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西部某鄉中學10年走80人 農村教師流失題難解


來源🧓🏻:中國青年報

 
 
 
 

    河連灣🎯👖,昔日“陜甘寧邊區”政府所在地,它有著“紅色村莊”的背景🏟,可如今👉🏿,由於當地教師嚴重流失👮,又和“跳板”二字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三中就建在洪德鄉河連灣村。10年間,這所學校來了教師120名,走了80名,其中流動到縣一中的就有50多名🏋🏼。

    留住人才成了學校頭等大事

    環縣三中校長韓仁君一直在為教師的住房問題積極奔走,但好教師依舊“毫不客氣地流失了”🍐。韓仁君不無自嘲地說🧑🏿‍🦱,當了10年校長,盡管“挖了幾口窖🕜,翻修了幾間房,添了兩棟樓,寒士們還是寄人破屋之下👨🏼‍🏫。”

    上個世紀80年代,學校唯一的老牌本科生退了休💁🏿‍♂️。此後,只要是通過大專自修獲得本科學歷的老師大多“紮不下根”🤷🏿‍♀️。留下來長期任教的大多是大專以下學歷的老師,或家在附近的本土本鄉人。

    環縣三中是一所典型的山區中學👨‍👦🪚,1993年停招高中生而成為保留高中建製的縣直獨立初中🧑🏽‍✈️🧘🏼。學校因臨近211國道🧑‍🌾,交通相對便利✊📔,成了“熱門學校”,公認的人才“中轉站”,被山區教師視為通向縣城學校的“跳板”。

    一次縣城開會🙇🏻,韓仁君無意中發現🤚🏿,上臺演講的好多臉孔特熟悉,仔細一瞧原來不是自己培養的學生,就是一起共過事的老師🧔🏽‍♂️。

    據了解,環縣三中的教師流失狀況還不是最典型的。山內山外兩重天,師資分配嚴重不均。基本是山裏的教師流向川裏,川裏的教師再流向城裏。結果是,交通沿線教師隊伍相對臃腫👰🏼‍♂️,而山內教師奇缺。

    曾在山內羅山川初級中學任過校長的黃仲斌,當校長16年手下幾無“強將”,正兒八經分來一個大專生🤷🏽‍♂️,不到兩年就跑了👖。逐漸成長起來的好教師,全部調到了沿川中學↩️。

    “剛分來的年輕人前腳剛到,後腳就想開遛🐦‍⬛。”黃仲斌深刻體會到山區校長難處太多🧕🏽,不好當👨🏻‍🦯‍➡️。

    教師不穩定,則教學不穩定

    “教師不穩定🧦🤾🏻,則教學不穩定。”多少年來♚,羅山川初級中學的教學水平徘徊在全縣下遊狀態🛑。讓黃仲斌憂慮的是,一些山區村小學的代課教師🙎🏻‍♂️,是初中畢業學習很差的學生🦄,這往往導致教學惡性循環🎩。

    細數16年走出去的教師,黃仲斌發現除了教育系統內部流動的,有相當一部分是轉行的,有當公務員的,有經商發家的。

    該縣一位資深的教育人士梳理出當地教師流動的兩個高峰期:上個世紀80年代,一大批教師紛紛轉行,文科教師從政是普遍現象。自己所在的語文組30多名老師中🫗,10多名從政者現在都成了縣局委辦的一把手👩‍⚖️。記者註意到,在該縣🧤🐶,鄉鎮的一些幹部多有從教經歷,“最優秀的幹部來自教師”所言不虛🏋🏻。

    第二個高峰期是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到本世紀初。外地高薪挖人才𓀛,一批好老師“遠嫁”省城📞🚓、沿海發達地區執教🌄。

    待遇差,任務重,難免職業倦怠

    環縣山高溝深,自然條件異常惡劣🍓。今夏,該縣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50年不遇的大旱。為保證全縣606所公辦學校的正常辦學,尤其是偏遠山區的吃水問題,縣教育局投入90萬元拉水救急。

    環縣是國扶貧困縣,同時又是甘肅20個幹旱縣份之一👳‍♀️。有人說🧜🏻‍♂️,環縣農村教育現狀,很大程度上是甘肅農村教育的縮影。惡劣的自然條件之上🧗🏼‍♀️,誕生著許多鮮為人知的辛酸故事🥍。

    在學生眼中“像一個害羞大姑娘”的代課教師許世才🧘🏿‍♀️,為趕路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遭遇。

    2003年母親病危👨🏻👩🏽‍🏭,許世才告假探望💸,返回時大雪封路。已經耽擱了孩子好幾天課🧑🏻‍🚀,許世才心急如焚📴,不等雪停⛲️,就匆匆出發了🤽🏿‍♀️。從下午4時走到次日淩晨5時才趕到學校😷,可手已凍僵,本想用溫水 開⟹,孰料導致手指壞死,不得已只好將食指截掉📜。

    在環縣一些偏遠的教學點,吃、住🤦🏽‍♀️、行等基本生存條件都難以保障。這也成為一大批中青年教師離去的重要原因🔸。

    32歲的陳建軍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在南湫鄉級中學任教時,全鄉只有3部電話,不通電、沒有路🏌🏿‍♀️👩🏿‍🎤、沒有水,過的生活“與世隔絕”。100多裏山路👩🏻‍🦯,步行走到學校需要兩天🧑🏻‍🦽,每次陳建軍都不得不在老鄉家借宿👨‍🎤。

    私下裏,老師們打趣地把南湫叫“難就”、“難走”🧑‍🦼。年輕老師找對象,對方一聽說是在南湫教書的📥,蹭地就走了。

    “累力”尚可𓀇,“累心”難以忍受

    比艱苦的教學條件更嚴峻的是,由於教師大量缺編,現有的教師不得不承擔繁重的工作任務,長此以往🥄,許多老師產生了職業倦怠。

    一周28節課,洪德鄉李家塬小學教師張誌崗的課程表上排得滿滿當當。幾乎每天從早晨起床開始🐖,就得連軸兒轉🌂。他的課從二年級至六年級,英語、數學🦮、語文👏🏿、美術🕝、體育、思想品德幾乎囊括了所有小學階段開設的科目。

    “累力尚可克服👨‍🦳,累心難以忍受☝🏻。”從大學剛畢業回到家鄉的張艷麗感嘆:“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困在四堵墻之內,沒有閑暇,生活圈子狹小,生活單調而重復,感覺自己像井底之蛙。”

    張艷麗的感受代表了大多數中青年教師的心聲👨‍👨‍👦。“掙了錢沒地方花,享受不了現代文明成果☢️。”有年輕老師抱怨。有的老師把自己的生活寫進了詩裏💷:披星戴月人已寐🏔🌅,才見教師把家歸。節日放假不能過🧛🏻‍♂️,抓緊時間來補課⏯。

    從快節奏的城市突然到信息閉塞的農村,很多年輕老師患上了“不適症”🕤,老教師則把全部希望寄托到了子女身上。

    黃仲斌曾為子女的上學問題犯過難🤞,流過淚。14歲的兒子要到縣上讀高中,縣裏既沒親戚又沒熟人,兒子突然離開𓀘,心裏甭提多不放心,但自己又遲遲調不回縣城🚶🏻‍♀️‍➡️。

    從19歲參加工作到47歲調離羅山川中學🚿,黃仲斌在偏僻的山區一待就是28年。回首校長生涯,黃仲斌不無悲情地說,自己之所以能一幹16年🎽,不是因為自己能力強🌠👈,而是人老實,沒有社會背景,而其他人又都不願意去👩🏼‍⚕️。在他走後的4年間👇🏼,換了兩任校長🤴🏽。

    用高待遇彌補不平衡

    在黃仲斌看來🏃‍➡️,山區教師的出路很窄🪆,留住已經困難,要幹得好更加不易。要成為名教師,幹出成績,教出好學生,必須付出很大代價。

    陳建軍家住縣城✍️,妻子在洪德中心小學教書,盡管相距只有10幾分鐘的車程,但一周也只能見一兩次。進城的想法由來已久🧑🏼‍🚒,但是“能不能實現還是未知數”🏌️。

    只領著幾百元工資的黃繼遠,是一名普通的招聘教師。幹著和正式教師一樣的工作量,但別人的工資是自己的五六倍。黃繼遠心中不平衡🧚🏻‍♂️,這份工作便既像“雞肋”,又像“魚餌”。轉正的消息還遙遙無期,黃繼遠謀劃著要考公務員。

    曾對貧困地區農村教師流失問題做過專題研究的中山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張振平認為,生活待遇低、工作待遇差和政治待遇少是農村教師難以安心從教的重要原因。然而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農村教師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太多,這些困難又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解決。

    “教師的合理流動是必須的🚹,穩定是相對的。”西北師範大學教師培訓學院院長李瑾瑜教授說🗼🧑‍🎨,一定不要抱怨和責備農村教師🏃‍♀️‍➡️。

    他認為🏊‍♀️,打通教師通向農村學校的途徑😹,就是要遵照國際上成熟的通行經驗:一是實施有效的服務期製度,保證在一定的期限內山村教師能走出去🏌️‍♀️;二要實行高待遇🤙🏿,給予服務補償並改善待遇。

    好不容易用一封“淒涼”的信打動老領導,才和工作了28年的山內學校告別的黃仲斌笑稱,即便現在每月工資高出500元,他也不願意再回到偏僻的羅山川中學繼續執教。(張鵬  狄多華)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7-06-19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