到面的轉變。戲曲文化在學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奔未來💁🏿‍♂️🧍🏻‍♀️,發展任重道遠

    經過九年的發展和積澱🙅🏼‍♀️,去年,黑龍小學成為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之一。

    奪牌不是終點,是新的起點🤱🏼。劉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塊“國牌”是榮譽👩‍👩‍👧‍👦,更是責任,發展任重道遠🧑🏼‍🏫。教育部要求入選學校以此為契機,以課程教學為基礎✬,以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支撐,以輻射帶動為拓展🕞🤏,以成果展示為抓手,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切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學校體育和美育教學全過程。

    劉清表示㊙️,該校將繼續做強戲曲文化特色👇🏼,持續創新性開發戲曲教育校本課程,在各班打造特色戲曲活動項目👋,讓戲曲文化在校園發揚光大🪢。戲曲種類也將拓展至京劇、黃梅戲💇🏽‍♀️、評劇、越劇、曲劇等多個劇種,讓學生們體會中國傳統戲曲的多樣魅力。目前,學校正創作校歌🪖,歌曲中將融入豫劇唱腔。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據悉,隨著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該校還將探索從“一校一品”轉向“一校多品”👱🏽‍♀️,每年開展內容豐富的藝術節等文藝活動,實現傳統文化“百花齊放”👩🏽‍🔧。

    “不斷挖掘傳統文化,增強鄉村小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通過優化課程體系👨‍👧‍👧,拓寬德育路徑,深化德育品牌建設,將優秀傳統文化與課程🍿、活動、研學融合,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鄉村小學的路徑😩,幫助小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劉清說,為讓學校成為傳統文化的沃土,該校致力於建成校園和諧🛌🏼、學生全面發展、家長滿意👰‍♀️、獨具特色的鄉村學校樣板。

     

    作者🧘🏼‍♂️:王世翠 梁保敏 李慧芳 馬賢芳(作者單位:襄陽日報社)

    文章來源🕵🏽‍♂️:學習強國/全國學習平臺展播/湖北學習平臺/縣級融媒【城鄉教育】/2022-05-18(轉載時圖文有刪減)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22-06-11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