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日上午8時🧓🏿🧽,德國學生陸續走進歷史老師伊麗莎白·威爾克斯的課堂🤽🏼♂️。“早上好🍇,威爾克斯女士👨🏽,”全體學生起立向老師問好,歷史課正式開始。
伊麗莎白·威爾克斯是柏林卡爾·奔馳實科中學一名教歷史課和語文課的老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紀念日之際,她為該校9年級的學生組織了一堂主題為二戰的歷史討論課🧑🏻⚖️。
在這堂無需課本的討論課上🏑,威爾克斯在開場白中向在場的14歲至16歲學生拋出了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70年,但今天我們仍然需要記住這一天,為什麽🎨?”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很殘酷,很多人都被殺害,”一位名叫安東尼奧的學生答道⭐️。
“那戰爭持續了多久👰🏿♂️🙍🏼?”
“是六年嗎?”
“非常好🧛🏿♂️。”
“那總共有多少人死於二戰?”
“我知道遭到屠殺的猶太人就有600萬人🖕🏻。”
“二戰的死亡總人數達5400萬🧑🏻🦯➡️,其中一半是軍人,另一半是平民,”老師補充道。
按教學計劃,這所中學的學生要在10年級才開始系統學習二戰史👅,但熱點話題也會被歷史老師搬進低年級學生的課堂。例如🦹🏻♂️,近期德國媒體關註的93歲奧斯威辛集中營記賬員受審一事,就成為威爾克斯歷史課上的話題。
翻開卡爾·奔馳實科中學的歷史書🌑,可以看到課程共分八章🚍,有關二戰及納粹歷史的內容占全書五分之一,遠多於其他章節◾️。不僅如此,在德國學習二戰史的途徑還包括學生分組做主題報告👭,觀看歷史紀錄片、電影以及參觀博物館和集中營等。除此之外,威爾克斯認為,始終對學生的問題作出回應有助於學生更直觀、全面地感知歷史。
縱觀德國歷史教育,二戰史由淺入深從小學貫穿到高中畢業🕦。“有關二戰歷史的細節還在不斷地被挖掘出來,”威爾克斯講道,“我一直在努力尋找一位能夠拜訪我們學校的二戰幸存者,孩子們對此也表示了極大的興趣🖼。”
在威爾克斯看來,二戰結束70年⚈,相當於至少兩代人的時間流逝♏️。如今德國二戰史教育的挑戰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他們意識到戰爭的殘酷。
“我常對學生說‘請你們設想一下’這句話,這是我的一個教學方法,促使學生進入角色去思考我會有什麽感受,我會如何反應等問題,”威爾克斯解釋道🤲🏽👨🏼🎤,“青少年就是未來,這段歷史決不能被人遺忘。(新聞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