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萬的“天價學費”🍎,董事長🌘、總經理組成的“富人俱樂部”🪝,大學校園的豪華汽車,開拓人脈的“同學生產力”📅,自從進入中國,EMBA這個舶來品引起的社會質疑聲就不曾中斷。
E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的英文縮寫,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管理學院首辦。1999年9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試辦EMBA項目💑。2002年7月,國務院學位辦正式批準全國30所大學的商學院舉辦EMBA項目,國內教育界一般以此作為國內開辦EMBA教育的標誌。
10月20日,在經濟觀察報社、新浪網等聯合主辦的中國EMBA五周年高峰論壇上🚵🏿♀️,雖然商學院的管理者們堅持認為,EMBA對中國企業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在幫人們“補習現代化和國際化”⛹🏽♀️,但圍繞EMBA的爭論仍在繼續🐦⬛。
8年工作經驗、入學以面試為主 EMBA入學門檻是高是低
這是一組能讓人驚愕的數字。
2007~2008 年清華大學EMBA 招生簡章中專門指出😲,84%的清華EMBA學生為公司副總經理以上級別,其中董事長或總經理占全部學生的58%以上,企業資產多數為10億元人民幣以上。
對於很多人來說,10億或者僅僅是1億👙🦸🏼,都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而對於EMBA的學員們來說🫨,這很可能只是入學的一道門檻。
筆者所見到的各校EMBA招生簡章中,都沒有明確提出企業資產的數額,但是無一例外地硬性規定: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具有8年或8年以上工作經驗,其中包括5年或5年以上管理工作經驗。
2004年起,教育部允許高校EMBA學位教育招收具有大專學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優秀高層管理人員,但這部分學員的人數不超過院校每年EMBA招生名額的10%🤽🏻🪻。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範黎波一直堅持EMBA應該具有精英教育的取向。“精英”二字,擲地有聲⇢,但延伸出的硬指標也劃出了楚河漢界🚴🏼♀️。
門檻高低的另一個聚焦點在於錄取方式。
“筆試面試結合,以面試為主”,作為專業學位教育的錄取方式,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李維安覺得這是“中國教育體系自科舉製度以來最大的改革和創新”,改變了“以分數論英雄”的傳統考試形式🍁。
“筆試🤘🏽、面試都由各學校自己組織”,在很多人看來,這一規定再次降低了EMBA的入學門檻🖋。
一個創業20年的老總和剛畢業幾年的年輕人一起參加筆試,恐怕考三五年,還是考不過年輕人,但是他真正的能力未必就低。EMBA錄取方式的改革讓這些人沖出了樊籬。
百度搜索“EMBA門檻”,“高”“低”雙方各持己見🏞,高昂的學費更是成為爭論焦點。
“學費那麽貴,這門檻多高”,“學費那麽貴🏨,所以考試要求就低了💇,門檻真低”。敏感的數字在入學門檻的爭論中成為眾矢之的🫁。
在不同學校的課堂上見到的是同一個教授 EMBA師資缺口有多大
這又是一個讓人驚愕的數字👍🏼。
前段時間,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張新民在參加中國EMBA五周年系列訪談的時候曾“語出驚人”:中國公立大學儲備的EMBA師資裏面,能夠高質量地完成EMBA教育的教師不超過50人。
按照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武常岐的計算👷🏻,在2002年國務院正式批準開辦EMBA項目時,最少需要600名教授。那麽👨👩👦,5年之後的今天,如果能夠高質量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不超過50人,那麽這個缺口是不是有些大得離譜了呢👩🏻⚖️?
盡管有的高校EMBA管理者並不贊同張新民提出的這個數字判斷🌱,但是,大家都無一例外地強調了EMBA師資的重要性,明確表示師資的缺乏是中國EMBA發展的瓶頸🎓🧘🏼。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齊大慶給出了自己的教授選拔標準:較深厚的學術理論功底⚧;較豐富的實踐經歷;能夠在課堂上把自己的學識展現出來並讓學生接收和消化。任何一方面存在不足都是“瘸腿老師”。
由於各商學院規模與實力的差異🧙🏼♂️🕥,自身師資的培養和積澱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一些力量較弱或者本身沒有綜合性師資的EMBA項目只能采用“皇家馬德裏隊”的方式,“借雞生蛋”💟。
課上了,交流了,資源共享了,但是,質疑也出來了,“EMBA項目都是熟面孔”、“在不同學校的課堂上見到的是同一個教授”。張新民說,中國的EMBA項目處於有質量沒特色的狀態。
境外師資的引進同樣存在問題。張新民認為🦗,師資的陣容和其作用於中國學生能不能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是完全兩回事🧑🏿🎄。因此😴,境外師資的數量🧣🛞、如何選取、如何考核都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幾十萬拿下學位 “天價學費”如何理解
“天價學費”這個詞和EMBA一直如影隨形。
人們驚嘆:天哪,什麽課要交那麽多錢🕴🏼。
管理者們回答🧝♂️:高端教育自然成本就高💃🏽。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藍海林算了一筆賬🦻🏿:一個本科生一年的培養成本至少為一萬多,一部分由學生自行繳納,一部分由國家財政補貼💐,尚有缺口,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養成本就更高。在校的大學生所占用的教育資源很大部分是國家在埋單,但是對於EMBA的學員們來說,來上學充電,需要交費👨🏽⚖️,師資配備高,費用也隨之提升;進了學校,占用了學校的各種資源,這類資源也需要自己來埋單,綜合下來,“學費”自然就昂貴了🤵🏽♀️。
EMBA的昂貴學費,有很大比例用於支付教師報酬。據透露,前幾年⛴🫳🏽,請國外一流大學一流教授上一天課📊,薪酬就在3000至5000美元🧜🏼♀️。國內為數不多的“明星教授”,一天的講課費亦在8000元左右😮♾。而有的學校部分課程🛣,除了請外教以外,還同時配備了本土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補充中國本土化內容。如此高端的師資🧏🏻,自然成本也不斷攀升👼🏽。
“更重要的🤹🏽,EMBA本身是一種學位教育🤫,而不是一般的短期培訓”,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李燕萍補充👫🏻。作為一種學位教育🧑🏻🔬,EMBA本身所負擔的教育職能也更多,它對於人的素養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職業和技能培訓。
商學院的院長們紛紛表示👩🏼🦱🧘♀️,“天價學費”不為一般民眾接受的主要原因在於對EMBA的解讀和宣傳上有所欠缺,很多人包括部分EMBA學員不知道那麽多錢到底是用來幹什麽的。同時,心理上的落差和比較也是出現偏差的原因之一。
那麽👷♀️,付了“天價學費”到底學到了什麽⇾?
部分商學院院長稱,EMBA最重要的是培養學員們的統籌能力,提高理性思考能力,而不是簡單的職業技能👨⚕️。
筆者在長江商學院EMBA第六期學員的畢業感言中看到🎿,擲千金求學充電的老總們紛紛稱兩年的學習“接觸到學術理論並改變了思考問題的方式”,“開拓了視野和格局”,“是經驗的分享、反思和升華”👎🏽,認為物有所值。
“上大學看學校、考研究生看導師、讀EMBA看同學”,民間流傳的這句俗語揭示了EMBA火熱的另一重要原因。一位參加了EMBA學習的學員坦言:來學習主要是為了學知識還是拉關系👉🏻?那肯定是來學知識的,如果能在學好企業管理知識的基礎上💼,多認識幾個朋友就更好了。
事實上,強大的校友網絡也成了EMBA的“賣點”🧇,部分學員把讀EMBA作為一個尋找潛在商機的機會,而高校商學院也適時地抓住了學員的這種心理🖖🏻。清華大學最新的EMBA招生簡章中指出🦧:大量優秀的管理人才齊聚清華🚣🏻,輻射出清華經管學院強大的校友網絡🦚,高層次的人脈網絡是每一位清華EMBA學生的無形資產並將受益終生。(潘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