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海外瞭望
  

中高職銜接,國外哪些經驗值得借鑒


 實現中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效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核心問題⛔,而銜接模式的確立又是當中的關鍵問題🪴🧏‍♂️。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中以課程銜接為主要銜接模式,其良好的製度環境、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以及有效的政策支持,為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提供了啟示👩🏿‍⚕️。

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一直在不斷探索銜接模式🏋🏽💁‍♂️,我們不妨考察一下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4個國家實現中高銜接的模式與特征,為我國提供一些可以借鑒的經驗與啟示。

多樣的中高職銜接模式

對口入學模式。此銜接模式的代表國家是日本,實質是通過在高等專門學校實施五年一貫製來實現中高職銜接🔆📷,是一種典型的以學製為中心的銜接模式。在這種銜接模式中💇🏼,學生在高等專門學校學習的五年時間裏,前三年主要集中完成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後兩年完成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在課程設置時遵循的首要原則是邏輯體系🆔,同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高等專門學校的生源除了初中畢業生外💲,還有職業高中的優秀畢業生和具有一定職業技能及實踐經驗的社會人士,通常采取推薦入學、考試選拔等多種方式給他們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

單元銜接模式。此銜接模式的代表國家是英國,實質是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銜接。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被分成數以千計的教學單元🎎,相鄰的兩個教學單元聯系比較緊密,保證了課程的邏輯順序🫅🏽。這些教學單元的設計基於統一的培養標準,由此避免了課程重復及斷檔現象,不僅實現了學生學習的連貫性,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課程或大綱直接銜接模式。美國是以這種模式來實現銜接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對中等職業教育課程的改革,來實現其與高中後技術課程的銜接🫕。這種模式在《卡爾帕金斯職業和應用技術法案》中有明確規定:“聯邦和各州政府用於職業教育的財政撥款主要任務🤽🏻‍♂️⏰,一是把高中職業課程(2)改為高中後技術教育的準備課程,二是實施中高職課程銜接,即‘2+2’課程💣。”另外,美國還鼓勵社區學院與高中進行合作😣,共同製定銜接方案並進行實用技術課程的研發🌰。

“培訓包”模式💂🏿。澳大利亞通過“培訓包”模式來完成銜接,“培訓包”已經成為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代名詞。“培訓包”是“一套國家認可的,用以認定和評價技能的職業標準和資格的體系,它是國家承認的培訓、認定和評估技能要素的總和。”“培訓包”由澳大利亞國家行業咨詢委員會研發,分為不同的層級🍥,與資格框架相對應,每個層級的內容與相鄰層級間都相互聯系🧝🏻。“培訓包”的開發與使用促進了中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和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標準化🧑🏽‍✈️★。

四國中高職銜接的共同特征

良好的製度環境。上述幾個國家在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中🧖🏽‍♂️,良好的製度環境為其提供了相應的製度保障🧍🏻。以英國為例🪡,20世紀90年代英國建立了國家資格證書體系🙅🏼,為英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尤其是中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個體系中涵蓋了A級證書製度🧜🏽、國家職業資格製度👨‍🚒、普通國家職業資格製度在內的三種製度,同時對職業教育資格和普通文憑等同問題進行了嚴格規範👨🏽‍🍳🦍,減輕了人們以往只重視學歷教育的現象。

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美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得益於該國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從1862年頒布的美國歷史上第一部關於職業教育的法案《莫雷爾法案》開始,相繼頒布並實施了多部有關職業教育的法案。每當有問題出現或者對職業教育進行改革時🧑🏿‍🚒,就會出臺相應的法案對其提出明確🧘🏽、細致的規定及要求,這些法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為美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合法性保障🙆🏼‍♀️。

有效的政策支持👏🏻。以日本為例,日本職業高中校長聯合會在1999年曾開展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同從普通高中升入大學的學生相比較,來自職業高中的畢業生和綜合科的畢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習積極性更高。由此日本文部省做出了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決定🧑‍🔬,規定高等學校在招生時👩🏻‍🦼,要擴大職業高中畢業生和綜合科畢業生的生源比例,給那些優秀的學生更多進入高等學校的機會。這個決定為日本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

對我國中高職銜接的反思與啟示

首先🫸🏽🔐,要重視中高等職業教育的內容銜接。我國比較註重學歷的銜接🤚🏽,而上述4國則比較重視學習內容的銜接🚯。學歷銜接是一種形式上的銜接⛔️,而學習內容的銜接才是內涵式銜接。

其次,要建立健全高等職業院校自主招生製度。高等職業院校招生時🍝,可以由學校自行組織招生入學考試,給予學校在招生標準、招生程序👨🏿‍🦲👨‍🦱、錄取程序等方面足夠的自主權。這樣既可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也有益於學校的內涵發展,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

再其次🕵🏿‍♂️,要製定適宜的課程銜接體系。無論是單元模式🤾‍♂️、課程大綱模式,還是“培訓包”模式,都是以課程作為銜接的內核。我國的課程銜接🦵,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和區域特色🏂🏿,卻沒有形成適宜的課程銜接體系→,通常是建立合作關系的中高等職業院校共同研發課程。不同學校同一專業在進行中高職銜接時🧾,課程體系是不同的💂‍♀️,甚至存在很大差異。

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5-01-06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