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文教新聞
  

農民工“第二代”的義務教育之困惑


——來自貴陽進城農民工子女教育的調查



    目前🤛,貴陽已有50萬進城農民工。這支“勞動大軍”在建築、采掘🤜🏿🅾️、製造、餐飲等臟🤽🏼‍♀️👩🏼‍🍼、累、苦的勞動行業,為近年來貴陽的城市建設、經濟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這些為貴陽城市建設立下汗馬功勞的“勞動大軍”,卻由於戶籍限製、經濟拮據等各種因素,其子女不能公平地享受義務教育這一公共產品🤏🏼。
    貴陽進城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困難的根源何在👨🏻‍💼?如何讓進城農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方面享受到“市民待遇”?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五萬“流動兒童” 遊離公辦學校門外

    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已成為我市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貴陽有11.5萬隨父母進城的“流動兒童”。這些需要在我市就讀中小學的農民工子女占全市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20.6%。其中,聚集在貴陽三城區(雲巖區🔼、南明區🧚‍♂️🙍🏼、小河區)的農民工子女約有7.8萬人🦫。
    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貴陽三城區現有公辦學校接納農民工子女就讀的能力已相當飽和,最多只能再接納3000名農民工子女入學。由於貴陽義務教育的發展規劃相對滯後,我市大多數公辦學校都分布在市中心,在城郊結合部特別是農民工聚集的區域👩🏻‍🍼🙆🏿,公辦學校屈指可數。盡管我市先後明確了42所中小學接納農民工子女入學,但由於受校舍面積🧑🏻‍💼、師資力量😨👆🏽、教學經費等因素的限製,有機會到公辦學校讀書的農民工子女僅占總數的30%,約5萬“流動兒童”遊離在公辦學校的門外🕵🏽,享受不到免費義務教育。
   
    民辦學校處境堪憂

    據了解,目前我市民辦學校已發展到118家,解決了5.5萬農民工子女的入學問題,然而絕大多數民辦學校的教學質量令人擔憂。
    記者隨市政協委員調研采訪時了解到👩🏻‍🏭,貴陽多數民辦學校的硬件設施極其簡陋,存在諸多的安全隱患。民辦學校的校舍基本上都是租用廢棄的廠房、倉庫或租用當地農民自建的居民房,學生活動空間極其有限🔴,有些學校的學生只能在樓頂進行課外活動,有些甚至連活動場地都沒有🤖。同時,課桌椅破舊殘缺、照明昏暗、實驗儀器短缺成為民辦學校的普遍特征。
    資金匱乏製約著民辦學校硬件設施的改善👩‍💻👨🏿‍⚕️。小河區三元小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民辦學校主要靠收取學費維持生存。按照相關政策,小學每生每學期只能收取200元至300元學費,中學400元至500元學費,有些學校甚至連學費都收不齊👩🏿‍🦳。學校有限的收入扣除房租👨🏻‍🦽、工資等必要的行政開支👰🏿‍♂️,加上辦學者合理的利潤🚶🏻‍♀️‍➡️,多數民辦學校都沒有多余財力用於改善辦學條件。
    同時🫒,民辦學校的教師缺乏教育行業的經歷和經驗,教學質量難以保證🧝‍♀️。據市政協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我市民辦學校中,近40%教師僅高中(中專)文化程度🧖🏼🙆🏽‍♀️,近34%的教師僅有1至2年教學經歷。絕大多數民辦教師的周課時數在20節以上🌀,同時還兼任2至3門學科課程。同時,絕大多數民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僅在400元至800元之間,且89.9%民辦教師沒參加社會保險🛏,80%的教師對自己的收入和待遇不滿意。
  
    家庭教育環境不容樂觀
    記者隨市政協委員調研采訪時了解到,貴陽進城農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狀況也不容樂觀,由於80%以上農民工只有初中、小學文化程度↩️,有些甚至是文盲,多數人從事建築、餐飲等高勞動強度、低勞動報酬的行業,並且多數家庭沒有能力與精力輔導孩子學習。同時🏕,農民工家庭超生現象相當普遍,擁有3個及3個以上子女的家庭高達39.33%。
    在黔新小學就讀的羅娟同學的家裏💇🏻‍♂️,記者了解到,其父母幾年前為躲避當地計劃生育👞,帶著4個孩子從織金來貴陽打工,在貴陽又生了2個孩子。6個孩子中最大的14歲🧑🏻‍🦳,最小的2歲,生活極其貧困👨🏽‍🦰,根本談不上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
    記者隨市政協調研組在小河區三元小學調研時,遇見名叫鄒中華的農民工。鄒中華在貴陽打工已有20年👱‍♀️,有3個小孩。記者在他家裏看到,全家5口人擠在一間約10平方米的陰暗潮濕的房間裏,根本沒有供孩子學習的地方。孩子們只能在房屋樓梯拐角處做家庭作業,旁邊還堆放著蜂窩煤🧑🏼‍🎓。

    義務教育的體製之困

    據了解,體製不暢是農民工子女不能公平地享受義務教育這一公共產品的根本原因。
    據市政協委員介紹👃🏿,目前👵🏿,我國實行“地方負責,分級辦學”的義務教育財政體製,城市義務教育費用基本由各級政府負責。同時🧹,為解決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國務院還提出了以流入地區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製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兩為主”方針。
    具體到貴陽市,要實現“兩為主”的目標,我市公辦學校至少要吸納50%以上的農民工子女入學👘。照此標準✳️,雲巖、南明兩區分別還需要解決8894名和11890名農民工子女到公辦學校就讀💅,需要新建20所1000人規模的公辦學校🧜🏿‍♂️💁🏽‍♀️。若每校按3000萬元計算👧🧝‍♂️,共需要投入6億元,每年還需要數千萬元的運行費用🧝🏻。這對市⛹🏻‍♀️、區兩級財政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同時🚕,市政協委員還指出,在現行的戶籍製度和財政體製下,農民工及其子女並不被認為是該地方的納稅人和市民,農民工就業所在城市財政體製在義務教育的支出中也沒有考慮安排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經費,這也是讓農民工子女不能公平地享受義務教育這一公共產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共享同一片藍天”

    記者隨市政協委員調研采訪時了解到🧑‍🦽,我市數萬名農民工子女初中畢業後,基本上都留在父母的身邊,或輟學待業,或打工賺錢。這些貴陽未來建設者的素質如何,將直接影響到貴陽將來的發展👨🏿‍✈️⛱。
    那麽,如何改善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環境?如何提高他們的受教育的質量👳?
    對此,市政協委員建議,要實現義務教育的公平均衡,必須破除體製阻礙,探索適合我市實情的義務教育管理新體製。爭取省委、省政府支持,探索出一條使農民工子女脫離農村後,相應地方教育經費按一定比例流轉到其流入地政府的新路子;改革戶籍製度,讓那些已在貴陽就業多年的農民工轉化為我市市民,給予“市民待遇”。同時,降低門檻🙋🏻‍♂️,挖掘潛力,讓更多的公辦學校接納農民工子女入學🧑🏼‍🎓。
    市政協委員還建議,為減輕農民工家庭負擔,降低輟學率🎠,我省可借鑒外地作法👷🏻,爭取由省政府統籌協調📶,在農民工流出地政府和流入地政府之間🦵🏼,試行發放“義務教育補助券”🧑🏻‍🎄🧍‍♂️。農民工子女憑券到經批準的民辦學校就讀可減免相應費用。
    同時,我市還應加大對民辦學校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力度,使之用於改善辦學條件🔄🧀、購置設備設施、提高教職工待遇等方面。同時,下大力做好公辦學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大營坡、東山等農民工聚集區建立新的以接納農民工子女為主的公辦學校,逐步實現“公進民退”👩🏿‍🔧。記者 柯士雨 尚行宇(來源:貴陽晚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7-12-14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