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海外瞭望
  

留學美國,感受“名人教授”的魅力


  遠渡重洋的海外學子,在彼岸享受知識盛宴之時,若有幸遇到一名“大腕”教師,如美國第66任國務卿賴斯,相信其留學之旅🔻,不僅在知識層面更具內涵,也會在視野和精神境界上得以拓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美國大學湧現出與賴斯類似的“名人教授”🤙🏼👌,他們或曾是政壇巨星,或曾是文學大腕,擬或曾是商界大佬👨‍🍳。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本版組織特刊👍,對美國高校中的“名人教授”進行盤點,換一種視角觀留學。對想出國的中國學子而言🫱,亦具指導意義👏🏻👷🏻。  

  ——編者

  “名人教授”,顧名思義📍,就是各路名人到大學裏做教授。在美國,名人是指在媒體上有眾所周知的社會名聲和公共關註的人👨🏻‍🦼,亦即在媒體上頻頻露面的那些很有名氣甚至非常著名的公眾人物🦣。他們有政治人物、軍隊將領、節目主持人🌨、導演、製片人👳‍♂️🌷、編劇、演員🚴🏿、歌手🈸、歌唱家🤲🏿、暢銷書作家📖🧗🏿‍♂️、散文家、詩人、記者🙆‍♀️🎪、體育明星👸🏽、經紀人🦻🏼、教練等🤵。這些名人在美國大學裏當教授或者兼職教授、講師或者兼職講師、訪問學者或者訪問教授、駐校作家。當然,他們也包括國際著名大獎諾貝爾獎、普利策獎的得主。

  招生招牌:吸引國際生源一大“殺手鐧”

  其實🦗,美國高校的“名人教授”現象由來已久👦🏻。多年前🫸🏿,吸引一名諾貝爾獎得主或某一領域天才人物入校執教💴,就是很多美國大學吸引國際生源的一大“殺手鐧”。當然🚴‍♀️,直到今天它仍然奏效。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有6名教授是諾貝爾獎得主,該校校長亨利·楊表示,今天的學生相當精於世故🏊🏽‍♂️,他們深深懂得跟隨全世界最著名的教授學習並做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將著名人物🏯,尤其是那些經常在媒體上曝光的名人🚂,納入自己的麾下。在這些大學看來,這些名人成為自己的一員🐈,能夠有效增加學校的名氣。其實🛳,如此做是互惠互利的——大學給“名人教授”學術殿堂的神聖光環,而“名人教授”則回饋給大學對學生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美國紐約大學城市政策與規劃系教授米切爾·莫斯分析稱☝️,現在這個趨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明顯。由於美國聯邦政府削減了研究經費✸,美國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一個增長的行業🧑‍🦯,而且大學適齡人數正在減少。因此,美國大學需要在海外尋找學生,其中就得用“名人教授”作為一種重要誘餌。當然🪰,這也可以視為娛樂界和體育界的“巨星文化”對今天的美國高等教育的一種自然影響。

  今天🙇🏻‍♀️,在華盛頓、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波士頓、邁阿密、紐約、亞特蘭大這些特大城市,高校尤其難以抵擋其附近眾多名人的強勁誘惑。例如,位於洛杉磯市的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就是這樣的一所典型大學。該校最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當今社會的娛樂、商業和媒體”,就是由資深娛樂作家瑪麗·墨菲執教的。瑪麗·墨菲將猶太裔女演員麗莎·庫卓⚂、電影演員和製片人湯姆·賽立克📀、新聞獨家消息報道記者以及影視製作公司高管等請上自己的課堂。瑪麗·墨菲坦言,她的學生知道她很有關系,並且知道這些重要關系最終可以幫助他們實習和就業。

  各路豪傑:“名人教授”大有來頭

  美國高校的“名人教授”來源各異🧙,但大致分為以下六大種👩‍💼:

  第一種是經過很多年的學術努力,最終成為大腕教授的。例如,“常春藤”盟校——哈佛大學的著名進化心理學家史蒂夫·平克、“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者霍華德·加德納和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非裔美國人學者小亨利·路易斯·蓋茨🎟。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就曾在普林斯頓大學教了14年經濟學⏪💆🏽‍♂️,並於今年去了紐約城市大學。

  第二種是前政府高級官員——前政策製定者🌷。他們到大學當“名人教授”的原因各異——有的是被大學吸引來的🦵🏼,有的則是主動返回到大學去的👟🧑‍🚀。例如👨🏼‍🚒,喬治城大學的美國國務院前國務卿瑪德琳·奧爾布賴特、斯坦福大學的美國國務院前國務卿康多莉紮·賴斯、哈佛大學肯尼迪中心的前美國總統顧問大衛·格根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克林頓政府勞工部部長羅伯特·賴克🥡。其中🚃,奧爾布賴特和賴斯從政界卸任高官後返回原先工作的大學繼續執教🧑🏿‍🎤。

  此外,還有小布什總統的國家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尼古拉斯·格裏高利·曼昆和奧巴馬總統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薩默斯·勞倫斯😠。前者原本就是哈佛大學的宏觀經濟學教授,著有兩本暢銷經濟學教科書的作者,其中最著名的是《經濟學原理》。後者本身就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後來從政✊🏽,當過克林頓政府財政部部長,卸任後返校當了5年校長,再出任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卸任後又繼續回到哈佛大學當教授。

  第三種是一些國家的前總統🏹、前副總統🧎🏻‍♀️、前首相或者總理以及美國聯邦國會前參議員、眾議員和前州長等🐗。例如,卸任第39屆美國總統後,小吉米·厄爾·卡特到美國埃默裏大學任教授,並組建了智庫“卡特中心”,200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西班牙前首相何塞·瑪麗亞·阿斯納爾和波蘭前總統亞歷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等,卸任後都到美國喬治城大學任教授🧚🏻🦹🏿‍♀️。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戈登·布朗和墨西哥前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伊諾霍薩等國際政要卸任後🕗⚃,則去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當訪問學者⛸,並給學生上課。

  第四種是暢銷書作家🧑🏿‍🎄、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傳記家等💯。這些“名人教授”雖然涉及學術🫓,但在職業生涯中其實並未以學術為主🤶🏿。這個群體包括哈佛大學的牙買加·琴凱德、哥倫比亞大學的阿蘭·布林克利、紐約大學的斯拉沃熱·齊澤克👨🏻‍🔧、巴納德學院的瑪麗·戈登、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理查德·裏夫斯👚、麻省理工學院的朱諾·迪亞茲以及在耶魯大學與他人共同執教“宏大戰略”這門課程🤬,並主持一個研討班的大衛·布魯克斯🧢。

  當然,他們還有很多。例如🙏🏿,美國埃默裏大學2007年將《撒旦詩篇》的作者塞爾曼·魯西迪聘請為傑出駐校作家😫,讓他負責一個研究生研討班,每年至少教學4周,並參與本科生課程,而美國維克森林大學則聘請到了“美國最醒目的黑人女性自傳作家”——著名的自傳作者😶‍🌫️、詩人與社會活動家瑪婭·安傑洛。

  第五種是那些在原有事業逐漸衰落後🌽,轉而到大學裏嘗試所謂的學術探索的名人。例如,美國陸軍前四星上將🏌🏿‍♀️、奧巴馬政府聯邦中央情報局前局長大衛·彼得雷烏斯。他在一宗婚外情醜聞被爆出後不得不辭職🧑🏽‍💻,轉而走上了大學教授這一謀生之道。這類“名人教授”中還有另一位軍事巨人——前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斯坦利·麥克克裏斯托爾。他在被奧巴馬總統要求辭職後😿🤟,來到耶魯大學教授“領導學”這門課程。此外🧛‍♂️,去年被美國著名報紙《紐約時報》炒了執行主編職位的吉爾·艾布拉姆森,已經在哈佛大學找到了落腳之處🤽🏿。

  第六種是電影、電視🪑、音樂等文藝界的著名導演🧘🏻、製作人、編輯📼、演員、主持人、歌星、歌唱家,體育界的運動員☆、經紀人和教練以及新聞傳媒界的著名記者👱🏿、資深編輯、主編🦉、總編等。美國電影製作人、導演斯派克·李曾給哈佛大學學生教過課,現在他每學期秋季給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的研究生上課🈚️。而蜚聲全球的著名美國“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則與其丈夫斯特德曼·格雷厄姆在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講授“領導力動力學”🎒🕌。

  再例如,前美國電視與廣播“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明尼蘇達州前州長傑西·文圖拉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當訪問學者🕟,並講授政治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則邀請到著名演員卡爾·彭擔任客座講師👩🏿‍🌾,並給本科生講授“媒體中的亞裔美國人形象”和“當代美國青少年電影”兩門本科生課程。此外🌄,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前教練丹尼斯·格林被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州立大學聘為商務管理學院講師。

     

互惠互利:非學院派教授更“接地氣”

  毋庸置疑,這些“名人教授”讓很多國際學生感到自己繳納的學費物有所值👩🏽‍💻。在斯坦福大學,美國國務院前國務卿賴斯教授的課就被在校學生贊為“充滿活力的、快節奏的和高度理智的”。在“評價我的教授”網站上,麻省理工學院的比較媒體研究與寫作教授朱諾·迪亞茲被學生評價為“乏味中的一絲新鮮空氣”。

  鮑勃·伍德沃德教授在耶魯大學的新聞學研討課雖然只有20個座位,但卻有80多名學生提出上課申請🧑‍🏫。鮑勃·伍德沃德是揭穿著名的1972年6月17日“水門醜聞”的美國著名報紙《華盛頓郵報》的兩名記者之一。在耶魯大學教了十年非虛構寫作的散文家🔩、記者安·費迪曼說:“對學生來說💵,能夠與像鮑勃·伍德沃德一樣的人一起學習是非常興奮的。”

  在哈佛大學,頂級離職高官紮堆任教▶️。其中僅肯尼迪政府學院就雲集了美國國務院前常務副國務卿比爾·伯恩斯🫀、克林頓政府財政部部長薩默斯·勞倫斯、世界銀行前行長羅伯特·佐利克等眾多“名人教授”,師資力量極其雄厚💂‍♀️。由於肯尼迪政府學院註重案例教學🈁,比如講授領導能力,他們不是只講概念💆🏻‍♂️,而是通過具體案例🔣,解釋什麽是領導能力和如何發揮領導能力,所以這些經驗豐富的政經界“名人教授”能夠大展才能,讓自己和學生🔮、學院、大學共同獲益🧀。

  物以稀為貴🤶🏻。對有的“名人教授”🕵️‍♀️👩🏿‍🎓,大學得花費巨額資金才能成功吸引到✈️。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用大筆資金吸引了大名鼎鼎的大衛·彼得雷烏斯以及美國好萊塢國際影星、健美運動員🙆🏼‍♂️、加利福尼亞州前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之類的“名人教授”,以繼續推進成為一所精英大學的使命。大衛·彼得雷烏斯僅僅給美國紐約城市大學上了一門名為《我們處在北美十年的門檻嗎?》的課,就獲得了校方應其開價而給的20萬美元酬勞🕝。為此⬜️,大衛·彼得雷烏斯成為激烈批評的焦點。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教職員工會指出👨🏻‍🦽‍➡️,這筆酬勞足夠支付他們3%成員的薪水⚜️。為平息怒火🦸🏿,彼得雷烏斯宣布他將以1美元的酬勞教授這門課程。

  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總體上來看,名人做大學教授這種安排確實能讓“名人教授”、學生和高校都受益。當然,這些“名人教授”都很清楚他們加盟大學,與大學互動,能給他們自己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其中之一就是非常可靠的安全保證🧜‍♂️🧝🏽‍♂️。例如🧯,邁克爾·波倫本人就非常坦率地說:“作為一名一生大多數時間都在當自由撰稿人的我來說💍,大學給我提供像衛生保健、牙醫以及甚至眼鏡這樣的好處🎍🍱。”

  當然👃,有的名人選擇當高校教授並不是為了錢和物質待遇等。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的著名作家邁克爾·波倫表示,其非常享受指導年輕人,尤其是“當他們成功時,那會是美好的一天”。在耶魯大學教學多年的安·費迪曼說👄,她每年都會為學生寫60至80封推薦信。

  一位好教授🍠,能夠將一門艱澀的課教得讓學生學起來很帶勁,不再昏昏欲睡🧛🏽‍♂️。如果這樣的好教授還能更上層樓,比如是“名人教授”的話,那麽學生的聽講註意力就會更加集中🎑,學習態度也更加積極。更為重要的是👨🏽‍🌾,名人教授會以自己的獨特經歷💽、感悟和思考教誨並激勵學生📷🎭,讓學生受益匪淺𓀝🚶🏻‍♀️。因此,對於學生而言,如果能夠到擁有眾多名人教授的高校求學,那麽肯定是一件好事。退一步而言,因為慕名而來的選課學生過多🙌🏻,即使沒有幸運地選到他們的課,也是一樁“美談”♔。

  美國高校的“名人教授”不僅帶來了老師教與學生學的新氣象,而且還拓展了課程教學師資來源。由於高校課程並非門門都是學術性非常強的,而且不少都與政治⚃、社會和其他社會實踐密切相關,因此這就客觀上需要擔任這些課程的教授得“接地氣”或者本身就“充滿地氣”。例如🥢,“美國國會導論”這門課程,高校更需要美國前眾議院議長或參議院議長這樣的“名人教授”主講🤽‍♂️,而非學院派出身的“象牙塔教授”⚗️。

  總而言之,“名人教授”是美國高校的一個普遍現象📥。美國高校之所以爭相聘請各國各界名人前往任教👼🏽🌠,主要是為了強有力地吸引國際生源😦。可以想象🥑,能夠成為某國前總統、前總理、前議長、州長、著名節目主持人、影視明星、音樂天王等名人的學生,上他們主講的課,聆聽他們的教誨,接受他們的手把手指導🤾‍♂️,獲得他們給的分數,那種感覺一定是“超酷”甚至“酷斃了”👩‍🏫。(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5-09-10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