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剛剛入職的教育工作者被稱為“專業人員”,沒有級別,工作滿5年之後,可以自願申請晉級。級別有“二級”🙅🏼♂️、“一級”和“高級”之分,級別與收入掛鉤🪼。另外,獲得“高級”職稱的教師還可以申請“首席教師”或“教學法專家”頭銜。評“二級”在本校範圍內就可以進行🤟🏽,“一級”需要到區教育局,評“高級”則要教育部點頭👨🏼⚖️。
不過#️⃣🤴,從2011年起“二級”教師被取消👨🏻✈️,評定教師級別的權力被下放到各聯邦主體的教育主管部門。教師參加工作滿兩年之後可以申請等級評定🤦🏻。獲得一定級別滿兩年後可以申請晉級,兩次評定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5年⇒👩🏿💼。如果沒有按時完成評定工作🦈💆🏿,已經取得的級別也會失效。只有正處在懷孕期或正在休產假🌆、育兒假的女教師可以暫時放緩。
莫斯科第十一寄宿學校外語教師拉夫列諾娃告訴記者,她本人去年剛剛成為“一級”教師📈,她說評“一級”需要提交課程表和學生的成績統計,評委會非常重視學生成績的穩定性🎇。評“高級”就要拿出所指導學生參加國內或國際競賽成績。另外,兩個級別都要求教師掌握現代教學技巧,並為“完善教學工作做貢獻”♎️🍋🟩。所以教師積極參加研討會等學術活動、發表論文對晉級是有幫助的🎿。另外,高學歷的教師晉級相對容易。
從教師向當地評定委員會提交材料開始🌽,整個周期大約需要兩個月。材料包括申請表、自我陳述😋、已獲得的級別證書復印件👲。值得一提的是,申請表中包括一項“教學技能專業評價”,當眾列出儀表、師德、教學質量等各項指標,由教師本人和部分同事🚦📞、學生分別進行打分🫳🏻。接下來,參加評定的教師要通過考察學科知識和教學法素養的專業筆試,每次成績都將計入檔案👨🏻🎤。
據了解,在俄羅斯的公立學校教書壓力也是蠻大的。有當地的中學教師向本報記者談到🤚,職稱的申報按滿兩年算,原則上教師本人也可以不申報晉級,但如果五年還不晉級就面臨從零開始的麻煩了。
教師如沒有通過職稱評定🧹♕,校方不能以此為理由將合同期內的教師辭退,但是有權將其從授課崗位調到輔助崗位。晉級未成功的教師可以參加當地教育管理部門組織的提高培訓班👩🏿🍳,結業後再次申請評定🤹🏿♀️。
俄羅斯教師總體收入偏低👨🏽🌾,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人才流失的現象也十分堪憂🏈。
莫斯科很多學校的網站公開信息顯示🙅♀️,教師的平均月收入為6萬到8萬盧布(約合6000元到8000元人民幣)。然而也有部分學校的教師反映自己的收入只有2萬到4萬盧布⌨️。地方學校的平均收入則更為慘淡🚣🏻。俄羅斯的中小學學生雖少,教師的負擔卻並不輕松。到下午3點所有學生都放學回家之後,教師還要在學校批改作業、備課、輔導學生或開教研會🈳。
近年來,為改善這一狀況♕,俄羅斯國家和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提高教師待遇,新的評級方案也是其中之一💆🏿。俄羅斯教育部承諾2015年國家預算的優先項目之一是提高教師工資🆘,2015年俄羅斯中小學教師的平均工資有望達到6萬多盧布。(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曲 頌)
印度:備受尊敬也是“福利”
每年9月5日是印度教師節,在今年的一系列慶祝活動中💂♂️,“國家最佳教師”的頒獎成為各界關註的焦點💆🏻。來自泰米爾納德邦的高中女教師塔加普拉卡什從印度總統慕克吉手中接過獎狀,她在任教34年之後終於獲得了印度教師界的最高榮譽🛃。
和塔加普拉卡什共獲殊榮的還有來自印度各地的319名教師🏃🏻♂️➡️,他們是從全印720萬名教師中選拔出來的,這些參評教師超過80%都來自中小學校。塔加普拉卡什在發表獲獎感言時稱:“我一直想成為一名好老師,從沒想過獲獎🏊🏿♂️,是我的同事鼓勵我參加最佳教師評選🖇,因為那樣會鼓勵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隊伍👨🏼🍼👶🏿。”
獲得“國家最佳教師”榮譽的同時💇♀️,所有獲獎者還會得到一個5萬盧比(約合5000元人民幣)的“紅包”。這筆政府分發的獎金基本相當於這些“最佳教師”的一個月工資👬。在印度,多數公立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並不高,從月薪1萬盧比到5萬盧比不等,但如果拿平均2.5萬盧比來計算🕸,也處於社會中等偏上水平👨👩👧🍕。
除了薪水,印度中小學教師的普遍“福利”是備受尊敬🖖。雖然印度學校教育總體上接受西方模式,但在學生多、教師少外加尊師重教的傳統影響下,老師在學生面前極具威嚴。記者在走訪印度某中學時發現,學生們在下課離開教室前🤞,不少學生都有用手觸摸老師鞋尖的禮儀,後來得知這是印度傳統中年輕人對前輩🙍♂️、長者以及極有德行之人的一種以示尊敬的舉動。
與國家獎勵與學生愛戴相比,印度中小學教師的個人奮鬥顯得更為重要👰🏿♂️。在印度,從一名兼職教師成長為一名“國家最佳教師”並不容易🤷🏻,首先一條是學歷水平,目前印度中小學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者不到教師總數的50%💻。而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從起始薪資水平上就高出高中及以下學歷教師近一倍。在學歷之外,資歷對印度中小學教師的晉升及評選也很重要。依照印度教育界的慣例,印度助理教師只有在執教兩到三年後才有資格評選正式教師🧽👨🏼🦱,而在同一所公立學校工作15年後,將自動獲得特殊津貼👆⛴。這些政策都一定程度上鼓勵教師在自己崗位上踏實肯幹,爭取成為學校最受尊敬的“長者”。
盡管印度各界普遍看重教師崗位,但也不時傳出有借師之名欺壓淩辱學生的案例。有印度教育專家稱🧑🏽🦳,印度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校中,以師為尊的傳統有時走入極端,不僅學生在課堂面對尊師噤若寒蟬,一旦犯錯“打手板”等體罰也時有發生,長此以往學生的思想和行動都會被固化👨🦱,過於聽話的孩子難成棟梁。
對此,印度教育界鼓勵公立中小學向私立學校學習🟡🌏,一定程度上引入師生平等👴🏼✌🏿、教學相長的課堂氛圍。同時私立學校的老師也被允許參評各類“最佳教師”的評選🏢,讓他們不僅對自己的荷包自信🧜🏼♀️💆,也對這個職業保有崇高感🏄♂️。(本報駐印度記者 鄒 松)
英國:績效評定公開透明
英國中小學教師的薪酬收入並不算高。2014年,英國人均年收入為3萬英鎊,而英國中小學教師的平均工資尚不及這一數字。不過,英國政府正在采取相應措施🧖🏻♀️,積極改善中小學教師的待遇。眼下🆔⚔️,教師收入的差距正在加速縮小。在政府采取的諸多措施中,績效工資製是令人矚目的措施之一☘️。
長期以來,英國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基本工資和各類津貼。從2013年起🫲,英國中小學又增加了“績效工資”單元,以期改善教師待遇🤝,提升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該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英國智庫機構“政策交流”2014年發布了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實施情況調研報告,認為這一政策整體“積極可行”👮🏻♀️✌🏿。報告認為,推行績效工資政策前,中小學教師工資主要隨教齡增長而自然遞升,只有校長🩲◾️、副校長等高層管理人員的收入才與績效掛鉤。而績效政策則將全體教職工的薪水增長部分與其工作表現相關聯,由校長根據考核情況決定每位教師的工資增幅🫣👬🏻,這一舉措整體抬升了教師員工的待遇收入🚫。
根據“政策交流”機構的統計,績效工資實施以來😿,英國中小學教師的最低收入年均為21804英鎊🤹🏼♀️。由於物價等原因,首都倫敦地區稍高,為27270英鎊,一些資深優秀教師的年均收入達到了5萬多英鎊💇🏽,而那些表現特別突出且長期從事一線課堂教學的教師⛹️♂️,年收入則更高。這些數字都超過了英國人的平均收入,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們的積極性。
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區的“語法學校”(中學)副校長凱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績效工資”的實質,意在打破固有的工資發放思路,使教師的工資😹、獎金與他們在課堂上的教學表現等相掛鉤🤵🏿♀️。他說,根據教師工會的統計數字,英國89%的教師支持這一政策,認為它體現了工資標準的公平性和發放機製的合理性。
實施績效工資製後,對教師的評價得到了強化💃🏿,並與相關的待遇掛鉤⏱🐴。整體上看,英國中小學教師的評價氣氛比較民主和寬松,評價過程向被評者公開📺,完全透明,而且評價建立在評價員和被評者雙方對評價背景、目的🐦🔥、程序💹📭、標準及整個過程結果的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評價結果比較公允,也能令人信服。
英國中小學教師也有職稱評定的做法,但英國中小學教師職稱的評定是一個比較民主♠︎、公開和透明的過程🥰,教育行政人員、教師同行、所教學生都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對最終結果產生影響。此外,英國的教師職稱評定,不存在發表論文這一硬性指標🙆🏻♂️,更不存在論文級別的區分🧑🏻🎓,而是與其業績🚤、課堂授課表現、學生成績的高低等緊密相聯🪝。
即使這樣📸,英國中小學教師流失的現象仍比較嚴重🚶➡️🦣,一些人認為工作太累而中途改行。現在,績效考核、目標管理、過程監控和結果檢查等管理學術語紛紛進入教育領域,成為英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關鍵詞和主導議題。這也進一步增加了英國中小學教師的壓力🪳。(本報駐英國記者 黃培昭)
韓國 評價改革更重能力
在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韓國,教師地位在歷史上僅次於君主⚪️、父母。到了現代,教師仍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職業受到尊敬,收入也比較高。
韓國的中小學教師也是國家的教育公務員,按照其教育對象不同分為幼兒教師、初中小學教師和高中教師三類👩💼。
以初中教師為例,其按級別分為二級教師、一級教師、教導主任和校長🛻。師範學院的畢業生可以獲得二級教師資格證,工作滿三年後,可以申請考試成為一級教師。如果是獲得了教育碩士學位的二級教師,那麽從事教育工作一年後就可以進行申請晉升。據記者了解,剛工作的公立學校初中老師的基本工資和獎金加起來每月大概在200萬韓元(約合1.06萬元人民幣)左右。
根據韓國政府公布的公務員崗位工資表🏒🚫,韓國包括從幼兒園到高中教師的崗位工資分為40級,1號崗位工資為142.53萬韓元,最高的40號崗位工資為468.21萬韓元。崗位工資根據教師的在崗年限逐年遞增⛹🏼♂️,獎金則按照教師的工作評價結果調整。
9月3日,韓國教育部發布了教員評價製度改革方案,減少了過去一年3次對教師的評價考核🚔。
這一改革方案從2013年開始接受各方意見👩🦯➡️🙋🏿♀️,今年9月正式發布📵。改革方案中把對教師的工作成績評價和獎金評價製度整合為教員業績評價🫶🏼,將增強現有的教員能力開發評價的專業性⬜️。
為此👩🏻🔧,新的教員業績評價將把學校管理者的評分和教師之間的評分分開,再將其相加後作為教師評比晉升的依據。另一大改革是把按不同等級的學校支付績效工資的製度廢除⁉️。
過去🤮,學校被分為S、A👊🏿、B三個級別,S級最高♢,每個級別的工資相差50%到100%,校級績效工資占教師個人績效工資的20%。2001年開始采取的這一政策是為了增進學校之間的良性競爭👆🏿,改善教育質量,提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過去在教員能力評價中,學生的滿意度也是很重要的評價指標,但是按照小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對教師進行評分引發了爭議📬,小學生是否能理解選項並進行評分受到質疑🧜🏻。此次的改革方案中,小學生評分作為教師自己的參考,不作為評比要素🧎🏻♂️。而中學生滿意度的過高和過低評價也將被去除,只考慮其余的90%評分👌。
雖然家長的意見也受到重視🕵🏽,但在評價時仍遇到一些困難⤵️。曾參與教師評價委員會的教師樸奎鎬表示🙆♀️,雖然家長都非常關註子女的學習🟦,但每年都要參加多次教師評價讓他們不厭其煩,家長的參與程度一直不高。學校組織的教師能力開發評價委員會都需要教師🩰、學生家長參與,進行聽課考察。但過多的聽課評分需要家長抽出很多時間,許多家長知識水平不高🧜🏽♂️,難以參與網上打分。(本報駐韓國記者 萬 宇)
日本:問題倒逼製度轉換
傳統上,在日本✩,公立學校的中小學教師屬於教育公務員,在受到公務員相關法律約束的同時也享受著優厚的經濟待遇🐟。日本的職業薪金排行榜顯示,日本中小學教師平均年收入為742萬日元(約合39萬元人民幣)🛸,待遇優於一般地方公務員。高薪可以確保優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也為他們終身從教提供了經濟保障👨🏿🎓。
中小學教師考核製度參照一般公務員的做法,被稱為“勤務評定”🌠。這種考核製度的弊端逐漸暴露:評定製度的形式化造成不稱職教師逐年增加。這反倒促使日本教育領域的改革走在公務員製度改革的前面。
東京都教委從2000年開始嘗試實施教職員能力開發型人事考核製度,日本各都道府縣也開始紛紛效仿,思考如何將過去的統一薪酬製度轉換成由考核結果與薪酬報酬掛鉤的模式🚺。
以東京都為例🔂,教育委員會每年一度對在校教職工進行考核,審評結果分S、A🤚🍮、B、C、D五個級別。教育委員會每年發放“教職工業績評價書”,其評價內容涵蓋學習指導、生活指導、學校運作和特別活動四大方面🧗🏿♂️👩🏻🦲。考核方式是教師先與校長💛、教導主任面談⚄,確定自己的教育目標𓀃、教學方向🏟。考核期結束後🦸🏽♀️,教師就完成程度做自我評價。然後✭,由教導主任做第一次評估,校長則通過觀摩教師授課進行最終評估。最後💂🏿,將這兩次評估進行綜合,分五個等級進行評定。考核結果是升職🪱🔗、加薪的重要依據。
日本中小學教師也面臨寫論文的壓力,但教育主管單位及學校沒有就在職教職工發表學術論文做出硬性規定。學校鼓勵老師多發表論文,以此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吸引更多學生來校就讀🎤⚔️。
現行考核製度的特點在於並不是由管理者單方面判斷,而是以考核對象的自我評價及業績考核為基礎💒🏰,校長、教導主任等人給出指導意見,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並促進教師在職業生涯中的成長。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及教育水平的目的,為教育界註入了新的活力🫱🏿。
當然,每名教師對現行考核製度都有自己的理解🏰,一位名叫上村的小學老師對本報記者說:“教師的職責是讓學生掌握教學目標規定的技能,我所理解考核製度的關鍵應該是學生是否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學到了知識🧗🏼♀️。”(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