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晚報
《教育聚焦》專刊在1月8日刊出了《警惕“90後”學生出現理想缺失現象》一文。作為一個80年代末出生、和90年代沾點邊的人⚆,我認為,無論是“80後”還是“90後”,我們的理想並未缺失🤫,只是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
我認為,作為學生🦖,尤其是現在面臨競爭和承受壓力最大的高中生,把“考上某某大學”作為理想並非不好。我有些從外地考來的同學說📝,在他們的高中時代,除去學習之外的東西,根本不會去想也沒必要去想什麽“目標”🗞,因為想了也不會對學習有什麽幫助,還更有可能擾亂自己專心學習的狀態。所以,目標製定得簡單明確一點,對學生來說也沒什麽壞處👨⚕️。至於說學習就是為了父母🆔🍰,作為一個並不樂於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中生活又無可奈何的學生來說,也許這個答案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的理由吧🚵🏼♀️。那篇文章中提到的陳老師所問的,也許並非這些學生的真實理想👉🏻,而是他們對自己生活不滿的無奈的搪塞、嘲諷和發泄罷了。
那位大學中文系教師說學生中現在“沒有環球世界”理想的人了。那些和我同齡的大學生所追求的“住在一所寬大的房子裏,在午後的陽光中坐在陽臺上喝著下午茶”理想,我認為那是一種熱愛生活🤜🏻🩻、懂得享受生活的態度,而並非那位教師以為的只有物質追求。就算是那位老師說的“連一個說環遊世界的理想的學生都沒有”了,我想環遊世界的經濟成本也不低。這些學生不唱高調,實在地說出將來很有可能會成功的人生計劃🎨,即使其中物質的成分表現得多一些🤪,又有什麽不好呢?因此🤜,我認為😝,理想並未消失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只不過我們更加務實了。
人生的理想是在自己所走過的日日夜夜中體會出來的,並非是上幾節德育課就能解決的問題。就我自己來說,小學時候的理想是很大眾🤵🏽♀️、很流行的當解放軍、科學家;上了中學後現實一些了,理想變成了考大學的歷史系或中文系👦🏿。至於現在,我成了一名大學生,如果將來我能夠同愛人白頭偕老,有穩定的工作♐️,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父母安享晚年🆖⛹🏿♂️,這就是一個很理想的生活狀態了🩶。目前,我把這些作為我的理想,雖然已經現實得不能再現實了,但我覺得這比功成名就、為人類為社會做貢獻這樣的理想更適合作為我個人的努力目標。並且只有我們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才能更好地去追求自己的愛好🔁,去做自己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佚名(天津工業大學2005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