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看來🧚🏻♂️,高校建設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在搞家庭裝修🥢,免不了受攀比之風影響,如此,預算超標🌙、奢侈浪費出現了。”記者近日在多所高校采訪🥁,一些大學生給記者舉了這方面的事例。
文科生🪴:金錢鋪設新校園
王濟在離校前的最後幾天恨不得將眼睛當成最新款的數碼相機,把校園裏的一草一木統統錄下🥣。本科4年加上研究生3年,7年的時間,他見證了這所高校的變化🍦。
“變化真是太大了🫢,以前的師兄師姐回來聚會感嘆👩🏻🎓:快認不出來了。”在幾幢木板搭建的老教學樓前,王濟說,過去在裏面上課💇🏼♂️、上自習特別有感覺👋🏽,可惜現在隨著新校區的啟用👆🏽🚴🏼♀️,這些舊教學樓基本上處於閑置狀態,只有部分用來做電大、成人教育的教室🏊🏿♀️,非常可惜。記者走進這座木樓𓀄,雖然已經是上午9點上課時間🏰,能容納七八十人的大教室裏,稀稀拉拉三五個學生坐在裏面自習,不少教室空無一人✍🏼。
在這所高校的新校區,修路擴建更是家常便飯。王濟舉例說,本來是鵝卵石鋪就的小徑🌄,沒過幾天挖開換成混凝土路,再過幾個月又翻挖成水泥路🐍,一個月之後為了迎接校慶,又挖開鋪瀝青。
修路還不算什麽,令同學“嘆為觀止”的是學校在新校區挖了一個“人工湖”🧗♂️🙇🏽♀️,並用挖出來的土石,堆成了一座山。新校區還有一大創舉,便是邀請名師設計,修建了一座漢白玉橋👭🖖🏻。另外🤽🏻♀️,新校區的食堂裏🔯,懸掛的是液晶和等離子電視👰🏿♂️;一二層樓之間🏦,修建了電動滾梯。
王濟說🧗🏿♀️:“新校區是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有‘情調’了,但想到為這一切所花費的金錢,還有學校內逐年上漲的學費,我們這些從大山裏走出來的貧困生感到心痛!”
理科生:實驗室折射浪費
徐芸在北方某高校化學系,歷經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個階段♌️💂🏽,目睹了學校從簡樸到奢華的變化。
回憶10年前初入這所大學的情況,徐芸說🧑🏼💻,那時候,實驗室與教師辦公室基本上是合在一起的,學生在實驗室裏做實驗,教師就在實驗室的一角辦公🏌🏻,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可隨時向老師求教。
“現在,教師辦公室早就是獨立的一間一間的了😭,配備的是成套的辦公用具,大辦公桌、真皮坐椅🤷🏽📝,看上去很有老板的派頭,而學生一旦遇到問題,就得去敲教師辦公室的門,教師只有在自己有空閑的時候,才能給具體指導。”
試劑瓶等實驗用品是專業實驗常用的◽️,徐芸回憶說,過去領試劑瓶導師都很會節約,那時候,假如能夠找到替代品就不買了,現在的條件真是太好了,別說是試劑瓶,很多實驗用品都是提前“報預算”“拋著買”(意即比實際需要的數量要多)。
學生渴望學以致用
最讓王濟感到不解的是,自己本科學的是廣播電視專業⚈➰,在這所知名高校的新聞院系裏,竟一直因為經費問題沒有給學生配備攝像機🏂🏻,說是一臺攝像機需要六七萬元,導致上電視專業課紙上談兵🚇。
王濟對記者說💹:“我本科4年沒有見過攝像機是什麽樣子,一直到臨近畢業😆,第一次去某電視臺實習🤤,連攝像機上的開機鍵都不知道在哪兒🤌🏼🌚。”徐芸說,大學生畢業後👩🏽🎓,越來越難找工作了,工作單位普遍要求大學生有實際工作經驗,怎樣銜接好校園學習與實際工作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畢業後盡快適應所在單位的要求,這應當是高校多花心思的地方。一句話🤱🏽,高校就算是有錢,也應當把錢花在刀刃上𓀃。(新華社記者周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