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海外瞭望
  

藝術課程:創造藝術化的世界


近年來,很多發達國家都修訂了藝術課程標準🔔👆,越來越關註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藝術素養概念的提出,改變了將藝術僅作為技術的舊有觀念🌲,而是將藝術作為一種文化來傳授,凸顯藝術的人文價值。

在當代👳‍♀️,藝術素養在個體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藝術本身以及藝術與社會的關系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和需求,學校藝術課程該如何積極應對,已成為各國藝術教育的關註點,許多發達國家紛紛進行藝術課程的改革。

定位🧑:培育藝術素養

近年來,很多發達國家都修訂了藝術課程標準👩🏿‍🔧,其中對課程目標的定位越來越多地指向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例如在2014年,美國在1994年標準的基礎上出臺了指導中小學藝術教育的《藝術核心標準》🪪,在新標準中明確將藝術教育的目標定位為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而且將藝術素養界定為“真正參與藝術所需要的知識和理解,一種通過藝術特有的象征、隱喻等形式流暢地使用藝術語言進行創造、表現、製作🔨、展示、回應和連接的能力”。

新標準特別闡明了藝術素養提出的哲學基礎以及相應的目標指向。例如,“藝術即交流”的哲學基礎為,在如今多媒體的社會,藝術就是媒介♦️🕟,提供了獨特的傳遞生活體驗的符號和隱喻系統🦮,其終身目標為👨🏻‍🚒🎳,培養具有藝術素養的公民,用多種藝術媒介、符號和隱喻去獨立地創造和表演藝術🌤🧑‍🎄,表達和交流思想,並能夠通過解釋和闡釋去回應他人🏂🏼;“藝術即創造性的自我實現”的哲學基礎為🪕,作為創作者、表演者和觀眾🧑‍🦯‍➡️,能發現和拓展自己的創造能力,由此為終身幸福提供了資源🧑🏽‍🎨,其終身目標為,能夠至少對於一門藝術進行創作、表演和反思;“藝術即文化、歷史和聯系者”的哲學基礎為,理解藝術作品為了解個體自身以及他人的文化和社會提供了視角🫠,也提供了接近、表達和整合不同內容意義的機會🧑🏻‍🌾,其終身目標為,學習和理解來自不同歷史時期🌥、文化的藝術作品😆,積極探尋和欣賞具有持久意義的多樣的藝術形式,也可探尋藝術之間的關系,界定藝術和其他知識之間的模式和關系等。

相比1994年的標準👩‍🦯‍➡️,美國藝術課程的新標準更加突出了藝術素養中的人文內涵⛏,強調具有藝術素養的人能夠實現藝術作為交流、發展創造力、文化傳承、實現幸福、促進社會參與的重要價值🍖🛀。

由此可見⏸,藝術素養概念的提出,改變了將藝術僅作為技術的舊有觀念,將藝術作為一種文化來傳授🤶🏽🤲🏻,凸顯藝術的人文價值🪼。藝術素養不只是掌握基本的藝術知識和技能👼🏼,而是強調能夠主動地參與藝術活動🛍,能夠將藝術運用於個人生活以及社會發展中的意識和能力🚷。它是超越藝術技能的概念👨🏼‍🦲,更突出一個人由於追求藝術怡情養性、表達交流等內在價值而表現出的對藝術的持久熱愛和參與🧍。

具體來說🪬,在藝術課程中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應該側重藝術能力獲得和人文精神養成🍛。藝術能力包含藝術的感知和體驗能力,即能夠感知生活中的各種藝術要素和法則,能夠對藝術作品的形式和內涵進行賞析👩🏽‍🎤;創作與表現能力,即能夠將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相應的藝術媒介✋🏿,自主運用一定的藝術知識和技法創造和表達出來;反思與評價的能力☀️,即能夠理解和闡釋藝術的本質和價值功能,積極建立藝術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聯意義🙇🏿。人文精神主要指👧🏼📈,通過藝術學習,學生能夠將藝術作為一種重要的交流和表達情感思想的方式,能夠過一種藝術化的生活;學生具有多元文化的意識和文化寬容接納的態度;學生能夠將視覺藝術積極運用於社會生活中🧟🈲,通過自身的藝術實踐促進社區或社會的變革等。藝術素養正是藝術能力和人文精神的整合🕺🏽。

重點:藝術的社會功能

以往的藝術課程比較強調藝術教育的個體價值和功能,比如註重通過藝術教育促進學生的審美情感、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藝術創作能力的發展。如今👳🏽‍♀️,隨著藝術在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藝術教育積極應對時代的要求🤾🏽‍♂️,將其應有的社會功能體現在各國的藝術課程改革之中。例如,伴隨著審美經濟👸🏻、創意經濟的到來,創意能力以及相對應的創意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所占有的份額也越大🌁。因此🐒,藝術教育在關註個體創造力發展的同時,更加強調培養學生將想象力👦🏼、創造力轉化為創造性的表達和創意設計的能力🤷🏻‍♂️。

這也體現在藝術課程設計的內容中。例如,作為世界創意產業發達國家之一的英國,在2014年出臺的《英國國家課程框架文件》中明確了從小學到初中的9門基礎課程👱🏻‍♀️。其中,關於藝術的課程除了音樂外,原先的美術課程變成了“藝術與設計”“設計與技術”等課程。而且“藝術與設計”學科課程目標是,“高質量的藝術設計反映和塑造著人類的歷史🍪,幫助各民族進行財富積累和創新變革,是人類創造力最高水平的表現📘。”這門課程要求學生通過知識與技能的體驗和學習,創造工藝,設計藝術作品,教學內容涉及繪畫🏄🏻‍♂️、雕塑、平面設計、建築、工藝、藝術史等多方面🚵🏿‍♀️🛄。

除此之外🧑🏿‍✈️🚴🏻,藝術課程越來越凸顯藝術在促進社會變革中的重要作用,強調培養學生通過藝術活動、藝術作品參與改變社區或社會的意識和能力。例如,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世界第二屆藝術教育大會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藝術教育如何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年🫴🏻,全美藝術教育協會的年會主題就是藝術教育如何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由此可見,探討藝術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正在成為世界藝術教育的重要議題。近些年,在西方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興起和發展中,這種藝術教育特別強調作為視覺文化的藝術背後的政治意味👩🏻‍💼,希望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性解讀社會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

內容🫂:多元文化藝術融合

隨著視覺文化時代的到來,藝術的概念正發生著變化。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藝術與生活的界限似乎越來越模糊,既有的精致高雅藝術的概念正逐漸被消解👌。一方面,先進的技術源源不斷地復製、創造和傳播著大量的圖像與影像,實現了藝術在最大範圍內的傳播。原先只有在博物館中才能見到的經典藝術🔯,現在通過大眾傳媒可以進入到尋常百姓家🤦。另一方面,伴隨著當代人對美的空前熱情和追求,各種藝術🌙、美的元素也不斷體現和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藝術品與日常生活用品的界限也在被打破。同時🤶🏼👨🏼‍🍳,大量的基於影像的大眾文化形式不斷出現,比如影視、廣告、網絡👩🏽‍🚀、動漫等,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經典與流行的、高雅與大眾的區別,從而使得原先只包含高雅精致藝術的藝術品範疇不斷擴大。美國學者阿瑟·丹托(Arthur Danto)曾描繪過社會的文化地圖,他說:“在這個地圖中有個區域是藝術世界,其中傳統精致藝術是占主體的💁,在這些藝術周圍有大眾傳媒💢、流行文化,而且它們彼此間是有界限相隔的✫。然而如今這些界限越來越模糊,甚至有些在消失✂️😜。”

各種界限的打破使得藝術的概念不斷擴大,所以當今許多視覺藝術教育者紛紛認為應該用“視覺文化”這個概念去代替傳統“精致藝術”的概念🧎‍♂️,因為前者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因此👮🧑🏻‍⚕️,強調藝術課程的內容必須擴大👩🏽‍🦳,必須與學生生活中的各種視覺影像、產品緊密相聯。例如🚪🚶🏻‍♂️‍➡️,美國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提出者保羅·鄧肯姆(Paul Duncum)認為🗓,藝術教育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研究學生生活中的藝術🤸🏼‍♂️,而不是僅僅局限在精致藝術⏩。所以在當今藝術課堂中不僅要有經典的藝術,也需要有來自學生生活的視覺文化👶🏻👔,它包含了時尚🖐、廣告👩🏼‍💻、影視、網絡🏀、包裝、設計👅、動漫🤙🏻、電遊等諸多的視覺影像👌🧖🏼‍♀️、大眾藝術以及通過網絡等其他形式呈現和傳遞的藝術。同時,隨著西方中心主義被打破,藝術課程內容也強調多元文化取向,吸納不同民族種族、社會群體的藝術和文化👨🏻‍🏫📉,讓學生在多民族藝術的學習中,逐漸形成多元文化意識。

形式📻:藝術與科技的創新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網絡技術的普及,藝術與科技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科技不僅為藝術提供了新的創作技術和媒介,而且也催生了新的藝術門類🧀💝,比如新媒體藝術。除此之外🙎🏽‍♀️,科技也促進了藝術門類之間的不斷綜合,綜合藝術層出不窮🙌,也成為當代藝術發展趨勢🕟。面對這樣的變化,各國的學校藝術課程在內容和教學手段上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比如美國2014年《藝術核心標準》中的藝術門類🛢🔜,除了原先的音樂🦐、視覺藝術🏤、舞蹈🧑🏼‍🤝‍🧑🏼、戲劇外,特別增加了一個更具綜合性和時代性的門類💆🏽‍♀️🦮,即媒體藝術,規定了中小學生在這個藝術門類中所需要獲得的知識🛎、技能和素養👩🏻‍🎨。

其實,在西方學校的藝術課堂中,媒體藝術已經大量滲入。例如🛎,加拿大初中視覺藝術課除了教授傳統的繪畫、雕塑等形式外,有專門的電子媒體教室👩‍⚕️,學生可以利用照相機、攝像機等,通過電腦軟件、網絡技術進行新媒體創作。

另外🤪,科技的進步也帶來了藝術教學方式的變化,各種遠程藝術學習、超鏈接的藝術學習方式進入藝術課堂🫃🏿。比如不同地域的學生可以進行在線的合作學習🍃;網上展覽館可以將學生的作品進行跨時空的分享和交流;通過手機等終端設備🤹,可以隨時隨地接受各種藝術教育內容和信息🧘。這些變革⤴️,都使得藝術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靈活和便捷。

網絡技術也將帶來藝術課程評價方式的變革🚣🏿,比如美國新出臺的核心藝術標準將通過網絡平臺發送,同時設計了能夠適應每個教師和地方學區特殊需要的分類和組合。基於網絡的平臺👩🏽‍🏫,未來可以將學生的作品直接連接到每個標準。漸漸地,當教師能夠運用這些標準並基於基本的評價模式評價學生作品時🐦‍⬛,那麽能夠反映學生作品接近、達到或超越標準的資料庫就建立起來了。

由此可見🤽‍♂️,當前世界發達國家的學校藝術課程出現了人文、社會和科技的轉向,這些變化將為我國學校藝術課程的變革提供積極的借鑒👨🏻‍🏭。(作者易曉明,系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7-04-08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