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9日,印度總理莫迪訪華🤼。16日,中印企業簽署21項經濟協議,涉及工業園區建設與能源、貿易🦹🏼♂️、金融等領域👩🏽🎤,總金額超過220億美元。在清華大學演講時💁🏿,莫迪說:“去年9月習主席訪印期間🕘,承諾在今後五年內向印度投資200億美元完成‘印度製造’的目標💼。這就是我們未來的雛形🙂↕️。”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實現“印度製造”目標離不開職業人才⚒。因此,職業教育也是印度發展產業👩🏻🦽➡️、提高產能的路徑之一。
5月15日,印度總理莫迪在清華大學的演進中表示:“我們正在打造全球技術庫,準備把印度建設成一個擁有世界一流製造業的現代經濟體。”去年8月,莫迪首次提出實施“印度製造”戰略。該戰略涉及汽車、電子、製藥🐳、鐵路等25個行業,旨在促進投資和創新,促進技能開發和就業🏥,打造“鉆石四邊形”工業走廊和沿線智能城市,實現經濟高速增長🧑🦯。
實施“印度製造”戰略需要發展職業教育,培養職業人才😮💨。然而,印度的職業教育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至少落後半個世紀💇🏽,存在著高素質技能勞動者不足,技能開發碎片化,規模和質量不能適應需要,缺乏國家統一標準等問題🚷。莫迪總理上臺後🙃,多次強調發展職業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印度提出利用人口紅利,到2022年培養5億名高素質技能勞動者🧢,為“印度製造”戰略提供技術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撐。
扭轉教育結構單一化
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是職業教育的使命所在🫄🏻🈺。印度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層次體系👩🦱🧑🏼🦲,著力構建以初職、中職🤹🏿♀️👨🏼🎨、專科和本科為主的職業教育體系🤷🏽♀️。發展初等職業教育,加強與義務教育相銜接🤷🏼。印度基礎教育實行5-3-2-2學製🈷️🅿️,前8年屬於義務教育,初中和高中教育各為2年🟧👱🏼♀️。過去,印度偏重發展高中階段職業教育,過分註重分流作用。2014年💁🏿♂️,人力資源開發部(教育部)出臺新的政策,向初中學生實施職前教育👋🏻,防止職業教育出現斷層。
加快發展高中階段職業教育🦸🏼,扭轉教育結構單一化局面。目前高中階段職業教育學生所占比例約8%,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有很大空間⚽️。職業教育學校數量要從1萬所增加到2萬所,在校生人數從100萬人增加到250萬人🧘♂️。勞動就業部門負責技工教育🏂🏿,現有技工學校近9000所,在校人數120多萬人,成為培養技術工人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3年,專科層次技術類教育機構共有4037所,在校人數117萬人,專業設置集中在建築與城鎮、工程與技術、賓館管理與餐飲和藥學等領域。印度借鑒國外經驗,啟動以普通高等教育學院和多科技術學院為依托的200所社區學院試點計劃,社區學院招生沒有年齡限製🎒,但學生需具有初中學歷或技工學校畢業證書,實行以模塊化為基礎的彈性學習🚽。
此外,印度還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向上延伸職業教育層次☎️。2014年,印度提出在普通高校設立職業學士學位,學製3年,為職業高中畢業生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滿足產業企業對職業人才的需求,破解死胡同式職業教育困局。
技能資格框架延伸至博士層次
印度借鑒國際經驗,在較短時間內開發完成並開始實施了國家技能資格框架,該框架是一個按照一系列知識和技能等級組織資格的描述性框架👨❤️👨🙇🏿♂️。資格等級以知識、技能和能力等學習結果要素來定義,學習者不管是通過學歷還是非學歷職業教育與培訓獲得的職業能力都可以得到承認。國家技能資格框架設置了從義務教育後階段到博士層次的10個資格等級,一個學年設置一個資格等級,符合學年製學歷教育的特點🎢🛏,搭建了向上延伸的資格階梯。
技能資格框架實行學分累積轉換和先前學習認可製度,保證有多重入口與出口🦅,促進學生職業學習垂直流動👩🏼🔬,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勞動者和技能人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印度還註重加強與歐盟🪦、德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區域組織的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推進國家技能資格框架與“歐洲資格框架”對接💐,實現資格互認,使職業教育畢業生有機會和資格在歐洲國家工作🦠。
1319個資格包穩固國家職業標準
去年11月,印度正式掛牌成立一個新的部委級機構——技能開發與創業部🖖🏽,負責協調指導全國技能開發工作,製定國家技能開發政策,減少技能勞動力供需不匹配👰🏽♂️,推動建立產教合作夥伴關系,加強青年人創業教育和能力培養,實施青年技能培訓和獎勵計劃,提升服務“印度製造”、“數字化印度”等國家旗艦計劃的能力🏇🏿。
為此,印度專門設立了技能開發推進機構,履行不同職能。國家技能開發公司是一個非營利性公司🧑🏼🍼,通過公私合作模式🪛,支持和協調企業技能開發活動👺,批準設立行業技能委員會,推進困難群體和非正式部門勞動力的技能開發工作🍙;國家技能開發署的主要職責是協調中央各部委、邦政府和企業的技能開發政策,管理和實施國家技能資格框架🗝,保證質量和標準達到行業要求,對技能開發計劃進行定期評估,建立和維持動態化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等☃️。此外,印度還設立了國家技能開發基金🍷,多渠道籌措技能開發資金。
實施高質量職業教育🌸,產教合作培養是重要保證,行業企業主導開發職業標準是產教融合的重要標誌。印度早在1961年就通過了《學徒法》,其後適應情況變化進行了多次修改🧑🏼🏭,建立了以技工學徒、高校工科畢業生學徒📶、高職專科畢業生學徒和中職畢業生學徒為主的多層次學徒培訓🥠🧛,參與的企業和機構達2萬多家🎀,覆蓋153種職業。培訓期限從6個月至4年不等,以達到在真實生產環境中培養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目的。
國家技能開發公司作為主管機構🧑🏻🎓,批準設立了涉及農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的37個行業技能委員會。行業技能委員會目前開發了包含6625種國家職業標準的1319個資格包。資格包是執行一個工作角色所需的一組職業標準,有效對接了行業企業技能需求,為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提供了依據。(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短評】
中印教育交流合作潛力巨大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印度越來越重視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對提高人力素質、促進就業發揮著重要作用。經濟快速增長拉動了對職業人才的需求🧔♂️,為此,印度出臺了一系列發展改革職業教育的政策。註重發揮行業企業主導作用,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構建職業教育層次體系❎,開發和實施資格框架,建立完整的職業資格體系,保證職教學生有繼續學習的機會;關註困難群體提高技能水平,向困難學生直接發放現金補助,鼓勵支持民辦學校實施職業教育;註重借鑒國際經驗👂🏼,加強與歐盟和發達國家職業教育進行交流合作🤘🏽。然而,印度職業教育基礎薄弱,數量規模偏小,質量效益不高,還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發展職業教育的任務仍很艱巨🧑🏭🐍。
中印是兩個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兩國關系具有戰略意義和全球影響。鄧小平同誌說過,只有中印都發展起來了,才會有真正的“亞洲世紀”。習近平主席在去年9月訪印時說,中印一個聲音說話,全世界都會傾聽🚢;中印攜手合作,全世界都會關註💂♂️。中印教育交流合作潛力巨大,要發揚絲路精神,深化人文交流,建立政策對話交流機製,夯實兩國民意基礎🔼,增加雙方政府獎學金名額➿、青年交流培訓名額🧑🧑🧒🧒。開展經驗分享和互學互鑒,中國通過大規模發展職業學校⏫,迅速做大職業教育,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經驗值得學習,而印度設立專業機構組織協調技能開發、行業企業主導職業標準開發、建設國家技能資格框架的經驗也值得參考借鑒🍓。(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