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曾說過🧙🏼♂️🧑🏻🎨:“文化價值觀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國家的成功不光靠政府的能力,還要靠人民的良好品質。”
對於新加坡的教育發展👇,李光耀投入了畢生的精力,而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公民道德與品格的培養。
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中,新加坡學生在數學、閱讀與科學三項中均名列前茅;在國際教育評價研究和評測(TIMSS)中🐢,新加坡學生也表現優異;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列亞洲大學首位🐜🤣。
然而,新加坡教育的精髓不僅如此,它更加註重基本價值觀的培養,更加註重品格和公民素質的教育。
道德培養——以品格與公民教育為核心
李光耀曾說:“如果我們不能讓孩子清楚認識基本的價值觀,知道什麽是對是錯,是好是壞,是應該做還是不應該做,我們就會受到處罰🛳,將無法把孩子培養成人。”因此,品格與公民教育一向是新加坡教育體系的核心🕉。
在新加坡,品格與公民教育以學生為本😵💫,以價值為導向,並註重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習情境♙,通過與他人日常互動的經歷🥫🤮,引發學生思考,從中領悟道理🤵🏽,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014年🕥,新加坡教育部頒布了新的《小學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標準》,提出品格與公民教育是21世紀技能框架和學生學習成果的核心🧑🏻🚀,強調核心價值觀、社交與情緒管理技能、公民意識、環球意識與跨文化溝通技能的相互聯系。
其中🏜,核心價值觀包括尊重、責任感、堅毅不屈、正直、關愛與和諧;社交與情緒管理技能包括自我意識🚵🏿♀️、自我管理𓀂🔹、社會意識💇🏽♂️、關系管理和負責任的決定;公民意識👨🏽🍼、環球意識與跨文化溝通技能包括國民與文化認同感🧓、對社會文化的敏感度與認知等👩🏻🦽。
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結構分為四個部分🧛🏿♂️: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級任老師輔導課、品格與公民教育校本課程以及品格與公民教育指導單元。
該課程培養學生獲得自我意識🐮,並運用自我管理技能達到個人身心健康和平衡;為人正直,並以道德倫理為依據做出負責任的決定;獲得社會意識👩🦯,並運用人際溝通技巧建立和維持相互尊重的良好關系;展現堅毅不屈的精神👯♀️,並有能力把挑戰化為機遇;以身為新加坡人而自豪,對國家充滿歸屬感🧑🏽🦳🧅,並致力於國家的建設;珍惜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社會𓀘,並促進社會凝聚力與和諧;關懷他人🪗,並為社區和國家的繁榮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成為一名有見識和負責任的公民,針對社區🧑🏼🦰、國家和全球性課題進行反思並做出回應🔍。
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能力差異分流
新加坡的中小學教育分流製度由來已久。1978年,時任總理李光耀任命了一個教育小組,研究新加坡的教育改革問題🙋🏿♀️。次年,教育小組提交報告💇♂️,認為新加坡學生輟學率高🧘🏿♂️、畢業率低👭🏻,造成教育資源嚴重浪費,並提出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進行中小學教育分流的政策🍜。之後,這一政策被政府采納,成為新加坡的教育製度▶️。
1979年的教育分流包括“小三分流”和“中學分流”🖐。其中,“小三分流”是指小學三年級末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從四年級開始進行普通雙語課程班、延長雙語課程班和單語課程班的分流;而“中學分流”即根據小學畢業考試成績🚵🏽♂️,將學生的中學課程進行特選課程班🔈、快捷課程班和普通課程班的分流。
1991年,新加坡把“小三分流”改為“小四分流”,即在小學四年級末才進行分流,同時統一了小學受教育年限,把小學教育階段分為學前準備階段(一年)、基礎階段(一至四年級)和定向階段(五至六年級)。
進入21世紀,新加坡對小學教育分流又進行了兩次改革。第一次是 2004年合並“小四分流”,即合並小四分流後的英語、母語同為第一語言的EM1課程和英語為第一語言👨🏼🌾、母語為第二語言的EM2課程🤹🏼♂️,而保留英語為第一語言、母語為口語的EM3課程;第二次改革是2008年以科目分班取代“小四分流”🧖🏼♀️,即把小學五至六年級的課程分為普通水平和基礎水平的兩種科目😦。
新加坡的教育分流製度盡管備受爭議,但是這一製度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長處和弱項來選擇不同難度的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發展,做到了因材施教,節省了教育資源,降低了教育成本,在新加坡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天才教育——拔尖人才的早期培養
1984年,新加坡啟動了“天才教育計劃”𓀚,選拔智力超群的兒童🧳,加強拔尖人才的早期培養👋🏿。
新加坡教育部每年組織小學三年級學生參加全國性的英語、數學和綜合能力測試,從中選拔出1%的學生作為“天才教育計劃”的入選者。對於那些確有超常特質🧑🏽⚕️,而未能通過全國考試的學生,新加坡教育部還組織專門的測試來選拔。
新加坡的天才教育采取充實的課程教學模式,在完成普通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從內容、過程🍮、成果和學習環境四個方面再進行擴充和深化🏥,使教學在廣度和深度上大大加強。各科的教學大綱和教材,由教育部組織專家編寫😛。在課程之外,還有實踐活動、個性化研究項目、特殊項目、科研計劃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天才教育的授課教師也經過了嚴格的選拔,不僅教學水平高🗼、專業能力強📛,而且還需熱心於天才教育,懂得天才學生的情感發展和個性需求🏏。教師在入職後還須經過嚴格的培訓,並定期參加各種教師培訓班、教學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以保證“天才教育計劃”教師的質量。
新加坡的天才教育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領導能力等🧘🏿,還註重學生的道德和情感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有道德🔟、心理健全和對社會有用的人🧑🦱,為新加坡國家發展輸送了一大批精英人才。(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