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編輯同誌:
昨日🤽🏽♀️,讀了貴報刊登的南京某某大學一位青年教師的辭職信🤦🏿♀️,作者對其工作和生活現狀大發牢騷,談及高校工資低🐈、待遇不公🕺🏿👨🏫、等級製嚴重諸事。筆者初讀之,付之一笑👩🏻🦱;次讀之🧗🏿,深表同情🤷♂️;再讀之,感同身受。
因為〽️,我也是一名高校青年教師🦗,我的狀況與這位老師相比大同小異🪢。感嘆“同病相憐”的同時,我也產生了許多疑惑。做一名高校教師真的只是“苦海無邊”嗎?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麽社會還對高校教師有相當的尊重度?為什麽沒有多少人離開高校去獨闖天下🙆🏻?為什麽高校依然沒有一點危機地正常運轉著?就連文中開始提到的《辭職信》的作者🚣🏿♂️,即使他如此痛苦,不也只能通過網絡來發泄一下自己的不滿嗎?不也是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姓名以免真正危及自身嗎👮?
此類問題發生在整日叫喊社會公平💖、法律公正的高校領域內🦸♀️🤗,多少具有一些反諷意味♍️。也許我們可以從高校管理體製方面找到一些原因,高校教師的待遇與地位都要按其級別🦩👩🏽🔬、職稱、工齡等劃分層次,能力與水平充其量只是一種擺設,其等級製度的森嚴和頑固(包括行政和學術等級)一點也不亞於其他領域。在體製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高校就像是波濤洶湧的大海中的島嶼,無論如何沖擊,依然紋絲不動,依然是行政化、計劃性的事業單位🪡,“等級性”依然是其最本質的體製特征。而生活於這種體製最低層的青年教師自然就成為最受忽視和壓抑的群體。
於是,話說回來。正因為高校計劃性的管理體製🤴🏼、行政化的運行方式,其穩定性就受到足夠的保障。固定化的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程序化的工作程序和數字化的教學業績,雖然壓抑了人的個性與創造自由🍫,但從另一方面看,正是其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仿佛使人找到了一種生存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並由歸屬感產生了一種心理的認同🤵,雖然這種認同感是被扭曲的👇🤳🏼。尤其在社會就業壓力急劇增大🤾🏻♀️、社會保障體系如此脆弱的現實生存壓力下,高校教師職業的穩定性似乎成為躲避社會沖擊的避風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況且隨著青年教師工齡的增加,教學業績的提高♣️,其待遇和地位也隨之提高,加入到更高的等級層次中。正是因為存在著這樣的現實可能與心理預期,大多數高校青年教師雖然深感不公,卻依然願意在這條彎曲的小道上爬行。
從這個角度來說👨👧👧,做一名高校教師似乎又是可“喜”的。這種“喜”是建立在個體對這種體製的認同與依附之上🫧🥤。青年教師的認同感越強烈👩🦯,卻暴露了作為獨立人格的“可悲”☝️。個體無論是對這種體製的現實不滿所表現出來的“悲”,還是從另一方面對這種體製的內心依附所產生的“喜”👱🏿♀️,都暴露了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製改革裹足不前的“可悲”。
這樣看來🌎,只要現行的高校體製不真正改變,還會不斷有人發泄牢騷寫辭職信,同時也會不斷有人擠破腦袋進入這個體製。就好像一座殘破的花園,不斷有人走出去尋找新的方向,不斷有人走進去嗅那殘余的花香。
南京某高校教師 三石
相關鏈接👩🏿💻:網上熱傳南×大青年教師給校長的辭職信
尊敬的××校長✏️🧜♀️:
我是本校的一名普通教師,三年前博士畢業於××大學,結束了清貧的學生生活,帶著希望和憧憬,有幸來到了南京××大學。不幸的是我的生活和理想都遇到了危機。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進入了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價水平也節節上升,諸如:學校周圍的房價已漲到了八九千元每平方🤵🏻,遠在江寧的房價也到了四五千🧑🧑🧒🧒;菜場的肉價已到了十幾元每斤;到外面吃碗水餃、面條也都漲價了。可我的工資是區區2500塊大洋👋!當別人問起我工作的現狀時,答曰:“壓力大,工資低。”無人相信!鄰居老奶奶瞪著眼睛說:“不是吧🧞♂️?我孫子大專畢業,現在一個月四五千呢👨🦽!當初我們都羨慕你呢🦖!”
我不喜歡與人攀比⏸,以前的同學年薪大多十幾萬元,我不羨慕。相鄰的南理工、南航等學校同樣級別的教師年收入是我們的兩倍🏘,甚至更多,我無奈。可是我也要生活🧪!我何時才能擁有自己的房子?何時才能把女友娶進門?
今年年初,我們都共同期待傳說已久的加工資。工資終於加了,可沒有哪個年輕老師高興得起來👘,我們只加了一兩百🔕🧎♀️,幅度小於10%,而月薪5000元左右的教授加1000元左右👸🏿,幅度20%🛫。這幾年,國家以及江蘇省出臺了很多關於加工資的文件,可我們學校很少加上🦘!不加也讓我們知道不加的理由吧🐈!?
學校的等級製度🧏🏽♂️,在各個環節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同職稱的老師上同一節課,課時費不同;不同級別的老師出差享受不同交通工具🏌🏼;博士畢業的普通教師,兩人共擠一間狹小的宿舍,而2000年本科畢業的校行政幹部可以有一套住房,三天兩頭上下高級飯店……
暑期到來,我依然每天行走在宿舍、食堂、實驗室,在室溫接近四十攝氏度的實驗室裏奮戰(沒有人會相信××的實驗室沒有空調🙇🏻♀️,可的確很多實驗室沒有),期望哪天一滴汗水滴入哪根試管後,會出現奇跡💆🏽♂️。
校長先生,您也許是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在這我不是人才🧝🏼,我是凡夫俗子,我首先要養活自己,要奉養父母。年底,我打電話回家👨🏽🎤,媽媽問😜:“你發了多少獎金?”媽媽不知道世界上有不發獎金的地兒🌧✊🏻。我流淚了……
我很抱歉我想從此退出,將位置留給高層次的人才(只有他們在這兒才會得到應有的待遇)。可是我還有個不情之請:我能不能不交違約金?一年8000元的違約金🏋🏽👨🏿🚀,我到現在還沒有攢到這麽多錢。
校長先生🪄,您知道有多少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在這苦忍著,遇到一起抱怨不斷,但沒有人聽見🦓。hero-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