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剛剛結束的高考討論中,作文題似乎成了大家關註的焦點。那麽🚄,美國的“高考”作文是什麽樣?作文題目有哪些特點👰🏽♂️?今天👨🏿🦱,我們就從美國“高考”——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AT)的作文談起。
作為美國大學招生中的學術創新短作文,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的作文長期堅守“學術英語教育”的理念,其考試題型結構是🐴🥣,前半部分是提示(Prompt)😸,介紹話題、背景🤙🏻、多元觀點🤽🏼♂️;後半部分是任務(Assignment),說明寫作的文體及其具體要求。前者卷卷出新、篇篇有變🏄,後者相對固定。
既學術又開放的評論體
美國高考作文的結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提出基本觀點、論證觀點🦸🏼♂️、得出結論👨✈️👩🏻💼,是以闡述觀點為主,輔以事實材料的學術性😈、思想性評論體🧧。
美國高考作文的目的就是釋放考生的思想和心智💲,主觀特色鮮明🧒,個人化傾向強烈。雖然作文兼容中國語境中的散文🧝🏿♀️、小品文👱、隨筆等文體中的其他表達方法,但獨立的論與評毫無疑問是其靈魂,也是其語言表達的主要方法特征。
另外,美國高考作文的任務規定學生用推理或自己閱讀🤷🏼、學習、經歷和觀察到的實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因此,這樣的要求決定了該作文是展示作者自己思想智慧的思辨性文體🙇🏿♂️。換言之☂️,美國高考作文賦予了考生思維的主觀性、個性化和多元性🪗,以及學理合法性。
作為評論體,美國高考作文的特征是要求考生不僅對個人的精神旅程作縱深回溯,而且更要向自我的內心世界做出深度掘進,而其作文命題的思維容量就鮮明體現了這種價值引導🧚🏼♀️。
就表達形態而言,美國高考作文的命題不是一個包含肯定或否定的陳述句(通常不用確切指向的陳述句),更不是我們所習慣的某種不能“逆向證偽”、只能“正向證實”的單一向度的確鑿命題🏒;恰恰相反,它們是一種深含待解問題🧁、價值指向多元的“疑問句”——所提供的是寬泛的問題域,而不是對問題本身的精確結論或導向☠️。
因此,美國高考作文的命題不會導致考生的思維僅停留在對一般客觀事物的表淺印象上或標準共識上⇨。即使背熟了預製的作文模板👨🌾,也無法直接簡單“套入”其中。這種由“疑問句”所承載的“問題意識”,正是美國高考作文文體所標舉和引導的顯性思維特征,即指向不確定🛄、無疆界的“思維宇宙”,推崇超越性的思想力。
話題釋放考生思想力
作文之所以能夠充分釋放考生的思想力,是由其文體結構的特征所致,更是由其話題材料所蘊含的多元指向所決定的。確切地說,兩者共同決定了作文的開放性。
提示中的話題材料架構了不確定的思維空間。話題往往提供一則或是概括的事實🧑🏫、或是具體的現象、或是意味深長的名言☠️、或是歷史的趨向等🌗,而共同點唯有一個:蘊含著多元選擇的可能。至於考生如何判斷與評說,取決於自身的人生閱歷、思想傾向和文化修養。美國高考作文最顯著、最鮮明、最具有標誌性的就是話題提示對思維取向的“不提示”,既包含著種種可能但又要進行充分的論證𓀎。
例如👓,一篇作文的提示是👃,現代社會的人們將從日益豐富的有效選擇中獲益,這個觀點似乎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舉個例子🦐,如果消費者可以選擇幾百種早餐麥片或者各種款式的手機,他們應該可以找到最適合他們的一種商品。但是,有了這麽多的選擇,人們永遠也不能確定他們是否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他們為每一個選擇而苦惱👏。
這個提示是對現代多元社會深蘊悖繆性的最恰當描述🐩。多元選擇賦予了人們選擇的豐富性,同時又給自由選擇的主體增加了永遠也不能確定的困惑性。因此🤜,它的意蘊已經超越了對商品市場的抉擇:它簡直是對智慧人類生存困境的富有洞察力的深刻寫照。面對這樣富有哲理的提示,來自不同生活和教育背景的考生能夠做出一致的選擇嗎?面對這樣充滿深度思想探險與風險的提示,考生能不釋放出思想的活力和表達的個性嗎❤️🔥?
其實✨,美國高考作文的提示部分,是通過給予話題材料的形式而為考生構建一個無束縛、無限製的平臺,以引發思維之自由操練、表達之縱橫揮灑。
看重考生觀點與思維
任務的開放性設計將考生導向理性的自由思維境界🐛😬。每篇作文的寫作都有共同一致的具體要求🐌,對每位考生寫作的文體、方法和觀點等做出充滿開放性的指引🏃♀️➡️。例如,一個作文題的任務是,計劃和撰寫一篇能夠表達你自己觀點的文章⭕️。用推理和來自你閱讀🫲🏿、學習、經歷或觀察的實例來支撐你的態度及觀點。
這種任務的設計要求在每篇作文的寫作模式基本一致。顯然,高考作文寫作與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的總體要求吻合,是一種典型的創新性學術訓練。既然作文文體性質屬於評論,整個寫作就是一個邏輯的論證過程📧。它要求考生形成自足、自享的邏輯體系,能夠有力地支撐起自己獨立的思想觀點,而並不要求“你”的觀點是否符合主流♢、權威或書本的意見♧。
這裏的亮點就是凸顯出作為一個獨特的寫作主體所應持有的“自己”的觀點🚓。曾經有論者認為🤸🏿♀️,美國高考作文的寫作難度低於中國高考作文。理由是前者沒有一個規範的評價標準,允許考生自主發揮和個性表達⏺;而後者有眾所周知的基本規範和共性要求。其實不然,作文要求考生在自由、寬松、多元的精神空間裏盡情展示自己的思想風采🧓🏽,當然不是思想碎片的無機堆砌或一地雞毛式的文字鋪陳👯♂️,而是嚴謹、縝密、周詳的思維演繹,從而表現出考生個人卓越的思維才能。
評論之難在於有“己見”。從這層意義上說,作文的任務是要求考生敢於並善於作“思想探險”,而不是在平庸的同質思維中恪守技術規範。美國高考作文的命題指向就是為考生搭建一個開放的思維平臺,使其充分地展示語言智慧和思維魅力。(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