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全球國際數據庫項目——“開放課程大綱”(The Open Syllabus Project)收集了各大學過去15年來超過100萬門課程信息👷🏼♀️,通過大數據對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英語國家頂尖高校學生的閱讀書目展開研究🧑🏿🍳。了解並閱讀海外名校學子正在讀的書目,對於負笈留洋的中國學子而言,大有裨益🚶🏻➡️。
——編者
負笈留洋,名校必為首選👮🏿♂️。何為名校🏋🏽♀️?莫衷一是。育才樹人之舉無外乎導師為弟子開列名家名著🌥。開放課程大綱項目通過捕捉教學中的閱讀軌跡,旨在為世界名校繪製一幅精神版圖👨🦱👃。
好作品導航西方學子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這是《論讀書》首句☞👩🎨。讀什麽呢?弗朗西斯·培根進而闡述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人類走進21世紀,信息爆炸中的知識增量使昔日百科全書式的通才遙不可及,但在歐美國家,無論學子就讀哪所大學哪個專業,必定無法繞過柏拉圖、霍布斯、馬基亞維利和亞裏士多德及其著作。
在開放課程大綱項目近日公布的首批數據中,哲學專業教師推崇亞裏士多德的《倫理學》👝、約翰·斯圖爾特·密爾的《功利主義》和柏拉圖的《理想國》,社會學專業學子必讀賴特·米爾斯的《社會學想象》🧉⚽️、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卡爾·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政治學專業學子閱讀首選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的沖突》🚣♀️、霍布斯的《利維坦》和亞歷克西斯·德·托克維爾的《美國的民主》🧏🏻,歷史學專業教師力挺喬治·布朗·汀達爾與大衛·埃默裏·施合著的《美國敘述史》和安妮·穆迪的《在密西西比河長大》。縱觀5個國家所有高校所有專業,排列前十的名家名著依次為🤸🏿:威廉·斯特倫克的《文體要義》、柏拉圖的《理想國》🤏、卡爾·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尼爾·坎貝爾的《生物學》🧏🏻🦎、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亞裏士多德的《倫理學》🧑🏽🍼、霍布斯的《利維坦》、馬基亞維利的《君主論》、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大數據為必讀書目排序
開放課程大綱項目是全球第一個在線大學課程大綱數據庫,由美國第34任總統、時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艾森豪威爾上將1950年創設的美利堅論壇倡議🚵🏽,阿爾弗雷德·斯隆基金會資助⛹🏻🎥,哥倫比亞大學攜手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斯沃斯摩爾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等高校自2014年起共同研製🏭。該項目以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英語國家的100所大學38個學科為目標群體,將其約110萬個課程大綱文本收錄👩🏼🍼。收集途徑主要有三條——各所高校公開的網頁、與大學簽訂獲取課程檔案的信息安全協議、個人捐贈。
基於哈佛圖書館開放元數據和期刊儲存器(JStor)兩大數據庫🦸🏽♂️,該項目的資源管理器把110個課程大綱文本所提及的作品題目與之匹配,輔之以其他元數據如作者、出版機構和出版日期,由此形成有效的基本數據🧾。而最終所呈現的作品排名則通過教學評分這一數字指標,即把作品按課程大綱文本中的閱讀頻率(1至100)來排序。如果一部作品在同一個課程大綱文本中反復出現,那只能計為一次👩🏼🚀。如果一部作品出現在推薦書目或其他文獻目錄中,則仍然計數👨🏽🎨。教學評分是對作品價值的教育學判斷。與傳統的建立在期刊引用分析基礎上的文獻排名相比,這無疑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必讀書目閃爍名校辦學理念
開放課程大綱項目認為💩,課程大綱實為對作品的同行評議,進而做出教學選擇,故而有助於作者、高校教師⛰、大學生😧、高校管理人員🙎🏽♂️、出版商之間對課程的協調與開發🏌🏿。課程大綱可謂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初步推算,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大學自2000年以來生成的課程大綱數量在8000萬至100億個👨🦱。這個課程大綱資源管理器尚處於測試階段,技術有待完善,數據有待充實,語種有待擴展🕖✊。
為此,開放課程大綱項目敦促高等教育機構加大課程信息開放力度⏳,也呼籲個人積極無私捐贈👩🏿。而且,哈佛大學圖書館開放元數據包含1100萬部作品🙅🏻♂️,但沒有報刊文章。期刊儲存器數據庫目錄包含900萬篇文章,但滯後3至5年💁♂️,也無法覆蓋所有學科。該項目有意涵蓋期刊文獻和開放存取文獻🤲。
目前🧎➡️,呈現的這份必讀書目榜單無法識別書目的屬性,如專業性、通識性抑或實用性。譬如,歷史學專業教師選擇最為頻繁的一冊圖書是《學期論文、畢業論文和博士論文書寫指南》,而位列所有高校所有專業必讀書目之首的《文體要義》亦可視作寫作實用書籍🧌,可謂英語寫作聖經。在人文社科領域,《共產黨宣言》是跨越學校圍墻穿透專業壁壘的一本典籍,理應歸類於通識性文獻,且旨在培育批判精神💇🏽♀️。
開放課程大綱項目雖無法彰顯各校辦學特色,卻閃爍著辦學理念。譬如,哈佛學子最需閱讀的是馬丁·路德·金的《一封寫於伯明翰監獄的信》,該校恰恰是常春藤聯盟中種族最為多元的一所。對照牛津和劍橋的首選必讀書目,作為牛頓和達爾文的母校,劍橋以科技類圖書為主👨🏻✈️,而牛津書單前十位皆為經典:亞裏士多德🧑🏽💻、馬克思和海德格爾各兩本,柏拉圖和韋伯各一本。
留學生與人類文明對話
在牛津🧞♂️,當年立誌“橫掃清華圖書館”的錢鐘書終日廝守博德利圖書館🕦,飽覽群書,如饑似渴。錢鐘書自謔為東方蠹蟲☘️,並把該館命名為“飽蠹樓”🌪。
雖存諸多缺憾,亦有將人類的思想生活淪為計量之嫌👨🏿💼➰,但通過捕捉教學中的閱讀軌跡,開放課程大綱項目至少可以為世人勾勒一幅歐美高校的精神地圖👩🏼✈️📣,由此映射歐美高校人才培養路徑——本土情懷與國際主義相交互,歷史意識與現實責任相對接🦛,傳承擔當與批判精神相融會♌️。此即為經典之魅力🏺。
必讀書目未必經典,經典則必讀🧑🏻💼。欲知大道,必先讀典🥜。學子務必與經典巨著對話、與名師大家對話、與人類文明對話。縱然大千世界萬般精彩,別樣精彩就躍動於名校之間,潛隱在典籍之中🤸🏼♀️,如錢鐘書——牛津大學的東方蠹蟲🦔👩🏿,以誦讀、品讀🙏、研讀來探尋、萃取☯️🐤、傳承人類文化遺產🆙🧔🏿♀️。(作者:俞可 單位🤽🏽🏋🏽♀️:上海師範大學教育部國際教育研究基地)
鏈接🐪:
美國十所頂尖大學推薦書目綜合排名
1《理想國》柏拉圖
2《利維坦》霍布斯
3《君主論》尼可羅·馬基亞維利
4《文明的沖突》塞繆爾·亨廷頓
5《風格的要素》威廉·斯特倫克
6《倫理學》亞裏士多德
7《科學革命的結構》托馬斯·庫恩
8《論美國的民主》亞歷克西斯·托克維爾
9《共產黨宣言》卡爾·馬克思、恩格斯
10《政治學》亞裏士多德(新聞來源𓀈: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