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海外瞭望
  

中美兩國教育合作“在路上”


    回溯1979年😢,鄧小平和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商定💨,美國接收中國派遣的10萬名留學生前往美國時👰‍♀️,他們是否預見到,30多年後的今天👯‍♀️,中美兩國教育交流呈現出如此蓬勃生機。因為就在最近的4年時間裏🧑🏽‍🍼,已經先後有10多萬名美國留學生前來中國學習。 

  自1979年1月建交以來👓🧫,中美兩國經過共同努力,兩國官方教育交流與合作穩步發展,民間交流日趨活躍,規模日益擴大🚣🏿‍♂️,領域不斷拓寬。教育交流與合作已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6月23日至24日,中美雙方在華盛頓共同舉辦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在教育領域🧴,雙方就“鞏固中美兩國政府間的教育政策交流”“設計實施新的引領示範性項目”“繼續實施好中美教育交流的重要合作項目”“支持中美在多個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交流活動”“支持兩國教育機構高水平戰略合作🛄,推動人才培養和合作辦學項目”五個方面共達成43項合作共識。仔細研究這些項目🏛,不難發現,交流對象涵蓋學生、教育工作者、政策製定者等不同群體,交流形式從互訪、留學🦴、研修、遊學到互設機構👩🏽‍🚀、合作辦學等,交流機構也已超越教育部門🥑🫧,發展成為跨領域👳🏼‍♂️、跨產業合作。 

  從高層互訪到民間交流 

  中美兩國建交伊始,鄧小平與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7️⃣。在該協定的框架內,1985年7月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教育交流合作議定書》🐴,成為兩國教育交流的指導性文件。1990年🧷、1993年👆、1995年、1998年,該議定書先後4次續簽。2000年3月,我時任教育部部長陳至立與美國教育部部長賴利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教育交流合作協定》。2006年4月該協定續簽👨🏻‍⚕️,此後每4年續簽一次𓀖。2006年11月,中美《關於進一步擴大教育合作與交流的諒解備忘錄》同意兩國在教育高層磋商機製、語言教學、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和聯合科研以及基礎教育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這一備忘錄的簽署🤘🏼,標誌著兩國教育合作與交流邁上一個新臺階。 

  如果說🗑,上述協議與備忘錄為兩國教育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的話,那麽兩國教育界高層保持的頻頻互訪所起的作用則是溝通信息、及時梳理🕴🏼,為具體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2005年7月,我時任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訪問美國💢,出席了中美第三次基礎教育論壇、美國州教育委員會年會🧑‍🦽🙏🏽、美國州長協會年會並順訪紐約市教育局、舊金山和猶他州教育廳👩🏻‍🚀、楊伯翰大學和紐約市的中小學。通過這次訪問🙇🏻,中美正式開始在中小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和數學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2006年11月👇🏿,時任美教育部部長斯佩林斯和國務院助理國務卿鮑威爾率領的美國高等教育代表團一行31人來華訪問🦷☢️,中美雙方在清華大學組織召開了“中美大學校長圓桌會議”。斯佩林斯還在北京師範大學做了題為“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的重要性”的演講。 

  此輪磋商中,“鞏固中美兩國政府間的教育政策交流”成為中美在教育領域達成合作共識的第一個部分🫄🏽🥥,其中的三項具體內容,即繼續執行中美教育部合作執行計劃,舉辦2015年中美教育部部際磋商、規劃本年度兩國教育合作交流項目和活動,繼續舉辦中美省州教育廳長對話,推動中美省州層面的教育政策與實踐交流,都將進一步推動👩🏽‍💼、完善兩國教育交流機製🙅🏼‍♀️。 

  項目合作鼓勵莘莘學子 

  項目合作是當下兩國教育交流的重要形式。在今年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中🆑,中美雙方一致同意繼續實施好中美教育交流的重要項目🖕🏼,其中包括富布萊特項目、美中友好誌願者項目、政府代表團交換項目等。 

  美國“富布萊特項目”創建於1946年🧯,以倡議者威廉·富布賴特參議員的名字命名。其宗旨是對“世界大事多一點了解🕵🏻、多一點理性👨‍❤️‍👨、多一點同情心,並以此促使各國最終學會和平友好地生活在一起”。目前🔓,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該項目。根據1985年中美教育協定書,該項目被正式納入兩國教育交流範疇🧑🏿‍🍳。項目每年平均安排25位左右的中美雙方學者🪲、研究生赴對方國家進行科研工作、學習或講學。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的飛速發展📇,該項目的支持重點從英語教學和教師培訓方面擴展到其他社會科學專業💩。我國赴美學者已涉及新聞🧍🔹、經濟、法律🆙🧚🏽‍♂️、倫理學、生命科學、遺傳學、醫學等學科。對於來華任教學者🦴,中方院校也更傾向於接受以上專業的專家,而非傳統的文學、語言學和專門史等專業🧔🏿‍♀️。根據不完全統計,超過千名中美學者和學生參加了富布賴特項目🕴🏼。 

  “美中友好誌願者項目”是中美兩國政府合作項目🧰。1988年,中美雙方就美國派遣誌願者來華任教達成原則協議🏄‍♀️,1993年開始試行。當年6月,美國18名誌願者在成都接受教學培訓🎺,同時學習漢語以及與文化交流有關的內容,8月他們作為第一批誌願者來到西南地區高等院校擔任英語教師。1995年夏天返回。由於首批誌願活動效果良好,美國從1996年起定期每年派送誌願人員𓀒。1998年6月中美兩國正式簽署《美中友好誌願者項目協議》。美國負責挑選合格的誌願者到中國的高校教授基礎英語🫄🏽,以及與環保有關的課程。中國方面則負責安排美方人員前往四川、重慶、貴州和甘肅等西部四個省市的高校進行兩年的教學🧑‍🚀。目前在中國的美中友好誌願者大約在100到120人之間,根據2013年該項目實施20周年時的統計,美方共派遣18批美國誌願者♉️,總數超過500人。 

  “政府代表團交換項目”是指我國教育部與美國教育部及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合作🧒🏿👵🏻,從1985年開始每年派遣兩個教育代表團訪美🖖🏿,美方亦每年派一個教育考察團訪問我國🦺,訪問內容涉及兩國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以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2014年夏天的代表團為例🕍,代表團的成員為美國學校1—12年級一線老師,在華活動5周,包括參觀、聽講座,到訪北京、西安🍈、重慶😊、上海和香港🕺🏼,重點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 

  激動人心的“十萬強” 

  觀察近年來中美教育交流,可以發現各種創新措施🛫、服務正在成為教育交流蓬勃發展的有利保障。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中國不少城市陸續開設國際高中⛹🏿‍♀️。一些知名公立學校還利用特有資源創辦國際部🤸🏽‍♂️,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本土就可以接觸到較為國際化的教育資源。截至2014年,中國內地的國際高中、公立學校的國際部共計超過230所。國內高校與海外院校建立校際交流🧜🏽🐦‍🔥、進行合作辦學⚪️、召開國際會議👷🏽‍♂️、共享教材圖書等,更是早已為眾人熟知。有趣的是,海外院校在吸引中國學生的同時,也開始將教育資源向中國大陸擴散🧑🏼‍🦲。根據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的“跨境教育研究小組”統計,海外院校在中國大陸建立海外分校的院校已有28所📝,其中美國就占據11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紐約大學等都在中國大陸設立了專門的校區,面向全球招生。 

  此外👞🚣🏻,還有一些措施引人註目。以“十萬強”計劃和“十萬強”基金會為例,利用基金會的途徑推動政府“十萬強”計劃,比官方機構更加務實、靈活。基金會可在更廣泛的領域開展募捐活動,比政府出面更有效,也更容易贏得非營利性組織的信任👨‍🦽。“十萬強”基金會10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是2012年由美國福特基金會出資。此後,美國知名華裔企業家方李邦琴也捐贈100萬美元,幫助基金會運作🏄🏿‍♀️。除了用於基金會本身運作🪥🚨,企業捐款還會支持“十萬強”計劃中的具體項目。其中,既有像卡特彼勒公司、花旗銀行等直接捐助大學生留學中國項目👨🏿,也有像微軟公司、摩托羅拉公司等資助美國公立學校高中生前往中國的助學項目🤦🏿‍♂️,還有環識國際(WorldStrides)與“十萬強”基金會聯手在中國舉辦中美學生高峰會等等。中國萬向集團下屬的萬向美國公司,也對內布拉斯加州⛹🏿‍♀️、密歇根和芝加哥等地大學的赴華項目進行了資助🏋🏿,以幫助美國學生到中國留學。 

  2014年12月,中美兩國政府開始實施的為對方留學人員延長簽證有效期的舉措,也是兩國教育交流的利好因素。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的高級顧問布魯曼索爾表示,此舉必將進一步促進兩國青年學子的交流👍🏽。他說,“我認為這會讓更多的學生有信心申請美國學校💂🏽,因為他們知道假期裏回國休假後返回美國繼續學業時再也不用擔心簽證的問題👨🏼‍🦲,這同樣適用於去中國讀書的美國學生”🧑‍💼。 

  中美兩國間廣泛和深入的教育交流與合作無疑有助於雙方彼此間的全面了解與理解🎹。隨著中美關系的發展✬,中美教育合作與交流必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教育交流事關國家利益

  中國越來越多的學生或公派或自費赴美留學⚂,從早先的攻讀本科、研究生已經開始向下延伸,不少家庭將孩子送到美國接受基礎教育🐠。美國國際教育協會自2000年開始每年都會發布一份國際教育《開放門戶》報告。根據2014年12月17日該協會最新報告顯示,目前在美的中國留學生人數超過27.4萬人,全球占留美學生總數的31%,是15年前的5倍。 

  同時,美國來華就讀的學生也越來越多☀️。《開放門戶》2014年報告顯示👩🏻‍🎨,美國學生去國外學習的人數也較15年前翻了一番🥷🏿,接近29萬人👩🏽‍🦳。中國已經成為繼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法國之後的第五大海外學習目的地🤹🏼‍♂️。美國國際教育協會高級研究員法盧基亞認為🦴,大量中國學生的到來讓美國學生更多地接觸到中國,激發了他們去中國親身體驗的熱情,同時,中美之間日益增長的文化與經貿關系是美國學生選擇去中國留學的一個主要原因👨🏿‍🔧。“當然美國學生都知道中國代表著經濟上的未來✈️,所以很多學生希望學習中國,體驗中國文化📭,為將來從事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做好準備”🧑🏻‍💻。 

  近幾年來🙆🏽,為推動美國學生了解中國😰,美國政府做足了功課🙀。總統奧巴馬2009年首次訪華期間就宣布“十萬強”計劃🧑🏻‍🎄,即美國政府計劃用4年時間將留華學習人數提高到10萬人。當時,根據《門戶開放》數據顯示,從美國務卿希拉裏2010年5月在北京宣布正式啟動“十萬強計劃”到2011年底🚴🏿🪓,前往中國的美國留學生為1.46萬人📀,同比增長將近4.9%。可是2011年至2012年,雖然美國留學生赴華人數提高到1.49萬人,但增長率卻下降到2%。而要實現奧巴馬承諾的4年達到10萬人的計劃,美國每年來華學生人數不能低於2.5萬名。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國國務院於2013年1月24日成立基金會🏊,作為落實“十萬強”計劃的撒手鐧。基金會通過募集來自企業🏃🏻‍♂️、民間機構和慈善家的資金🤴🏽🍉,為美國學生學習漢語以及前往中國學習提供支持。到2014年7月10日第五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全體會議召開時,“十萬強”基金會宣布,超過10萬名美國學生在2010年—2014年間跨過太平洋來到中國學習。 

  其實🚈,伴隨著中國的崛起♠️,一些美國學者開始從戰略高度看待教育交流🏋🏼‍♀️。美國著名智庫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基辛格中美關系研究所所長戴博表示,鑒於中美關系的重要性,培養一批在不同行業🥵、能夠說中文並且理解中國文化的美國人,事關“美國國家利益”🎸。他說🦽🏃‍➡️:“除非我們能夠以中國的方式了解中國,否則我們無法清楚、有效👨‍🎤、充分地對中國做出回應”。由此可見,美國政府下大力氣推動,實為對美國青年一代的戰略投資。正如希拉裏所說🛄👨🏽‍⚖️,“十萬強”基金會是美國推出的永久性的🦮、獨立的非營利性組織🎧,不僅專註於2014年底之前的10萬美國學生留學中國的目標,而且還將繼續加強中美學生在未來的教育交流💷。顯然🧑🏿‍🍳,美國政府期望“十萬強”計劃為美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級人才👺🧓🏼。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一直積極推動兩國教育交流與合作。今年在華盛頓🕺🏽,中方宣布啟動“百千萬計劃”👍🏼,未來5年邀請100名美國青年領袖訪華遊學;促成雙方各1000名優秀大學生到對方一流高校研學🚵🏿‍♂️📏;每年公派1萬人赴美學習研修。除此之外,還繼續實施中方“公派萬名學生赴美攻讀博士學位”項目🙇🏼。(新聞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5-08-03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