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素以註重教育聞名於世,其高校入學資格考試時間長、跨度大、門類廣,對考生日常學習和綜合能力進行全面、系統考察,一直是芬蘭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環。
芬蘭高中學習科目繁多👨🏿🚀,僅主科就多達20門左右,包括母語(芬蘭語或瑞典語)👩🏼🦰、第二官方語言、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生理衛生、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拉丁語及意大利語等🕳。另外還有音樂、美術🎓、手工📦👨🏽⚕️、體育等副科🧑🏼⚖️。
對於數學和外語等科目🏃🏻♀️🪶,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能力和理想🚕,確定學習課時的長短🧓💊。打算鉆研理工科者🧗🏿,一般長期選修數學;喜歡人文科學的,則多把時間花在學外語方面。語言類科目有必修和選修之分★,其中芬蘭語👩🦯➡️、瑞典語和英語屬於必修課,其他語言則為選修課。除去必修語言課,芬蘭高中生一般還會選修2至3門外語,甚至更多🧑🏿🍳。
芬蘭大學入學資格考試幾乎涵蓋高中教育所有科目。考生必須選擇4個以上科目應試,其中母語為必考科目。在此基礎上🫃🏻,考生可以從第二官方語言、外語🧑🏿🌾、數學以及其他自然和人文科目中至少選擇3門。去年參加春季考試的2.7萬名考生中,大都選擇5個科目應考⌨️,最多者選了16門。
多選考試科目的好處在於大學錄取時可以加分。各個大學及專業所需要的加分學科不盡相同:醫學院的可加分科目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因此,想學醫的考生一般會多考一些科目,以備加分之用。
芬蘭大學入學資格考試為全國統一考試,在高中第三年分春秋兩季進行,考試內容互為補充,交替進行🤷🏻,綿延一年。每門考試時間均為6小時。母語考試分兩次🧏🏽♀️:一次考寫作🖇,另外一次考文字技能🥙。外語類考試則要增加1小時聽力測試💊。高三學生基本上是邊學邊考。
芬蘭的人文科目考試主要是通過各種寫作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科目知識的掌握、應用及融會貫通的能力💇♀️,有點“憑文章優劣決定成敗”的意思。例如,芬蘭語寫作考試,通常會出十幾道題🥟,可能是小說讀後感,也可能是根據一組數據寫議論文。考生可選擇其中一個來寫🤽🏼♂️,不少於500單詞🪖。芬蘭語文字技能考試👨🏼🚀,則會要求考生就閱讀文章的體例、時代特征、寫作技巧或語言特點等進行分析和歸納,通常會出5個題目,考生任選3個,各寫一篇不少於200單詞的分析短文🪽。歷史、社會學和哲學等人文科學的考試,一般是讓考生根據題目要求🎚🤼♀️,運用所學知識寫6篇短文🔚🧙🏿♂️。
各科成績分7個等級:極優秀(L)、優秀(E)、很好(M)👨🏿🦳、好(C)🥄、滿意(B)、及格(A)和不及格(I)🛌🏻。考試成績可以按等級進行加分,對於考商科的考生,母語🗻、數學及其他任意兩門可以加分。具體來說🥱👩🏫,母語成績為“極優秀”可加10分📛,“優秀”可加9分🤸🏼♂️,“很好”可加7分,“好”可加4分,“滿意”可加2分。
考生通過考試後即可獲得高中畢業和大學入學資格的認證👩🏽⚖️。據芬蘭大學入學資格考試委員會的統計😊,2009年至2014年期間,芬蘭高中生通過這一資格考試的比例在92%至93%之間。
入學資格考試後,各大學在招生時還會進行一次專業考試🌼。芬蘭的大學入學資格考試和招生考試均為一年兩次。考生如果某科沒通過或對某科成績不滿意🍥,可以就這一科考試補考或重考,次數沒有上限,只要你願意👨🏻🔧,可以一直考到滿意為止,資格證書將記入考生的最佳成績。
考生能否被大學錄取,最終取決於他們的入學資格考試🙇🏼♂️、高中平時表現、附加外語考試,以及大學招生專業考試的綜合成績🪵。(新聞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