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時刻見證無限師愛
賀寶根
8月10日淩晨,年僅44歲的上海師範大學旅遊學院教授賀寶根在上海市崇明縣東灘進行水質考察時🍃,為救遇險學生不幸被大浪吞噬了生命🐰。噩耗傳來,廣大師生無不痛心疾首💭。
8月14日午後💣,上海龍華殯儀館大廳內如潮水般湧來了千余名賀寶根生前的親朋好友、師長學生,止不住的淚水在每個人臉上無聲地滑落。
“沒想到,那一別竟是永遠”
這套只有3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房子裏🐾,臥室、走廊、廚房都站滿了前來悼念的學生⚓️🫀。大家站在賀寶根的遺像前🧾,默默地啜泣著🧑🏿🦰。家人和學生在房間裏設了一個小小的靈堂,蠟燭🧑🏻🎄、香臺、糖果、鮮花,還有一首寫給賀老師的挽歌,寄托著大家對這位好老師的無盡哀思。學生郁琦泣不成聲地說:“沒想到🏊🏽♀️,那一別竟是永遠!”
誰也不願再去回憶賀寶根消失在洶湧潮水的那一幕——
作為上海師範大學旅遊學院地理系副主任的賀寶根,承接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長江口崇明東灘高潮鹽沼水-沉積物-植物界面泥沙輸移機製研究》項目。今年7月26日,他帶領17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崇明東灘開始項目野外考察。
8月9日晚7時20分左右,恰遇漲潮,水勢迅速淹到了靠泊在潮溝裏的考察船的船舷。可能會有危險!賀寶根迅速組織學生撤離。此時,在50米開外的地方傳來了學生小徐的呼救聲🛰。原來他被潮水阻隔,來不及回到船上🥣。賀寶根發現險情,毫不猶豫,當即下船,頂著洶湧而至的潮水遊到小徐身邊,讓他抓緊自己的衣服,帶著他慢慢往回遊🙍🏼♀️。將小徐帶至安全地帶後,賀教授對小徐說🤵🏽♀️🐯:“你回去吧,現在沒問題了。我已經遊不動了🐉。”
之後🖖,小徐被其他考察隊員拉回船上🚐,而賀寶根由於體力不支,被潮水越卷越遠,隨即失去蹤影🟢。東旺沙邊防派出所官兵和東灘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聞訊趕來搜救,一直到晚上10時天已全黑,仍然不見賀老師的身影。8月10日淩晨4時,搜救人員再次出動🫲🏼🧝🏽♀️,在東灘養牛場外潮溝處發現了賀寶根的遺體。
誰都願意記住這位被學生們昵稱為“寶寶老師”的賀寶根即使在40度高溫的沙灘上依然與學生們談笑風生的表情——
“出事前,賀寶根已經帶領學生在長江口連續測流12天了,每天都是頂著38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與賀寶根共事23年的上師大旅遊學院副院長高峻告訴記者,地理研究是把“大自然作為實驗室”,其研究條件異常艱苦👩🏿🌾,“但是賀寶根總說,越是艱苦的🎄,越是需要有人去做。”
賀寶根所承接的這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最佳研究時期就是7👵🏽、8月📇,然而這一時期大自然的數據多變,為了能得到重要的數據,研究者必須深入第一線。令團隊成員印象最深刻的是,“寶寶老師”為了獲得有效數據👌🏼,常常在流沙裏一蹲就是一整天,滿腳是泥、索性赤腳上陣;累了就支個帳篷休息;皮膚曬得黝黑🤦♀️,但和他在一起考察👇、研究的學生從不覺苦🫅,反而認為很幸福。
“他對科研的執著太讓人感動”
“東海淼淼訴不完獻身科學赤子情🤦🏿♀️,長江滔滔哭不盡傾心教育紅燭淚”🙅♂️,殯儀館大廳裏懸掛的巨幅挽聯讓每個前來送別賀寶根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那天一早✸,我和賀教授共同的導師、華東師範大學許世遠教授聽到這一噩耗🙅♀️,特地從美國打來電話👩🏭,第一句話就是👨🏼🍼,‘太痛心了’。”地理系主任、賀寶根同門師弟溫家洪教授只說了一句話👉🏽,就已經淚流滿面🥌。
搞地理學研究,需要大量第一手資料和第一時間觀測數據,因此賀寶根經常帶領學生到艱苦地方考察,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記者翻閱了賀寶根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從事科研的照片,幾乎每張都在野外。褲腿上濺滿泥巴的賀寶根,雖然滿臉疲憊💃🏻⛹🏻♂️,但仍然是樂呵呵的👳🏻。溫家洪告訴記者,誰都知道地理系的現場考察是最辛苦的,但賀寶根在上師大工作了10年,除了上課,大量時間基本上都泡在野外考察上了🦴。
研究生任傑告訴記者,每次和賀老師出去,賀老師總是搶著幹最累最苦的活兒🗯,從來沒有一點退縮和抱怨🏌🏻,每次遇到危險💇🏽,遇到不知深淺的溝🌒,賀老師總是第一個過,然後讓學生沿著他的路走。任傑說🧶:“聽到賀老師遇難🤬,我幾天都沒睡著覺。是他讓我知道了科研是什麽,怎樣實實在在地去做好一件事情,我知道從事地理很辛苦,但是老師都不怕,我們也不怕!”
正因為如此🈚️,賀教授的“寶寶小分隊”隊伍日益壯大,他和學生們的足跡遍布上海的遠郊崇明、青浦,以及四川、江西🧑🏼⚖️、新疆、雲南等省份。
“他對科研和教學的執著,太讓我們感動了👩❤️👩。”提起賀寶根,師生們如是說。作為近年來我國地理學界為數不多的年輕學者🏭,賀寶根主持、參與了大量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完成了《長江口潮灘淺水區域流速與含沙量的關系初析》🏷、《長江河口潮灘懸浮泥沙輸移規律研究進展》等重要論文,崇明之行的研究也正填補著國內空白🤌。
“我們最愛上他的地理課”
“他還很年輕🧑🏽🎓。在突發事件中⚛️🪩,作為人民教師,他所作出的選擇值得欽佩🤘🤐!”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陸建非在主持師生哀思會上說🚶♂️➡️🦬,“賀寶根教授不僅在學術上有著很高的造詣,而且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學生的無限熱愛。”
記者從地理系了解到🏊🏻🤽🏻♀️,凡是報名參與野外實習的學生都必須自行承擔一定的經費,可有些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困難,又有著較強的自尊心。針對這種情況,從2000年起🚻,賀寶根倡議同事在野外實習期間👸🏿,教師與學生同吃同住,並捐出帶教實習的補貼給困難學生,讓有經濟困難的學生能安心地參與野外實習,這項傳統“製度”在上師大地理系保留至今。
在師生眼裏,賀寶根很有個性魅力。他喜歡和學生“打成一片”,上課時,不是端著架子站在講臺前🐟,而是喜歡在教室裏來回走動,高興起來還坐在學生座位上,由此“寶寶老師”的美譽便在網上流傳開來。學生搞課外活動,也喜歡拉賀寶根一起參與,他總是有求必應🤦🏻。有一次🚴🏽♀️,系裏的學生組織了一場“地理知識競賽”,賀老師應邀當評委,並悄悄地為活動捐了800元錢👷🏽♀️,讓競賽的獎品能更加豐富些🧙。學生辦了份名為《足跡》的電子刊物,賀寶根是忠實讀者;得知學生要在刊物上辦有獎征答活動,賀老師就自告奮勇到系裏為學生申請經費⛵️👩🦲。
在追憶賀寶根的事跡時,許多同學流下了熱淚👩🏽🔧。“賀老師的科研課題總是對我們本科生敞開的。即使沒參加他的課題研究,我們在上課時💁🏼♂️,也能通過他的講課接觸到他的科研進展☝️。”朱挺同學的話❕,是賀寶根的學生們的共同感受🔝。此次參加崇明東灘科考的,除賀老師的研究團隊以外,就有不少本科生🧝🏽。
許多學生只要一聊起賀寶根的地理課,就會特別興奮🏤:“講‘水資源’時𓀎🌷,賀老師會大量引用實地考察的新鮮內容🎅🏼,讓你學到比書本更多的知識🤟🏽;講‘水文學’時,賀老師的課更有意思,還讓我們自由發揮🕰👨🏿⚖️,享受思維的樂趣,過後猛然醒悟,原來不知不覺中他已教會了你。”
“賀老師🔱👩🏿🌾,您平生最熱愛的專業就是水文研究🧑🏿🔧,現在您終於又回歸於水。請您放心,我們會完成您未竟的事業。”……
無盡哀思化為網上的深情留言,師生們希望“寶寶老師”能聽見!(本報記者 沈祖芸 計琳)
原載 《中國教育報》2007年8月15日第1版 (責任編輯 莊元)