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文教新聞
  

中國高校遭遇"公共空間"淪喪 大學生嘆孤獨迷茫


 
來源🥠:中國青年報
 
 

  讀了四年大學🎹,又開始讀研究生,在校園裏浸泡這麽長時間,現在反思一下大學生活🧑🏽‍🏫,突然覺得,大學生活盡管很自由👼🏻,但是有一種病態的自由正在改寫著自由的真正的含義。“自由”就是指個人可以主動地選擇,但是很多學生都不知道怎麽把握自己的自由。大學裏流行兩個詞語,一個是“無聊”👨🏻‍🍼,一個是“郁悶”。“無聊”是指一種無所事事、茫然的心理狀態🏉🛻,當“無聊病”發作時,很多人就迷戀上網遊、聊天✌🏽、流行讀物等等各種消磨時間的方法🤔;而“郁悶”大抵是指各種各樣的資格考試、等級考試以及頻繁的面試🧇、應聘等事6️⃣,如果沒有利益的牽引,他們會像逃避瘟疫一樣逃避這些活動。所以“郁悶病”是“無聊病”的反面⛹🏼‍♂️,前者是忙時的不自由,後者是閑時的不自由🙍🏿‍♀️。

  忙時的不自由根源在於教育體製的弊病,中國的大學大抵還延續著應試教育和填鴨教育的模式,低效而苦力的勞動👍🏽,確實不容易讓人感到學習的快樂。這種反思是很多的,也正在引起人們的註意。而校園生活“閑時”的不自由卻往往被人忽略⛹🏿‍♂️。對之進行分析,或許可以解釋當前大學生的普遍精神狀態,回答大學生群體存在的共同問題💪🏽。在筆者看來,對閑暇時間毫無意義的消磨,源自校園“公共空間”的萎縮🎿,正如西方社會遭遇的公共領域淪喪,讓人們喪失激情、忍受孤獨一樣🕹,中國的大學也正遭受著公共領域淪喪帶來的困擾。

  一方面👩🏼‍🚒,個人化的電子技術的普及🐠,成功地擠壓了校園“公共空間”。身邊很多學生🫂,除了上課🛡,幾乎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在網絡中度過,校園生存呈現一種“原子化”的分散狀態。MP3堵上了交流的耳朵,個人電腦和娛樂手機遮蔽了欣賞他人的眼睛🍏,因此自由的閑暇時間不能被快樂的使用👨‍💻,而成了“killtime”(殺死時間)☔️。學生們的寂寞情懷、孤獨心理無法得到正常宣泄,因此生出網絡憤青、網遊綜合征,以及更為普遍的無聊心理👨🏽‍💻☂️。

  另一方面,隨著擴招和“校漂族”的增多🤦🏻‍♀️🦈,學校的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卻遠遠跟不上。有的學生上了4年學👩🏻‍🍳,都沒有參加過幾次正規的學生活動🐂,甚至都不知道學校還有一個可容納幾百人的小劇院🗜!更多的學生活動變成了官方主持一個儀式,大部分是強迫參加的,當然也是趣味索然🤟🏻。而學生自己組織的活動,往往因為得不到校園服務部門的支持👩🏿‍⚕️,甚至有的學校因操場人多混亂便加鎖管理,不讓使用。有的學生工作人員(包括一些學生會)官僚氣息嚴重🚵🏼‍♂️🏑,根本不理解學生🏘,缺乏起碼的服務意識。校園應該提供給年輕學子們一個公共空間,用來交流知識✊🏿🎥、交流情感、構想社會👨‍🍳、指點江山🤽🏿‍♂️、展示青春的活力和浪漫,可悲的是,因為落後的公共設施和管理理念🤛🏽,這樣的空間卻基本萎縮殆盡💩。

  學校變成了一個機構,到處都是少數人可以監管多數人的空間(如教室、宿舍👩‍⚖️、食堂),而那種多數人圍繞少數對象進行交流的公共空間,卻正在消失。大學再也沒有那種廣場一般活躍和輝煌的氣度了。詩人於堅在《尚義街六號》中描寫的大學詩友們聚集在一起,探討詩藝🌶、交流心得、探討創作的“沙龍”🧑🏼‍🌾📛,對當代的學生來說🧑🏼‍🏫,太陌生了!與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相比𓀕,這一代學生物質上無疑是豐裕的,但他們在精神上卻是痛苦、迷茫的🤾🏼‍♀️。筆者以為🧡,缺乏一個可供年輕人展示自己、實現自己、與人交流的公共空間,對大學生精神的戕害相當嚴重🔹。大學看似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身處其中的人🚳,年輕的學生們,卻被孤獨地禁閉在窄小的自我空間裏,不能自拔,漸漸窒息。(孟隨)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7-11-29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