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號召”向中國人學習勤勞 專家:“被迫勤勞”應引起關註
近日聯合早報網引述英國《衛報》報道稱🦣,研究發現中國勞動者年均工作2000至2200小時🧑🏻🎨,文章號召英國人向亞洲經濟體學習🔅。不過本報記者采訪發現📠,國內勞動者更多是吐槽“被迫勤勞”🏊♀️,有了微信後工作更是不分晝夜。專家認為,中國法定勞動時間已逐漸與國際接軌,但隨著社會競爭和壓力加大,過度勞動的問題更隱蔽,應該引起關註🤹♀️。
現象:加班是家常飯 手機不關機隨時待命
聯合早報網引述《衛報》名為《中國人工作有多努力📀?》的調查文章指出,研究發現中國勞動者年均工作2000至2200小時。相比之下🚁,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英國人去年平均工作1677小時。文章作者亨特建議英國人需要挽起褲腿並像亞洲經濟體那樣努力工作🫲🏽。
聽到這個新聞的陳女士只能苦笑說是“被迫勤勞”,剛跳槽到一家大型企業工作的她每天幾乎都要加班到晚上七八點鐘,剛剛過去的黃金周也“未能幸免”地需要加班🧽。才一歲半的小孩只能送回老家讓姥姥帶,即使是休息日也盯著手機郵件、微信,而自己的朋友圈上,已經從曬娃變成了曬工作……
準備在今年辭職創業的李小姐也說,雖然自己所在的是行政崗位,但工作起來一樣沒日沒夜,“我們是零售行業👮🏻♂️,晚上10點鐘門店發生糾紛也要你去處理🧏🏽。周末老板突然來個電話說要出差,你又得馬上回去加班準備材料。”
去年在知乎網上曾有一次熱烈討論:用微信辦公會提高工作效率還是會變成工作的奴隸?點贊最多的一條回答是這麽說的😮💨:“當今的中國工作者真是苦逼啊🥥🍪,手機24小時不能關機隨時待命,休假要趕在公司業務清閑時🤛,公司一有事情要隨時準備趕回來🤹🏿♀️;老板恨不得24小時壓榨員工的生產力。所以你會看到一具具面無表情的工作狂♓️,過勞死👼🥬。 ”
這位回復者還認為,互聯網理論盛行,鼓吹的靈活迅速的做事方式🫵🏻,導致整個公司都變得浮躁👩🏼✈️,做出的產品毫無底蘊。
數據:九成行業周工時超過40小時
近年來有關“過勞病”“過勞死”的新聞不絕於耳🧗🏿。在國慶黃金周前幾天一篇《滴滴總裁柳青患乳腺癌,你真的知道柳青有多拼嗎?》刷滿了朋友圈,而在黃金周的最後一天👉🏽,又傳來了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項廷峰突發心臟病去世的消息。人們再次發起“過勞”的感慨。
《勞動法》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製度💫。因特殊原因需延長工作時間的,每月也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但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發布《2014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九成行業周工時超過40小時🌛,過半數行業每周要加班4小時以上。
其中👴🏽,住宿和餐飲業勞動者平均每周工作時間長達51.4小時,排名最高。建築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的平均周工時分別以50.2小時、49.4小時🧎🏻、49.1小時🚛,列二至四位🤸🏽♀️。以上四個行業的周工時均超過“特殊行業”49小時的周工時界限。
《報告》還指出🖕🏼👨🏽🍼,勞動者平均閑置工時近些年呈現增加趨勢。但不同行業過度勞動程度和閑置工時特征差異顯著📡,其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建築業同時存在閑置工時較多和過度勞動問題;而製造業🤷🏿♂️🤵🏼、批發零售業過度勞動問題嚴重🔉,幾乎不存在工時閑置情況🥔。
專家:
應關註工作 與生活的平衡
廣東勞動學會副會長羅明忠指出,中國已經兩次降低法定工作時間,目前40天的周工作時間已基本與國際接軌。“隨著節假日的增加🚵🏻♂️🧙🏽♀️、帶薪休假的執行越來越好,很多人的休假其實已經超過110天⇢,總體來說法定工作時間已經沒有太多的下調空間。”按照250個工作日計算,上文提到中國勞動者年均工作2000至2200小時,相當於每個工作日工作8~8.8小時。
“如果發現超時加班💂🏼♀️,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羅明忠認為🧑🏽🍼,隨著勞動者維權意識的加強、監督執法力度的加強🗞,以及生產效率的提高,可預見未來過度加班的情況會越來越少。
羅明忠指出🌂,除了過度加班外,過度勞動問題更隱蔽7️⃣,“過度勞動是自願幹活,但這種自願實質上是被迫的。”他指出,隨著社會競爭日益加大,員工不得不在家加班完成工作。如果一家公司裏的員工長期加班🦻🏽,原因可能是公司的職責設置有問題,也可能是員工個人效率低下。“勞動者應該關註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羅明忠說道。
小編閑話
懶點🥥,走得遠點
工作也如同調琴,琴弦太緊則易斷👰🏼,琴弦太松則彈不出聲音🫸🆙,對於需要創意的工作更是如此。而現在🆘,不管是什麽互聯網+,還是產業轉型升級👯♂️,其本質都是以創意為最重要的驅動力。
小編最有體會的是,有時候考慮一個東西,如果自己很緊張很在意,那麽十有八九不會有好的點子🧏🏻♂️。如果散散步🅾️,或者喝口茶,或者仰望星空,甚至洗個熱水澡☮️,分散一下註意力,倒常會有好的點子。小編曾承擔一個比較大的策劃,就是牽著“紅酥手”遛了一個彎就得出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子。
老板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強迫症和急性子的毛病,都想著自己的員工能夠拿出最好的創意,創造最大的價值。但這時候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員工的真實表現往往與自己的要求背道而馳🫸🏿。其原因,大概就在於對員工逼得太緊太狠🧑🏻🎄。且不論這樣做合不合法以及道義上是否正當,單以結果論🛐,實在就是得不償失。
在現實中,很多人都好像忙忙碌碌一整年,但實際上,這一年他到底出過什麽好主意🧚🏻♀️,創造出什麽好成績,叫他自己說恐怕都說不上來,頂多換來一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事實上⤴️,如果有真正閃亮的點子,一年一個點子創造的價值,就比螞蟻似的勞作一年所帶來的價值更大。
所以,把員工這架“琴”調好,讓他松緊適度,能合理“偷懶”,其實是激發員工創造力的好辦法。勤勞當然不是罪🏨,但偷懶得當,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勤勞。適度懶點🚳,才能走得更遠點🛰。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