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最近,電視劇《虎媽貓爸》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而劇中展現出的當下教育熱點話題—— “隔代疼”“虎媽教育”等,更是直接戳中 “痛點”⏬,引發許多家長的共鳴和思考🙎🏿♀️🧜🏽♀️。記者調查發現,受現實條件製約🐔🌪,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等上一輩帶,已經成了很多家庭的教育模式👩👦👦。
祖輩照顧固然讓年輕的爸媽們身上的擔子輕了不少🧑🏻🦲,但隨之產生的問題和矛盾也越來越多🤽🏿♂️,隔代溺愛的問題讓不少家長頭疼不已,與此同時🚹,一些父母也在擔心隔代親沖淡了他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那麽,國外的爸媽們如何帶孩子🍋🟩?是否也需要上一代人施以援手🤹🏿♀️?在日本,很多女性在結婚生子之後都會辭職在家✍🏽,專心相夫教子🏮,長輩插手不多,但是即使如此,兩代人在如何帶孩子的問題上還是會有矛盾。《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
黃學清🧭:在日本,孩子主要由父母撫養,很多孩子的媽媽都在孩子滿三歲可以上幼兒園以前長期休假或辭去工作專心養育孩子🧖🏼,把孩子交給祖父母帶的情況是比較少的。根據調查顯示✍🏿,媽媽沒有工作和有工作的情況下,孩子和祖父母每個月相處的時間中🌤,只有幾個小時的分別占了47%和43%🧙🏽♂️。沒有請求過老人協助的都是占31%。日本的家庭觀念是孩子要由父母來撫養🧑🏻⚖️,而且老人有他們自己的樂趣👏🏽,做子女的不願意打擾老人們的生活🙁。所以就是再艱難☮️,也很少有把孩子交給上一輩帶的情況。但是即使這樣,也會出現由於教育方式不同而發生沖突。比如一位媽媽就抱怨說🆘👼🏻,在快吃飯前,孩子就是再餓也不會給他吃零食充饑,但是如果遇到祖父母在😼,他們就會給孩子吃零食。對這類問題,日本的教育專家主張不必太在意。他們認為孩子需要一個逃避的地方👭🏼,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家長的統一性。但是如果所有的都統一,孩子也會感到壓抑。另外孩子還可以從老人身上學到寵愛別人的方式,根據不同對象,改變對應方法等在社會生活中需要的技能🚵。而在日本的中國家庭,很多沿用的是中國的習慣,從孩子出生,四位老人就會輪流帶孩子🧜🏽♂️。
而在韓國,曾經一度也和中國一樣,老人對帶孩子的事大包大攬、義不容辭。不過🦸🏻♀️,《全球華語廣播網》韓國觀察員南黎明發現:這些年,這種情況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南黎明:一個原因是因為祖父母愛孫兒心切🔱,所以自願幫忙,尤其是爺爺奶奶,他們認為是自家的苗,理所當然應該由自己來承擔這個責任🦟。另外一個原因還因為不少的韓國老人🦸🏻♀️,在退休之後沒有固定的收入,養老製度也沒那麽保障,所以他們以帶孩子的付出,從子女那裏獲得一些生活費。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給兒女打工了。但是鑒於他們對孫兒的愛,會讓子女放心。所以對於子女來說,父母是最好的一個打工人選了。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韓國老一輩人他們不願意再帶孩子了,我的一個朋友🥁,她的母親在她還沒有生下孩子的時候,就對她說不要指望父母給你孩子🫵,孩子是你們的,你們自己解決🛂。原因是很多老一代人覺得自己這一生已經辛苦了這一輩了,好容易兒女長大了,老伴兒退休了,該享受一下自己的生活了,所以他們就天南海北的去旅遊,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而為了讓孩子能早日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韓國的年輕父母現在也不願意把孩子完全托付給老一輩,當然,經濟條件的改善也是原因之一🚶🏻♂️。
南黎明:比如說住在離老人的家比較近的地方🌄,白天上班的時候把孩子送到老人家🚨,晚上再接回來自己帶👩🏻。就是為了防止孩子長期跟著老人🏋🏽,在接受現代式的教育方面落後於別的孩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在韓國之所以這種帶孩子的方法會為一種可能,除了一部分年輕的母親生了孩子之後,便自願的辭職在家裏專心帶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之後再出去工作之外🛃,政府這些年還開了很多半天製或者鐘點製的崗位,以方便那些有孩子的年輕的媽媽們。同時隨著社會對能力要求的公正和透明🧅,一些在某一方面有才能的人,她們可以選擇做自由職業,在時間安排上就自由多了✊。
在澳大利亞😪,當地西方人很少讓爺爺奶奶帶孩子🙏,只是在節假日的時候共享天倫之樂🅰️。《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
胡方:通常👸🏼,只要超過六個星期大的小孩👨🏼🍼,澳大利亞的幼兒園就可以接納🧑🦼➡️。但是一般澳大利亞的父母會在孩子半歲到一歲的時候,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像我自己的小孩🚶♂️➡️,就是在十個月大的時候,被送到幼兒園的👮🏿♀️。一般在澳大利亞的父母,有了第二個或者第三個小孩之後,父母當中的一方會選擇全職在家帶小孩。同樣在這種情況下,也並不需要爺爺奶奶那一輩過多的幫助。雖然父母當中一方選擇在家全職帶小孩,會使家庭收入略有減少。但是畢竟政府的育兒津貼和事業津貼能夠彌補部分的不足,所以經濟壓力也並不會很大。畢竟在澳大利亞人眼裏,爺爺奶奶那一輩已經辛苦了一輩子,而到了老年時候👨🏽🏭,也會有自己的老年生活,比如說出去旅遊或者是和其他的一些老年人聚會,在家帶第三代並不是他們應該享有的老年生活。而且由於在澳大利亞,通常一對父母會生育好幾個後代,對於爺爺奶奶那一輩來說👸🏿,他們的第三代可能有七八個甚至十來個,如果只帶其中的一兩個會有厚此薄彼的情況📇,而如果全帶的話🪷,就可以開個幼兒園了,顯然是忙不過來的。
澳大利亞的孩子可以很早就上幼兒園,但是這些幼兒園並不是免費的🌷,這對於很多還沒站穩腳跟的新移民來說,顯然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因此,雖然身在澳洲,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大多沿用中國傳統的帶孩子方式。
胡方:很多澳大利亞的中國新移民會選擇把剛出生的小孩先送回國內😚,由爺爺奶奶帶到四五歲之後再把他送回澳大利亞上小學。也有一些人會選擇給父母辦理長期的赴澳大利亞的探親簽證,然後讓父母在澳大利亞的家中帶孩子🚮。實際上🔙,這兩種做法都有一定的弊端🖱,比如說把孩子放回國內一段時間,然後到四五歲的時候再過來的話📍,有一些孩子往往到了澳大利亞之後,會感覺生活上有一些脫節,要融入澳大利亞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父母到澳大利亞來看孩子,由於很多父母的英文並不是很過關🫴🏿🤜🏿,所以平時帶孩子只能窩在家裏邊或者最多只在自己的院子裏轉轉,不敢真正的走出家門,這樣的話對孩子的成長也有一定的弊端👩🏻💼。不過話又說回來,不管是把孩子送到中國還是讓父母到澳大利亞來看孩子,都是中國新移民的無奈之舉,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新聞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